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環島自駕 D4 [南冰島]:黑白色的索爾黑馬冰川健行.海蝕的迪霍拉里半島.維克的玄武岩洞與精靈石

一般來說,冰川健行的地點主要在斯奈菲爾冰川(Snæfellsjökull Glacier)、索爾黑馬冰川(Sólheimajökull Glacier)、史卡福特冰川(Skaftafell Glacier)這三個區域。在台灣與日本登山踏過冰,最接近的體驗大概就是白馬大雪溪了,對於這次有機會踏上真正的冰川是躍躍欲試。於是,我們順著環島路線,選了後面兩座冰川,挑了在冰上時間不會太短且不包含接駁時間的健行套裝行程,一個4.5小時,另一個7小時。今天,就先來4.5小時的索爾黑馬冰川,小試身手。
無標題

早上9點,陰天,直接來到集合點的停車場。現場只有5輛車,1輛我們的,1輛美國1家4口的,1輛義大利大鬍子嚮導的。白色箱型車是Extreme Iceland的行動辦公室,其實Extreme Iceland與Arctic Adventures,以及我們參加的Glacier Guides,這些提供套裝行程的公司,背後都是同一間個集團。
IMG_20180605_090621

無標題

IMG_20180605_090650

連嚮導總共7人的小隊伍全數到齊,魚貫走入橘色校車巴士,車內是裝備間,提供健行期間所需要的裝備。我們已經穿著高筒登山鞋,就只借用岩盔與冰斧與冰爪。
無標題

無標題

IMG_20180605_091040

著裝完畢,比預期多穿了安全吊帶,猜想大概是用來確保或是緊急吊掛使用吧。停車場也率續來了其他隊伍,我們就當今天的第一支隊伍,先進場享受無人的冰川。 
無標題

◆ Sólheimajökull Glacier
  • Glacier Guides - Blue Glacier Hike Adventure @ 9:00
  • Tour Length:4.5小時
  • 費用:ISK 11,891.50 (ISK 13,990打85折)
我們沿著索爾黑馬冰川融化形成的Jökulsá á Sólheimasandi冰川河前行,這條河在冰島算是很短的一條河,長度僅9km就流入北大西洋,且冰川上游是卡特拉火山(Katla),河中帶有硫磺味,因而有Fúlilækur的別名,意指發臭的河。可能天氣沒多好,冷風呼呼的吹,沒有聞到什麼味道。
無標題

冰船最前緣的冰舌出現,昨日旅程最後的彩虹瀑布(Skógafoss)提到,Þrasi Þórólfsson與Loðmundur這兩位法力強大的巫師,就是因為Jökulsá á Sólheimasandi的惡臭。為了不讓這條河流經自己的農地,便用法術把河道移到對方土地上,雙方互相攻防,河道不斷在兩地之間移動,破壞了植被與土壤,讓原本肥沃的農地變成寸草不生的黑沙灘。
無標題

無標題

抵達冰川前,嚮導借出沉重的十字冰鎬,幫大家在透出一點點藍、一點點綠的灰與白世界,留下紀念照。
無標題

無標題

遠方的一切都被濃霧茫茫排除在外,或許這樣的天氣搭配索爾黑馬冰川這名字,再恰當不過了。因為眼前的場景,很像要前去《星際效應Interstellar》尋找曼恩博士的曼恩星球,一座全都被冰覆蓋的星球,雖然電影取景地點是在斯維納山冰川(Svinafellsjokull),就假裝一下,反正白霧把其他遠景都遮蔽了。
IMG_5425_stitch

無標題

無標題

冰雪地形在夏季融化時,經過人為的踩踏,或是碎石細沙浮現,看上去髒髒的模樣,是可以預期的一件事,而索爾黑馬冰川是遍地撒滿黑灰,冰層內也有一條一條的黑灰紋理,全都是火山灰,太驚人了,相當奇特的景象。
無標題

無標題

嚮導拿著十字冰鎬,從左上到右下畫個半圓,敲開階梯上融化又結凍的冰,比一般冰斧敲的速度快上許多。話說這沉甸甸的冰鎬,兩頭都是尖錐狀,不常見,或許稱為雙頭冰錘比較恰當。
無標題

無標題

冰舌是冰川推擠的最前緣,崩解地形較崎嶇,冰舌與Jökulsá á Sólheimasandi河道之間是座冰潟湖(Glacier Lagoon)。冰潟湖的大小,揭示了冰川退縮的速度,索爾黑馬冰川前緣以每年50m的距離向後退縮,令人傷心的是,這結果幾乎是不可逆的。
無標題

