冰島環島自駕 D14~17 [雷克雅維克]:世界最北的首都.市區隨記

13天前,從台灣出發,歷經23小時,飛了16.5小時,來到這座遠的要命的王國。接著用13天,開了3,283km,體驗冰與火的美麗國度,繞行一圈回到首都雷克雅維克,回到這座世界最北的首都。
無標題

說到雷克雅維克是世界最北邊的首都,一開始還抱著懷疑的態度,不是還有一個更北的格陵蘭的努克(Nuuk)嗎?後來一查才發現,努克算是地方首府,因為格陵蘭還不是獨立的國家,仍附屬於丹麥之下。

我們看似有3天待在這個世界最北的首都,但其實時間都是零碎的。在第1天結束Þríhnúkagígur火山探險的行程後,我們來到舊港口Reykjavík Harbour的北岸堤防附近。
無標題

雷克雅維克舊港曾經是冰島拖網漁業的中心,漁業帶動周遭的繁華,不只向陸上發展,也向海上推進。最初的海岸線,位在有Harbour Street之意的Hafnarstræti街道一帶,隨著填海造陸,成了如今的樣貌。近年產業的改變,逐漸由觀光及賞鯨船取代,貿易功能則移轉到東邊的Sundahofn。
無標題

無標題

◆ Imagine Peace Tower

來到舊港的目的,是想要看一看對岸維澤島(Viðey)上的想像和平塔(Imagine Peace Tower),是日本前衛藝術家小野洋子獻給已故丈夫約翰藍儂的愛。

在英國披頭四樂隊解散後,用歌曲傳達反戰及和平的約翰藍儂,在1980年12月8日於紐約遭槍擊遇害。他的第2任妻子小野洋子,在2006年10月9日約翰藍儂生日這一天,選擇能以地熱這種乾淨能源來發光的冰島,打造這座裝置藝術,傳達對約翰藍儂的思念,以及宣揚愛與和平的理念。
無標題

無標題

再往前走一些,白色的裝置藝術出現。這座光塔在一年後完工啟用,小野洋子每年都會前來點燈,從10月9日約翰藍儂生日這天點亮,15道耀眼的藍色光束直衝4,000公尺的天際,直到12月8日逝世這天熄燈。

當初看了這個故事,眼眶不禁泛著淚,如果有機會在冬天來到冰島,我也會很想搭船登島,近距離感受光束的震撼。
(後來發現,Skarfagarðs燈塔的位置能離得更近,當初還以為是禁止入內的區域。)
無標題

開車來到舊港南側,停好車,趕緊支付停車費。這裡與台灣大大不同,採自助預付的方式,市區的停車區分成4種價格的收費區,紅色/淺紅色P1、藍色P2、綠色P3、黃色P4,愈靠近市中心愈貴。有趣的是,星期日都免費。

收費碼錶貼的解說都是看不懂的冰島文,好在螢幕下方有個步驟圖,趕緊把錢繳一繳,在把單據放回車內擋風玻璃下,以免收到一張ISK 4,500的罰單。
無標題

停車場旁的大樓正在彩繪,是在畫鳥嗎?還是畫花朵?完成品永遠是個謎了。
無標題

無標題

◆ Harpa Concert Hall and Conference Centre

舊港南側的Harpa音樂廳,熱門程度與哈爾格林姆教堂齊名,是非常吸引人目光的地標之一。或許是獨特地理與極端天候的環境影響,或許是隔著海洋不受歐陸同化,也或許是遠古維京人流傳下來的民族靈魂,20世紀下半,冰島音樂獨特的風格在國際舞台崛起,冰島音樂本身就成了一個品牌,讓破產的冰島靠著漁業、旅遊業、音樂產業重新振作起來。
IMG_8849_stitch

無標題

無標題

世界知名的Harpa音樂廳,建築外型像個璀璨的珠寶盒,如果今天不是那麼多雲,陽光照射穿透下,一定更加耀眼。

2007年,丹麥建築公司Henning Larsen Architects與丹麥裔冰島籍的視覺藝術家Olafur Eliasson合作,在陸地與海洋的交界處,為冰島交響樂團及冰島歌劇院興建一座全新的場館。外觀設計靈感來自玄武岩、北極光、冰柱等冰島獨特的自然元素,以特殊的多角型Quasi Brick構築12面立方體,讓天空與海洋的光影映在玻璃立面上,相互輝映。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動盪的2008年,次貸風暴點燃的金融海嘯,讓曾是世界第8富裕的冰島,成了全球第一個受到重創的國家,國內三大銀行相繼破產,銀行外債大到讓冰島政府無力承擔,國家瀕臨破產的邊緣。

