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環島自駕 D14 [雷克雅維克]:火山內部探險 @ Þríhnúkagígur Volcano

接下來的3天,都住在雷克雅維克(Reykjavík),除了逛一逛首都的知名景點外,另外安排了2個有接駁的套裝行程,而且要花上大半天或一整天,終於可以不用自己開車長途奔波了。第一個行程是Inside The Volcano,準備來去大雷克雅未克郊區的Þríhnúkagígur火山,到火山內一探究竟。
無標題

我們在夏季來訪,因為永晝,完全沒有機會一睹炫麗的極光。再加上融冰,即使還有冰洞,也充滿坍塌的危險,也無法參加藍冰洞這項熱門活動。硬要說類似的活動,那就是Lava Cave / Lava Tunnel這類熔岩地形的探索,像是斯奈山半島上的Vatnshellir Cave、南冰島的Raufarhólshellir,有些則是到Leiðarendi Lava Cave或Bláfjöll火山附近的熔岩洞穴。

挑來挑去,那些的活動時間都不太長,既然如此,就直接參加會穿越Bláfjöll熔岩地帶的Þríhnúkagígur火山行程。官網上的照片又太迷人,與火山外面一片死寂的景象難以聯想在一起,非得要去證實一下,看看火山內部是否與外部有如此大的反差。況且,也找不到其他鑽入火山噴發通道的行程,如此獨一無二,不去開開眼界怎麼行。
_DSC4492

Student Hostel (Gamli Garður)的接駁車是隸屬於Gray Line,沒有想到這間國際級觀光旅遊企業有來冰島插旗。接駁車沿途接了幾個站點後,開往Gray Line Bus Terminal。本以為要換搭可以容納多一點的人巴士,結果是換乘另一輛印有Inside the Volcano的賓士,不虧是團費昂貴的行程,有點豪華。
無標題

接著就來到30多km外的Bláfjöll,Bláfjöll山腳下有間Skíðaskáli Breiðabliks山屋,冬季滑雪時期提供滑雪團體或個人住宿,夏季就成了Inside the Volcano的集合點。
無標題

無標題

由於開了那麼多天車,今天又特別早起,除了一路睡,到了集合點等待時,也是繼續趴著睡。在溫暖的山屋內睡著是件舒服又幸福的事,聽到嚮導呼喚準備出發,有點心不甘情不願。
無標題

無標題

接下來要繼續移動,要穿越眼前這片熔岩高原,前往下一座小屋,這段路途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雙腳了。
無標題

無標題

前方突起的火山口,就是Þríhnúkagígur,英文為Thrihnukagigur,三座三峰火山口的意思。與Bláfjöll一樣,屬於Brennisteinsfjöll火山系統的一部分。

Brennisteinsfjöll火山系統與另外三個系統構成雷克雅內斯火山帶(Reykjanes Volcanic Belt),分別是:
  • Day 1走訪有著老婦人鬼魂的Gunnuhver地熱及藍湖(Blue Lagoon)的Reykjanes火山系統。
  • Day 2的Krýsuvík及Seltún地熱區的Krýsuvík火山系統。
  • Day 2的辛格韋德利國家公園(Þingvellir National Park)的Hengill火山系統。
IMG_8328_stitch

右手邊突起的山體,是這區最高的凝灰岩山Stóra–Kóngsfell,由火山灰凝固壓實而成。
無標題

無標題

原本以為這些火山系統的熔岩流,在第一批北歐定居者來到前,就已經停止活動,後來才發現並非如此,熔岩流仍在地下流動。
無標題

無標題

在這片熔岩高原上,由許多古老與近代的熔岩所組成,熔岩大多往南流向Herdísarvík海灣。流乾的熔岩通道,有的下沉,有的塌陷,形成數公尺高的洞穴,因此在這熔岩高原上亂走是非常危險的。
無標題

無標題

這段約3km的路上,除了青綠色的苔蘚與黑褐色的土壤外,大概就只能望著雲的流動,來打發這50分鐘枯燥的健行時間。
無標題

無標題

中繼站的小屋就在火山口的山腳旁,若不是有苔蘚的青綠色點綴,小屋看上去就像科幻電影中的火星基地站,在荒蕪地帶中的亮點。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一進入小屋,馬上就是一股暖意,玄關處是滿滿的安全吊帶與岩盔,等會就要披掛上陣。
IMG_8355_stitch