無標題

冰舌融化較快,大量火山灰從融解的冰層中釋放,覆蓋在冰面上,隱藏著危險致命的裂隙與冰洞。
無標題

還有不常見的冰川壺穴(Pothole),往往一夜的時間就能融出貫穿冰層的垂直洞穴,不難想像冰川融解的速度有多快。
無標題

無標題

爬完冰舌的陡升段,坡面稍微平緩,冰層表面的火山灰少了許多,全都在凍在冰層之中。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之所以那麼多火山灰,就與這裡的火山脫不了關係。冰川與火山,兩個聽起來就是相互搭不上線的自然地貌,在冰島卻是兩者並存。地底活耀的火山運動,噴發隆起火山地形,因為高緯度的寒冷氣候,使得海拔被抬至1,000m~2,000m的高原地帶,遭冰雪長年覆蓋,於是地下有火,山上有冰,造就了這個冰與火的國度。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這些大範圍蓋住火山的冰原也被稱為冰蓋,然後再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分支的冰川。島上有13座冰蓋,其中規模最大的4座冰蓋分別是:
  • Vatnajökull (7,764 km²):瓦特納冰原,東冰島,冰島最高峰Hvannadalshnúkur (H2,109.6m)
  • Langjökull (868 km²):朗格冰原,中部高地
  • Hofsjökull (827 km²):霍夫斯冰原,中部高地
  • Mýrdalsjökull (542 km²):米達爾斯冰原,南冰島
其他9座規模較小的冰川,分別有:
  • Drangajökull (145 km²):西峽灣,冰島最北端的冰川
  • Eyjafjallajökull (70 km²):艾雅法拉冰蓋,南冰島
  • Tungnafellsjökull (33 km²):中部高地
  • Þórisjökull (25 km²):中部高地
  • Eiríksjökull (21 km²):中部高地
  • Þrándarjökull (16 km²):東冰島
  • Tindfjallajökull (11 km²):南冰島
  • Torfajökull (10 km²):南冰島
  • Snæfellsjökull (10 km²):斯奈菲爾火山,西冰島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今天走的索爾黑馬冰川,是米達爾斯冰原往南延伸的分支之一,冰川長度有8km、寬度2km。米達爾斯冰原是冰島面積第4大的冰原,旁有艾雅法拉冰蓋,離最近的城鎮是位於南方的維克(Vík í Mýrdal)。被米達爾斯蓋住的火山是聲名狼藉的卡特拉火山(Katla),火山活動非常活躍,在過去1100年中噴發了16次,約70年噴發一次,間隔時間約40~80年,也讓卡特拉火山成為地球上火山二氧化碳的最大來源之一,佔了4%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卡特拉火山,火山口直徑有10km,與東北方的Eldgjá峽谷是同一個火山系統(Volcanic System),Eldgjá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峽谷,長40km,深270m,目前呈現休眠狀態。地質學家認為卡特拉火山多少與隔壁的艾雅法拉火山有些連動關係,因為過去有3次艾雅法拉火山噴發,隨之引發卡特拉火山噴發的紀錄。2010年艾雅法拉火山噴發後,冰島當局及歐洲都做好卡特拉火山爆發的準備,幸運的是,只有周遭地震活動增加,沒有發現噴發的跡象。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冰層深處透著淡淡的藍,融解的冰上,除了黑色火山灰之外,還夾雜著一粒粒因為壓力而形成的黏土。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一道融冰匯集的冰川水潺潺流下,嚮導將兩隻冰斧交叉固定於冰面上,示範以伏地挺身的姿勢,教大家趴著喝冰川水。啜飲一口,若要與水龍頭打開喝的冰水相比,說不出明顯的差異,因為兩者都是冰川水。不過,在冰川上喝冰川水,產地直送的感覺的確很不錯,再裝一瓶行程中慢慢喝。
無標題

_DSC1296

嚮導提醒大家,別再傻傻的去買瓶裝冰川水之外,還要我們再仔細看看水中,有些地方積著灰泥,那就是與藍湖相同的矽泥,免費又天然的面膜,挖了一坨幫大家在臉上畫了幾道。
IMG_20180605_112716