前一年才動工的Harpa音樂廳首當其衝,馬上就面臨是否興建的窘境。然而,冰島政府還是堅持繼續興建,付清貸款,讓Harpa音樂廳於2011年5月啟用,成了當時唯一被政府救助且如期完工的建築物。
無標題

無標題

走進音樂廳內,幾何的結構就像冰岩斷面或玄武岩節理的樣貌,彷彿走入冰洞或玄武岩洞內。
無標題

無標題

時間剛好配合的上,我們買了張3 Million Visitors Iceland Encapsulated 360° Cinematic Experience的票,觀看360度環景影片,影片投放在包廂內的四周及天花板,帶我們飛覽冰島的自然地貌及火山景象。大概是用投影的方式,呈現的畫質有限,片長不到15分鐘,以ISK 1,500的票價來看,不是那麼值得。大概是繞了一圈,看了真實的場景,留在腦海的畫面太動人,無以取代。
無標題

附近一攤位置不固定的Lobster Hut餐車,聚集不少人潮,而且都是女性顧客,我們決定也一起加入行列,點了份龍蝦三明治。至於龍蝦湯,打從第1天在格林達維克(Grindavík)的龍蝦湯鹹味嚇到後,再也沒有嘗試過,如果龍蝦三明治美味的話,下回再來光顧。
無標題

無標題

排隊同時,鮮紅亮麗的雙層巴士緩緩駛過,車上印著Reykjavik Tourist Card的宣傳,有可愛的Puffin,車尾還有鯨魚擺尾,這兩者我們都有看到,回想起來就很開心。
無標題

無標題

市區有冰島廉價航空WOW Air的共享單車,當時因為WOW Air在轉機上會耗掉比較多等待時間,最後選擇冰島航空(Icelandair)。但冰島航空在去程及回程都給了我很差的搭乘體驗,要是可以重新選擇一次,絕對不會再選冰島航空。
(只可惜WOW Air不敵競爭,陷入財務危機,在2019年3月無預警宣布破產,停止運營。)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不免俗,來市區大街上也要找熱狗來吃。這間Bæjarins Beztu Pylsur,英文直譯是The Best Hot Dog in Town,在2004年美國總統柯林頓來冰島加會議時光顧,一炮而紅。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或許是期待太高,總覺得嚐起來沒有驚艷感,也沒有前面幾天趕路途中所覓食的熱狗攤那般美味,也有可能是之前都餓太久的緣故,畢竟每一間的羊肉熱狗來源都是Sláturfélag Suðurlands食品廠。對這隻像麻雀的小傢伙來說,掉下來的屑屑都很美味,雀躍地左跳右跳。
無標題

◆ Stjórnarráðið (Prime Minister’s Office)

原本是丹麥國王弗雷德里克五世(Frederick V)下令建造的監獄,1770年投入使用,1816年關閉後被丹麥總督佔用。冰島獨立後,總統為虛位元首,行政首長為總理,這裡就成了冰島共和體制官員的辦公地。

建築前方草皮立有兩尊雕像,左邊是克里斯蒂安九世(Christian IX),紀念他允許屬於丹麥領土的冰島制定自己的憲法;右邊是冰島第一任總理(1904 - 1909)的漢內斯·哈夫斯泰因(Hannes Hafstein),他當時是冰島地方自治政府總理,也是第一個被任命為丹麥內閣部長的冰島人。
無標題

◆ Statue of Ingólfur Arnarson

在維京時期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會在屋子戶主可能就坐的高座兩側,立起一對木柱,稱為Öndvegissúlur (High Seat Pillars)。相傳,西元874年從北歐來的第一批定居者,看到陸地後將高座木柱丟入海中,像北歐諸神承諾,會在木柱被沖上岸之處,建立農場定居。

這位手持長矛,倚著盾牌,站立於船艏的人,就是率領第一批定居者的Ingólfr Arnarson。他們上岸不停搜尋,終於在4年後,他的奴隸在這片山丘下找到了木柱,建立農莊,成了最早的定居點。這裡也以Ingólfr Arnarson來命名,稱為Arnarhóll。
無標題