無標題

無標題

_DSC4524

屋內已經準備好茶水與咖啡,邊享用桌上的小點心,邊聽安全解說。
_DSC4525

無標題

無標題

由於進入洞穴的升降機空間有限,接下來分為A、B兩組,先後間隔15分鐘出發,等待的時間就隨處走走晃晃。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處處可見這張Þríhnúkagígur火山口洞口比例圖,深度落差比74.5m的哈爾格林姆教堂(Hallgrímskirkja)來的大,也比46m的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來的高,就算把自由女神像的基座算入,也不過94m。
無標題

無標題

晃到屋外,小屋後方有條小徑,嚮導說不遠處的盡頭,也有個小的熔岩通道。
無標題

無標題

小屋旁停了幾輛越野車,車胎不但粗,顆粒又厚實。好想去問嚮導能不能借我一會,帶我去一旁的殘冰上騎一會。
_DSC4530

無標題

A組隊伍正好走到火山口下,準備去搭升降機,我們也差不多該進屋著裝。
無標題

無標題

回望Skíðaskáli Breiðabliks山屋的方向,依稀可見融雪過的滑雪道坡面,而山凹的殘雪未退,有那麼一點像日本初夏的山景,只是山少了青翠的綠意。
IMG_8363_stitch

無標題

無標題

往西北方向望去,映入眼簾的是擠入全冰島2/3人口的雷克雅維克,還有Elliðavatn湖、維澤島(Viðey),就連遠一點的Esja山的Kerhólakambur峰,更遠一點的阿克拉內斯(Akranes)岬角,全都盡收眼底。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在這個三峰火山口的中央,有個漏斗型的洞口,洞口上架著鋼構的升降機。就在我們抵達沒多久,升降機緩緩出現,準備就緒。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依序走過鐵橋,升降機把我們緩緩帶入洞中,令人興奮的時刻終於要開始了。
_DSC4584

無標題

無標題

下降的過程中,頭與手嚴禁伸出升降機護欄之外,過程中有幾處通道較瘦窄,要靠側面加裝的滾輪緩衝,才能平穩通過。
無標題

無標題

通道岩壁的顏色從黑褐色、暗紅色、紅褐色、黃褐色,漸漸由深轉淺,由暗轉亮。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然後我們通過熔岩通道,空間突然變得開闊,進入火山內部。眾人不禁發出讚嘆,因為與在地面上看到的火山外表截然不同,洞中另有一個天地。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升降梯穩穩地降落在火山內部,我們來到深度約120m的平台。這裡的地勢呈現倒U字型,仍有地底通道向下延伸,最深達213m。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剛開始有些手忙腳亂,視力還沒有適應火山內的黑暗,腳下也不像登山摸黑出發的平坦山徑,要不時留意可能會絆腳的石塊。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嚮導一邊解說,一邊帶著大家繞一圈,之後便自由行動,唯二的限制就是不能超出紅繩圍繞的範圍之外,也不能偷拿取岩石。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岩壁上有個凹陷的洞穴,周圍成焦黑的顏色,被稱為惡魔之眼或撒旦之眼。在冰島的傳說中,火山就是通往地獄的入口,有個監視的眼睛,也是合情合理的,對吧。
無標題

無標題

岩壁上的紅色部分,是岩層中富含鐵的礦物質,被氧化成鐵鏽,與黃色搭配在一起,更顯得火熱。
IMG_8442_stitch

IMG_8447_stitch

目前Þríhnúkagígur是一座休火山,前一次噴發已經是4,000多年前的事。這個洞穴是火山的岩漿房,在1974年由洞穴探險家Arni B. Stefannson發現,Þríhnúkagígur這名字也是由他所命名。

這次的發現讓科學家們感到困惑,因為這座岩漿房是個不尋常的存在。通常在火山爆發之後,壓力釋放後,岩漿房仍會充滿岩漿,在下一次噴發之前,岩漿會漸漸冷卻形成玄武岩。但如果岩漿噴發耗盡,火山就會塌陷,成為破火山口。然而,Þríhnúkagígur不但沒有塌陷,還留下了這個美麗的大型空間。
無標題

無標題

至今,科學家還在試圖去解釋這不尋常的困惑。有一派科學家假設,岩漿可能是在地質壓力釋放後,隨著產生的裂谷,流入地底更深處。

不過,Þríhnúkagígur被發現後的數十年,都沒有對外開放。在Stefannson大力請求下,到2012年才對旅遊業開放,成了是世界唯一一座允許遊客進入岩漿房的火山。
無標題