嚮導又找了片接近垂直的冰牆,教導大家在陡峭冰面上的橫渡技巧。要確保冰爪前爪每一步都吃入冰內,用力踢又保持站立的平衡,挺費勁的,玩著玩著,身體也起熱了起來。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由於冰川變化莫測,每天都在往前移動,健行的路線隨時也要跟著變化。嚮導帶著我們往西面Skógarfjall山稜的山壁切去,尋找一個大型冰川壺穴。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Skógarfjall約海拔660m,我們現在的高度大概連一半都不到,更別說海拔有1,512m的卡特拉火山,視線往冰川上游望去,只能看見眼前的冰層斜面,以及白茫茫的背景。
無標題

無標題

卡特拉火山最近一次大規模的噴發是在1918年,使得米達爾斯冰原快速融化,熔岩就算沒有突破冰面,冰川洪水奔流而下,摧毀下游農場,讓南部海岸線向外擴張。火山爆發引發的洪水,大概就是南冰島與東冰島南部如此多黑沙灘,也較少有人定居的緣故。
無標題

無標題

不同區域的冰層有不同的樣貌,原本大片平坦的冰層,在冰川融水與相互冰層擠壓下,刻出一道又一道順向的冰脊與裂縫,而火山灰成了冰面的紋理,像是一片泛著藍光的大理石。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冰面上不時能看見融了一大片的冰洞,洞內積滿融水,,很想去舀一壺來喝。夏季沒有藍冰洞可探,看看這種過過乾。
無標題

無標題

終於,找到了這個下凹的冰洞,在只有白色、黑色、淡藍色的冰層上,實在不容易發現。上方的冰川融水部分聚集於此,向下挖出這個大洞,不停地沖刷下,洞愈來愈大。考量到安全,不能離太近觀看,即使保持了一大段距離,洞內仍傳出相當響亮的轟轟水聲。
無標題

IMG_5500_stitch

無標題

別支隊伍上來了,我們也差不多到折返的時間了。還蠻喜歡這樣人數不多的小隊伍,步伐節奏相近,走起來輕鬆愜意,再加上早上第一團,獨享沿途無人打擾的靜謐。

早上在停車場集合時,好奇地問了嚮導一句話,這樣陰天霧雨的天氣,行程是否會取消?
  • If you don't like the weather, just wait five minutes.
  • But I have been waiting for 30 minutes.
嚮導回覆了這句在冰島經典的答覆,看樣子,其實內心深處是期望如此,在這只有灰與白與黑構成的冰上世界,享受那不時透出的寂寥。
無標題

無標題

切下冰川的路線選擇靠近東面Jökulhaus山丘,看似一條火山灰堆積的砂石路,其實薄薄的黑灰下,依舊是冰面,路線沿著潺潺水流蜿蜒而下,平緩好走,也避開上來的人潮。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嚮導不忘提醒我們注意腳下的冰,因為冰川擠壓的壓力,這種半透明的冰內有些會留有彩虹般的印記,不容易發現,很特別。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冰舌前緣的人聲鼎沸,隊伍漸漸多了起來,大多是1~1.5小時的體驗行程,因為索爾黑馬冰川離環島1號公路很近,離雷克雅維克約2.5小時的車程,是相當熱門的冰川健行路線。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回停車場的半途,有早上來不及看的景點解說牌,該講解的嚮導都介紹了,就快速瀏覽一下上面的圖片。
無標題

無標題

解說牌上有張1985年索爾黑馬冰川全盛時期的空拍圖,冰川前緣完全沒有冰潟湖的蹤跡,暖化的議題真的很發人省思。
無標題

另一個解說牌上,有米達爾斯冰原與卡特拉火山的電腦模擬地形圖,冰層直接蓋在地底仍在活動的火山上方,來冰島之前,是想也沒想過有這番奇景。
無標題

電腦模擬2009年米達爾斯冰原的全貌,左下角就是索爾黑馬冰川。
無標題

還有一張是1918年卡特拉火山噴發的照片,巨大的蕈狀雲衝破米達爾斯冰原,直衝天空。光是黑白的照片,就讓人看得怵目驚心。
無標題

返回校車巴士,返還裝備,天空貌似明亮了些,遠方雖然還是白茫茫,濃霧倒是消退許多,再走回冰潟湖晃一晃。
IMG_5546_stitch

IMG_5535_stitch

IMG_5519_stitch

湖邊與山丘路徑上的遊客剛好充當比例尺,與壯麗的冰川相比,都只是一個個渺小的小點。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比照剛才解說牌上索爾黑馬冰川的空拍圖,當時的冰川前緣比這山谷還要遠,如今只剩下破碎的殘冰。
無標題