無標題

◆ Grótta Island Lighthouse

在舊港北側一間24小時營業的Nettó採買完後,天際又出現橙黃,於是駕車來到西北邊的Grótta小島。16世紀時,島上有座農場,據信小島取名於該小麥磨坊的舊詞。1897年,島上建立燈塔,1956年重新建造。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通往Grótta小島的方式是一條石塊堆成的小徑,一旦漲潮,別說小徑,就連島都會被淹沒。雖說現在退潮,小徑露了出來,也沒有辦法過去,因為Grótta屬於Seltjarnarnes半島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現在是鳥禽的築巢季節(5月初~7月中),期間禁止參觀,我也不想在那小徑上被眼前的北極燕鷗(Arctic tern)攻擊。
無標題

無標題

◆ Tjörnin

市區內方正的湖泊,看起來像是一座人工湖,但其實Tjörnin是在西元800年左右形成,由礫石與大海隔開的潟湖。隨著舊港的發展,腹地從最初的海岸線Hafnarstræti街道一帶向外填海擴張,一直到1913年之前,都還保留一條通往大海的Lækurinn水道,之後便架起了閘門,防止潮汐湧入。而來南邊Vatnsmýri的地下水流入湖中,漸漸地取代鹽水,到了1989年,Tjörnin正式成為一座淡水湖。

水鳥悠遊湖面,夏天是牠們築巢繁殖的季節,約有40~50種的鳥類聚集於此。不過單局不希望民眾用麵包餵食這裡的鳥,因為麵包屑也會吸引海鷗來此覓食,對其他水鳥的雛鳥造成威脅。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雖然早期來到冰島的北歐定居者,有了自己的辛格韋德利國家公園(Þingvellir National Park)露天議會(Alþingi),成立酋長階級制度的舊冰島聯邦(Icelandic Commonwealth),看似獨立運作,卻受到海洋另一端的挪威皇室脅迫。從10世紀末開始,傳教士被派遣到冰島,成功地使冰島人拋棄北歐諸神,改信基督教,在南冰島斯考爾霍特(Skálholt)與北冰島侯拉爾(Hólar)成立兩個主教區。基督教文化改變了冰島人生活型態,開始編纂法典,也開始撰寫Saga傳奇故事,成了冰島文學巔峰的底蘊。

13世紀初期,挪威皇室在國內的王權漸漸穩固,開始一統所有維京時期的海外定居點,冰島難以倖免,被控制的酋長經過一番血腥的權力鬥爭後,13世紀中期,所有酋長及農民代表都宣誓效忠挪威國王。

某種程度上,冰島與挪威各有法典,分開統治,形式上議會繼續舉辦,但實際僅是法庭的功能。14世紀末,挪威君主制與丹麥王室結成聯盟,丹麥的王權在冰島逐漸增長。15世紀中,丹麥發起的路德宗教改革,冰島也全面改信新教的路德教派。
無標題

無標題

宗教改革後,丹麥皇室沒收了所有屬於冰島修道院的土地。德國商人被驅逐,冰島所有對外貿易只能夠過有付租金給王室的丹麥商人,冰島與外界的聯繫幾乎只限於丹麥,形同被壟斷,直到1855年才廢除。

這段期間,雷克雅維克於1750年開辦了一間半官方的羊毛加工廠,從農莊發展為城鎮。兩個主教區也統合為一,主教改定居於雷克雅維克。流於形式的議會也在1800年廢止,改在雷克雅維克設立法院替代。

1774年全國委員會提計將雷克雅維克設為首都後,決定將主教區從斯考爾霍特一併遷移,建造一座新的大教堂,也就是雷克雅未克主教座堂(Dómkirkjan í Reykjavík),1796年祝聖。

與主教座堂隔街對望的國會大廈(Alþingi),是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八世(Christian VIII)同意恢復議會下於1845年所建。從那一年開始,每屆議會開始前,會先在主教座堂進行彌撒,在由座堂主任牧師帶領議會成員進入國會大廈。
無標題

無標題

湖畔旁的紀念碑雕像Óþekkti Embættismaðurinn (The Unknown Bureaucrat),露出半身的雕像,穿著西裝褲及皮鞋,手提著公事包,上半身被巨大的岩石包覆,是Magnús Tómasson於1993年的作品,紀念這個城市的公務員們,吃力不討好又沒人記得,即使他們的存在多麼微不足道,卻又不可或缺。
無標題