IMG_8450_stitch

A組的成員準備搭上升降梯離開,我腦中則是一直響起Space Oddity的旋律,不斷重複哼著Ground Control to Major Tom。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升降梯緩緩升起,很想演一齣"不要丟下我啊!"的內心戲。接著,避開了其他隊友的光源,我把頭燈關掉,升降梯的燈漸漸離去,身體四周漸漸轉暗,直到漆黑將一切吞噬。
無標題

無標題

IMG_8460_stitch

黑暗之中,不停地左右轉頭,除了洞口外,沒有任何一絲絲的光,瞬間迷失了方向,站也站不穩,有點踉蹌的原地坐下。
無標題

IMG_8468_stitch

再次開啟頭燈,抬頭望著岩石穹頂,強大的氣體壓力與極端的高溫,彩繪出令人著迷的色彩。有那麼一瞬間,覺得自己置身於宇宙之中,天頂紅色黃色的混合色調,像極了銀河系夢幻繽紛的星雲。
IMG_8421_stitch

無標題

/ This is Major Tom to Ground Control.   
I’m stepping through the door. 
And I’m floating in a most peculiar way. 
And the stars look very different today. /
無標題

IMG_8486_stitch

我們的登陸小艇緩緩降落,準備接我們離開內太空,回到太陽之下。
無標題

再次擠入狹窄的噴發通道,通道壁面上痕跡,是岩漿噴發時,由低到高、速度由快到慢,各個階段不同所產生。不過響導講解的太多專業,有聽沒有很懂。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看到綠色青苔出現時,就表示我們快要回到地球表面了。
無標題

無標題

在火山內待了30分鐘,突然變得明亮,反倒有點不太習慣,洞內太過華麗,反差太大。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回到小屋內,送上一碗羊肉湯,熱呼呼的,全身溫暖,喝完再續一碗。
無標題

_DSC5056

回程一樣是原路踢回去,邊走邊回味剛才在火山內的總總迷人畫面,畢竟沿途枯燥的景色,也沒有別的事可做了。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行經崩塌的熔岩通道後,突然,嚮導一時興起,詢問大家有沒有興趣去鑽地洞,大家當然異口同聲都說好。
無標題

無標題

響導帶著我們鑽入一處小開口,解說著這些熔岩通道通常是看不見的,大部分只有在地表開個小洞,除非通道的頂部塌陷,才有機會進入。
無標題

即使走在熔岩通道內,還是要特別小心,透光處及地上的岩塊告訴我們,頂部仍是有可能崩塌,要步步為營。
無標題

頂部遍佈一顆顆小小的錐狀物,是碳酸鈣水滴累積的鐘乳石,很像鯊魚的小牙齒。
無標題

岩漿是一種高溫矽酸鹽溶液,從岩漿房通過火山口噴發成為熔岩流。當緩緩移動的熔岩流在地表初次冷卻,由外向內開始固化,上層熔岩的流動性漸漸比下層差,當下層熔岩找到可以流出的方向,就會形成一個熔岩洞穴。下層熔岩愈流愈少,在通道側面留下熔岩移動的痕跡,直到熔岩流到盡頭,在地底留下一個空心管。
無標題

無標題

塌陷洞口、石拱隧道,這些都是熔岩曾經流經的路線,直到今日,仍有熔岩在這片高原下方流動。
無標題

無標題

約莫12點半回到Skíðaskáli Breiðabliks山屋,下午場次的隊伍正要出發。交錯而過時,可以看得出他們雀躍的心情。我想他們應該也能夠從我們的表情,感受到我們的心滿意足,因為這趟行程真的非常值得,火山內部的美麗景象深深印在腦海中,更何況,人生能有幾次機會進入到火山之中呢。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_DSC5112

無標題

坐上回程的接駁車,送我們回雷克雅維克,為這趟火山之旅劃下完美結局。而我們意猶未盡,一坐上車就進入夢中,在夢中繼續火山內的行程。
無標題

無標題

_DSC5122

<Day 14景點>
  • Þríhnúkagígur Volcano
  • 行駛:0km
  • 環島里程累積:3,283km
Day 14_02

Day 14_01

2018.06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