無標題

即便是漂浮的殘冰,體積也是相當龐大,而且含有許多火山灰,有全覆蓋在冰面上的,也有像畫上去的斑紋。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走到冰舌的正面,很難想像眼前的龐然大物,正在以肉眼難察覺的速度,極慢地移動中,靜到連水面都毫無動靜。然而,冰川退縮的速度卻遠遠超過我們的想樣,我們常常畏懼大自然的力量,卻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它,可是能補救的又有限,只能盡量減緩傷害。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帶著滿腦矛盾又複雜的思緒,離開索爾黑馬冰川。原本接著要去位在Jökulsá á Sólheimasandi出海口附近,墜毀在黑沙灘的飛機殘骸,想到來回要走將近2小時,就把Solheimasandur Plane Wreck這個熱門景點剔除了。

總覺得不太值得走那麼遠去一趟,飛機的殘骸是1973年架隸屬美國海軍的C-117D運輸機,在執行從赫本(Höfn) Hornafjörður機場到雷恰內斯拜爾(Keflavík)的物資運送任務時,飛行中遭遇嚴重結冰,迫降在冰凍的河道上。迫降成功後,機組人員生還,直昇機載離,運輸機就棄置於黑沙灘上。飛機是由民用版本的原型 - Super DC-3,改裝至軍用版本C-117D,因此這景點也被稱為DC-3 Plane Wreck。


◆ Dyrhólaey Arch & Dyrhólaeyjarviti

接著駛入218號公路,前往彩虹瀑布(Skógafoss)上看到的迪霍拉里半島(Dyrhólaey)。這座位在南冰島陸地南端的海岬,是10萬年前的冰河時代末期由海底火山噴發後隆起,海拔約120m,過往是座被航海人稱為Cape Portland的島嶼,與平坦的陸地連接後,顯得相當突兀,不停吹拂的風勢也令人吃不消。

在1918年以前,迪霍拉里半島是冰島本島的最南點,卡特拉火山噴發,米達爾斯冰原造成的洪水,讓維克東邊的Hjörleifshöfði的海岸線向外延伸2km,使黑沙灘上的克特吕角(Kötlutangi)成了現在的最南點。
無標題

Dyrhólaey的意思是Door Hill Island,是以迪霍拉里半島前端這座引人注目的巨大熔岩來命名。這座熔岩懸崖被稱為Tó,隆起的高地兩側垂直崩落後,像長廊般往海上延伸,在海浪拍打、淘洗下,懸崖下方形成一大一小的海蝕洞,如同海上的一座拱橋。不僅船隻可以穿越,更有小型飛機在1993年成功挑戰飛過海蝕洞。

海面上散布大小不一的熔岩海蝕柱、海蝕洞、海蝕平台,大概也是同時期隆起後崩塌所致。
無標題

無標題

平緩的山頂最高處,是座Dyrhólaeyjarviti燈塔,前望遼闊的海景,後為壯麗的山勢。白色的塔身,橘紅色的燈室。燈塔首次建造是在1910年的鋼架燈塔(Skeletal Steel Tower),1927年重新翻修成現在方方正正的模樣,塔身上還鑲有一片建造年份的浮板。
無標題

無標題

燈塔面朝大海,出入口的門藏在不起眼的後方,看上去就像中世紀城堡的瞭望塔。白色外牆斑駁歷歷,道著北大西洋狂風駭浪的無情,還好現在大海平靜無事。
無標題

無標題

迪霍拉里半島上的視野相當好,景色遼闊,黑沙灘像無止盡般延伸到天邊。厚實的雲層重重地蓋在頭頂,遠方山巒全都被遮了起來,西邊的艾雅法拉冰蓋與北邊的米達爾斯冰原都躲藏著,不肯現蹤,只留下低矮的Pétursey山丘。
無標題

無標題

迪霍拉里半島除了特殊的地形景觀之外,也是重要的鳥類築巢地點,被劃為自然保護區。先前找景點相關資料,有看到這裡也是Puffin出沒的地帶,只是放眼望去,別說是Puffin了,其他鳥類也毫無蹤影,難怪解說牌上Puffin的圖案上,被打了個大叉叉。
無標題

開車前往迪霍拉里半島另一個停車場,從另一個角度看海蝕拱門。這個位於半島東邊海岬下方的沙灘,稱為教堂海灘(Kirkjufjara Beach),西至海蝕拱門,是半島前緣由懸崖圍繞的小沙灘,東與Reynisfjara的海灘相連。