無標題

有別於傳統歐洲建築的外貌,雷克雅維克市政廳(Ráðhús Reykjavíkur)充滿現代設計元素,獨特卻不搶周遭美麗建築的風采。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湖的東岸倒映著1903年祝聖的路德自由教堂(Fríkirkjan í Reykjavík),獨立於國家教堂的教堂,這教堂的成立並不是針對教義上的爭論,而是對國家教會組織的不滿。當然,國家教會組織來說,雷克雅未克主教座堂才是唯一。

如果是唯一的話,那後面非常顯眼的哈爾格林姆教堂又是歸屬哪個位階呢?對於歐美的宗教教義、教區劃分的關係,總是搞的我一頭霧水,還是當純欣賞建築之美就好。
無標題

無標題

正有走去東岸的念頭,就被看著湖面的貓吸引。貓看著野鴨從眼前飄過,情不自禁地想伸手撈,撈了一手濕。貓看鴨,我們看貓,各自愜意。
無標題

無標題

◆ Perlan

起了個大早,來珍珠樓(Perlan)看風景。珍珠樓在海拔61m的Öskjuhlíð山上,這座博物館非常非常顯眼,有6個巨大圓柱體繞成一圈,上面是拱形帷幕圓頂,是雷克雅維克的地標之一。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珍珠樓博物館在1991年開始對公眾開放,部分展館收費,部分展免費參觀,部分樓層整修,我們參觀完火山噴發的攝影展後,便往頂樓移動,來去穹頂看風景。 

館內搭建了一座西峽灣的Látrabjarg懸崖,上面滿滿的Puffin,還藏了幾隻三趾鷗(Kittiwakes),就連懸崖上白色鳥屎都刻畫得栩栩如生。
無標題

樓頂是咖啡廳與餐廳,玻璃帷幕正播放著白雲藍天,透著光微微的熱度,相當舒服。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溫暖的室內不好好待,付了ISK 440到戶外吹冷風,聽說以前免費,不過對喜歡登高望遠的我們來說,是值得的。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Öskjuhlíð原本是很貧瘠的一塊山地,高度只有61m,視野倒是不錯。最初山上沒有森林,是一片採石場,到了1950年代才開始植林。山上只有一條1913年鋪設的鐵道,將山上採集的岩石運到港邊,建造碼頭及提防,也就是現在的舊港。
無標題

無標題

由於都市人口不多,加上以車輛使用為大宗,鐵道僅運到1928年。1900年代初,曾提出興建往來雷克雅維克與塞爾福斯(Selfoss)之間的鐵道;2000年初,有從雷克雅維克連接雷恰內斯拜爾(Keflavík)與凱夫拉維克機場(Keflavíkurflugvöllur),以及雷克雅維克市區的輕軌運輸系統計畫,但都還沒有實現。
IMG_8791_stitch

無標題

IMG_8799_stitch

Öskjuhlíð的南面是Nauthólsvík海灣,受到地熱影響,Nauthólsvík的海水溫度比海洋的溫度來的高,相當少見。倚在海灣北側與Öskjuhlíð山腳之間的雷克雅維克大學(Háskólinn í Reykjavík / Reykjavik University),是冰島最大的私立大學,建築外觀相當特殊,說不出的形狀。
無標題

西面是雷克雅維克機場(Reykjavíkurflugvöllur / Reykjavík Airport),是英軍在1940年由陸軍黑衛士兵團(Black Watch),鋪設第一條跑道,命名為RAF Reykjavik。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剛才提到的鐵道,是冰島第一條鐵道,也是唯一一條。鐵道可分為三個部分,從Öskjuhlíð出發後,順時針沿著當時市區的西緣,到達港口後,再延伸到恩格島(Engey);另一部份逆時針繞到東邊市郊,主線往北到達海岸後,東行到現在Harpa音樂廳的位置,岔開的支線則往Skólavörðuholt的二級採石場,也就是現在市中心的哈爾格林姆教堂。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為了有足夠的水壓供應雷克雅維克的用水,1939年在Öskjuhlíð建了第1座儲水槽,將用水輸送到市區每一個角落。二戰爆發後,地勢高的Öskjuhlíð蓋了許多英軍及美軍的掩體,以防衛山下的機場。戰爭加速城市的發展,在接下來的20年,陸續蓋了5座儲水槽,全部能供應2500萬升的水。
無標題

在好大喜功的時任雷克雅維克市長Davíð Oddsson的策劃下,下令興建一家高檔餐廳。於是6座儲水槽於1980年代拆除,由Ingimundur Sveinsson設計,1991年竣工,成了現在珍珠樓。

由於餐廳太過高檔,難以營利,2016年關閉。與此同時,冰島自然歷史協會(The Icelandic Natural History Society,現在名為The Icelandic Institute of Natural History)正在尋找地點成立博物館,兩者就這麼被搓合在一起,進駐珍珠樓。
無標題

◆ Háteigskirkja

要去Bónus小豬超市的途中,撞見Háteigskirkja教堂,正面看去的雙塔結構很像阿克雷里大教堂(Akureyrarkirkja),四座塔的尖塔造型也很像中古世紀的城堡,尖端點綴星形十字架,顯得十分別緻。教堂由建築師Halldór H. Jónsson設計,1957年建造,1965年祝聖。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當初我們申請了甲借乙還的服務,直接在雷克雅維克的Procar還車,反正市區就小小的,接下來慢下步調,走路欣賞這城市也不錯。唯一不捨的,是那暖呼呼的座椅加熱功能,可惜台灣車商都把這功能拔掉了。
無標題

IMG_20180617_120438

Procar規定滿油取車、滿油還車,前一晚我們加完油後,還特別將車刷洗一番。辦理還車的手續很快,交還鑰匙,工作人員檢查車況,列印出一張還車單據,就完成了。再見,陪我們環島16天的Mazda CX-3。
IMG_20180617_134259

◆ Sólfarið (Sun Voyager)

散步到岸邊Sólfarið,也被稱為太陽航海者。這個景點熱門程度,可以和Harpa音樂廳及哈爾格林姆教堂併列,要找到沒人合照的空檔拍照,要很有耐心。

這艘不銹鋼打造出的骨架,用圓形花崗岩拱起的船隻雕塑品,常被誤解為維京戰船。創作者Jón Gunnars Árnason的理念中,這是一艘夢想之舟,頌揚太陽,描繪光的象徵意義,承載探索未知領域的承諾。據說是在Jón Gunnars Árnason探訪芬蘭Bockholm島時,日落時分,眼前出現一個景象,畫面中有艘載他回家的夢之船,因而有了靈感,成了太陽航海者的創作藍圖。

為了慶祝1786年結束貿易壟斷(Einokunarverslun)後,雷克雅維克獲得市政權200周年,在1986年舉辦了藝術作品競賽,Jón Gunnars Árnason的創作勝出,1990年完成品揭幕。可惜,患有白血病的他,在1989年逝世,無緣看到作品的最後樣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我們沿著海濱漫步,又來到Harpa音樂廳,前天Lobster Hut餐車的龍蝦堡還不錯,想給龍蝦湯一次機會,卻不見餐車蹤影。後來才發現,今天是國定假日,餐車拉去我們民宿對面的Hljómskálagarður公園擺攤,我們傍晚回去才發現,餐車已經打烊要收了。
無標題

◆ Hallgrimskirkja

走在通往哈爾格林姆教堂(Hallgrimskirkja)的Skólavörðustígur大街,緩緩而上的坡道,讓我們腳步跟著慢了下來,也順便在物色兩旁店家有什麼午餐選項。Celia本來提議要吃SUBWAY潛艇堡,正要踏入店門,想想不對,潛艇堡從麵包到醬料都要自選,太客製化,太考驗英文單字的能力,還是作罷。一直到最後都沒有頭緒,最後選了廣場前的Vöffluvagninn鬆餅攤車,簡單填飽肚子。
無標題

無標題

突然一場大雨,淋的我們不知所措,囫圇吞下鬆餅,馬上衝入教堂中躲雨。
無標題

這座名為Skólavörðuholt的山丘,過去是座次級採石場,採石場有座景觀塔,後來景觀塔被拆除,立了一尊美國在1930年贈送的Leifr Eiríksson雕像,祝賀冰島議會成立1,000年。

採石場關閉後,國家建築師Guðjón Samúelsson決定在山頂建造一座宗教中心,於是1929年舉辦了一場設計競賽,以一座能夠容納1,200人,高度又能作為無信電傳輸之用作為徵選條件。結果沒有結果,沒有產生獲勝者,到了1937年,這責任落回Guðjón Samúelsson自己身上。

至於Guðjón Samúelsson是誰?之前在阿克雷里有提到,他是全國第一位受建築專業教育的冰島人,著名建築有冰島大學(University of Iceland)主樓、冰島國家大劇院(National Theatre of Iceland)、Landakot的天主教會大教堂(Landakotskirkja)、阿克雷里大教堂(Akureyrarkirkja)
無標題

教堂中殿高挑的哥德式交叉拱頂,一直向內延伸至圓柱形聖壇,配上高大的尖拱窗戶,沒有彩繪玻璃過多的裝飾,純白泛著鵝黃的色調,顯得純淨聖潔。
無標題

無標題

教堂的名字Hallgrimskirkja,是以冰島最受尊敬的詩人及牧師Hallgrímur Pétursson來命名。Hallgrímur Pétursson在1656年撰寫了50首讚頌耶穌誕生到埋葬的詩集《Passion Hymns》,在冰島廣為流傳,迅速成為宣教傳遞方式。
無標題

無標題

我們搭上電梯,直達鐘塔內部,再爬上階梯,來到冰島最高建築的觀景台。很幸運的是,今天是6月17日冰島獨立紀念日,不用門票就可以從高處俯瞰城市與海港景色。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IMG_8895_stitch

16世紀中期,君主專政深深影響了教宗教權大大高於君權的歐洲,丹麥與挪威紛紛加強君權。但到了19世紀,出現了願意放棄自己絕對權力的弗雷德里克七世(Frederick VII),於1849年修改憲法,簽署成立丹麥議會,成立君主立憲制。

那時一位出生於西峽灣,後來移居丹麥又回到冰島,專研冰島傳奇的歷史學家Jón Sigurðsson,帶領冰島人抵制丹麥的憲法改革,主張國王只能將冰島的絕對統治權還給冰島人,冰島的憲法地位不該被剝奪,開啟了獨立的鬥爭,直到1918年12月,冰島成為附屬於丹麥王室之下的一個獨立國家。

真正脫離丹麥是在二戰時期,納粹德國佔領丹麥,冰島藉機脫離丹麥控制,在1944年通過獨立公投,6月17日由冰島總理Björn Þórðarson宣布獨立,而這一天就是Jón Sigurðsson的生日。
無標題

無標題

觀景台的配置相當簡易,大概是半開放式的空間,看得出飽受風雨吹殘的樣貌,但不影響我們登高望遠的興奮心情。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明天一早就要離開,旅程就要結束,有一點不捨。突然想起,第一天抵達冰島,是以濕濕冷冷飄著小雨的天氣迎接。如今要離開這國度了,還是用同樣的天氣來相送。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外頭雨停了,能夠好好地環顧教堂一周。在Guðjón Samúelsson的操刀下,教堂於1945年開始動工,於1986年落成,是冰島最大的教堂,高度74.5m成了冰島最高的建築,階梯式尖塔與六角柱狀排列的傾斜側面,用極簡的線條刻造出高大壯盛的主體。
無標題

無標題

歷時41年的建造期間,最早完成的是塔樓柱體,是教堂最早祝聖的部分。接下來才是塔樓上的尖頂、六角柱狀排列的斜面,最後是中殿與聖壇。

據說,哈爾格林姆教堂在興建時,被批評過外型設計太過老氣,風格無法與周遭景像融合。最初的設計並沒有打算將教堂蓋那麼高,但是冰島國教會的高層認為塔樓上要有塔尖,建築要超過Landakotskirkja。

Landakotskirkja也被稱為Basilika Krists Konungs (Cathedral of Christ the King),是座落在雷克雅維克的基督國王大教堂。宗教改革後,1864年第一批來到冰島的天主教神父在雷克雅維克賣下了Landakot農莊,蓋了一座小教堂佈教。隨著天主教教徒愈來愈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決定建造一座新教堂,並於1929年完工祝聖。這座新教堂的建築師就是Guðjón Samúelsson,建築外觀採新哥德式,也是灰石外牆,正面是高大的平頂塔樓,這也難怪屬於天主教新教的冰島國教會,希望能超越基督國王大教堂,而從哈爾格林姆教堂之中,也能看出些許基督國王大教堂的影子。
無標題

無標題

教堂前方廣場矗立著Leifr Eiríksson的雕像,威風凜凜地站在船艏前端。Leifr Eiríksson是維京時代冰島最著名的英雄,被認為可能是第一個發現美洲的歐洲探險家,比哥倫布早了半個世紀。
(哥倫布當時在斯奈山半島的Ingjaldshóll度過一個冬天,就是為了打探早期維京人向西航行的資訊,尋找有Vinland之稱的美洲。)Leifr Eiríksson的父親則是紅鬍子艾瑞克(Erik the Red),是Bárðar Saga提到Bárðar的女兒Helga,漂流到格陵蘭遇到的情人,不過Leifr Eiríksson的母親不是Helga,而是Þjóðhildr。

美國於1930年贈送給冰島的禮物,美國雕刻家Alexander Stirling Calder的作品,祝賀冰島議會成立1,000年。然而,直到1932年才由美國駐冰島大使揭幕,豎立在Skólavörðuholt山上。時間之所以推延,是因為美國堅持將雕像放置在Skólavörðuholt山頂,冰島大多數議員及市民則認為美國的要求很粗魯,會打亂興建教堂的計畫,應該放到市郊之外的Laugardalurinn,甚至有些民眾認為該拒絕這份禮物。最後雙方達成協議,雕像留在Skólavörðuholt山頂偏西的位置,後方的空間留給未來的哈爾格林姆教堂。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題外話,美國本土也有一尊一模一樣的Leifr Eiríksson雕像。冰島當局在1939年紐約世界博覽會提出請求,希望用當初的石膏模具複製一尊Leifr Eiríksson雕像,以在冰島館展出。世界博覽會結束後,這尊複製品就留在美國,曾有人提議放置在華盛頓特區,最後則座落在維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的The Mariners' Museum and Park。
無標題

無標題

晃到Ingólfur廣場(Ingólfur Square),正在轉播世界盃足球賽,感覺前一天冰島踢平傳統勁旅阿根廷的激昂氛圍還延續著。看著看著,居然忘了廣場上的High Seat Pillars紀念碑。
無標題

IMG_20180617_140832

只吃鬆餅沒有辦法撐到晚餐,我們再次來到舊港區,走進港邊的Sægreifinn,來嘗試一道獨特的食物,還有就是再給龍蝦湯一次機會,因為不少遊記都推薦這間。
無標題

這是一間BBQ燒烤店,食材都已經串好擺在冷藏櫃上,自行拿取,不外乎是海鮮及蔬菜,唯一沒有串的,就是顏色比豬肝紅還要深的小鬚鯨(Minke Whale)肉片。在這個少數合法吃鯨魚肉的國家,也只有找到這間店有在賣。
無標題

不過,燒烤過後的鯨魚肉,味道帶著獸肉的腥味,要咀嚼許久,特殊到不會想再次品嚐。至於那龍蝦湯,還是一樣鹹的無法吞嚥,難道又是不小心把一碗鹽巴打翻到湯鍋了嗎?
無標題

無標題

感覺自己搞砸了一餐,晚餐還是自己買食材料理吧,順便採買帶回台灣的魚子醬伴手禮。
IMG_20180615_181112

IMG_20180615_181121

IMG_20180615_190831

再把厚厚一整疊的明信片投入郵筒,在冰島該做的事情全都結束了!
IMG_20180617_155639

清晨3點半,靜悄悄的雷克雅維克,我們拖著兩箱行李,走往BSÍ巴士總站,搭上4點往機場的巴士。
IMG_20180618_033204_stitch

IMG_20180618_033426

IMG_20180618_033506

IMG_20180618_033529

一路冷冷清清,本以為是靜悄悄地離開,機場卻人潮爆滿,開票櫃台大排長龍,管制區內熱鬧的像市場般,難以置信現在才早上6點不到。
IMG_20180618_052324

IMG_20180618_063145

最後買紀念品的機會,被戲稱黑死酒的冰島國酒Brennivín,也是我在冰島這幾天在架上看到最多酒的一次。
IMG_20180618_052426

回程同樣選擇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轉機,詢問開票櫃檯的地勤能否將行李直掛到台北,二話不說就答應了,也沒有什麼可能會遺失的但書。
IMG_20180618_050652

最後的最後,停機坪上這架極光塗裝的波音757客機,以冰島傳統女孩名字Hekla命名的Hekla Aurora,就是我們要搭乘的班機。很幸運,我們在冰島的夏天,以另外一種形式,看到了極光!
IMG_20180618_063525

<Day 1~17>
  • 環島里程累積:3,283km
All

2018.06

冰島環島自駕 D1 [西南冰島]:遠的要命王國.永晝的夏天.如夢似幻的藍湖
冰島環島自駕 D15 [中央高地]:彩色火山 @ 蘭德曼納勞卡(Landmannalaugar)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