但海灘暗藏危機,看似平靜的海面,若遇漲潮或風浪大時,洶湧的海浪隨時會將海灘吞噬,所以海灘已經封閉,不得越過封鎖線下至海灘。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崖邊設置了像是汽缸及貨物銘牌的裝置藝術,沒有解說,不知道設置緣由。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這裡是欣賞Reynisdrangar海蝕柱的絕佳地點之一,拿出長焦鏡頭,就能完整地看見三支海蝕柱。
無標題

教堂海灘與Reynisfjara黑沙灘(Reynisfjara Black Sand Beach)相連,包覆著名為Dyrhólaós的潟湖。前方的Gyldarhóll及Reynisfjall山丘,看似被雲切去山頭,其實山勢就是如此平緩,海拔約200~300m,後方就是維克小鎮了。
無標題

半島懸崖下方有支稱為Arnardrangur的玄武岩石柱,一枝獨秀的矗立在黑沙灘上,因為早年有老鷹在上面築巢,也被稱為Eagle Rock。
無標題

無標題

沒有發現Puffin,卻在岩壁上的凹縫處發現暴雪鸌(Northern Fulmar),再換上長焦鏡頭,往黑沙灘上一掃,有落單的三趾鷗(Kittiwakes),以及為數不少的歐絨鴨(Common Eider)。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這些歐絨鴨正窩在黑沙灘上睡覺,或許是跟我一樣,覺得吹來的海風好冷,只想縮成一團。

歐絨鴨通常會在海鷗的巢區附近築巢,雖然海鷗會獵捕小鴨與卵,不是好相處的鄰居,但比起面對體型較大的賊鷗及北極狐,能夠藉由脾氣又凶又壞的海鷗來驅趕更強大的敵人,也不失為一種生存之道。
無標題

無標題

離開迪霍拉里半島之前,來體驗這間付費公廁。廁所內的景色相當好,大片的落地窗,用起來心曠神怡。
無標題

無標題

不過進場前有點卡關,在刷卡支付ISK 200的使用費後,取得一張QR Code紙條,拿著紙條掃描,就可以轉動旋轉柱閘門。偏偏一直感應不到QR Code,無法轉動閘門,試了好幾次,結果不小心就轉動了,但人還沒進去....最後只好直接鑽進去,反正都付費了。
無標題

無標題

原路回到環島1號公路,繞過Dyrhólaós潟湖,來到215號公路盡頭的黑沙灘餐廳(Black Beach Restaurant),從此處回望迪霍拉里半島,更像是一座獨立的海島。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午餐時間已經過很久了,一路邊開車邊吃洋芋片也飽了,比起餐點,餐廳外的鯨魚頭骨還比較能吸引我興趣。直接略過餐廳,沿著路徑往海邊走去,來去冰島最具代表性的懸崖景致。
無標題

◆ Reynisdrangar & Hálsanefshellir Cave

白色的浪花泡沫刷著黑色沙灘,這大概是世界上少有的特別景致。與教堂海灘相同,黑沙灘是充滿潛在危險的地帶,即便是平靜的海面,海流卻非常強勁,也有隨時捲起瘋狗浪的可能性,千萬不要踏入海中或背對海岸線。
IMG_20180605_154841

無標題

Reynisdrangar海蝕柱是從海中拔地而起的三支精靈石,在古老的傳說中,是兩個巨人看見一艘三桅帆船出海,於是涉水而出,抓住了帆船,試圖將船從海中拉上岸,但花了比預期還長的時間,還沒能成功,黎明已至,陽光升起,光線照射在他們身上,立即變成堅硬的石頭。

最接近陸地的巨人是Langsamur,拖著身後的三桅帆船,以及離較遠的Háidrangur,也稱為Mjóidrangur或Skessudrangur。傳聞,如果仔細聽,呼嘯的風聲中,藏著巨人的哀鳴聲,彷彿他們永遠不接受這樣的命運,渴望再回到山上。
無標題

冰島人對於巨人的傳說是敬畏的,這些巨人生活在山上,具有極大的威脅性,很少對人類伸出援手,反而喜歡欺騙人類,然而巨人是無法照到太陽,只能在夜晚活動或留在陽光下的陰影中,不然就會石化。

Reynisdrangar的另一個傳說是兩個巨人綁走了一名婦人,她的丈夫追著巨人來到海邊,卻發現婦人已經被殺,於使他誘使巨人現身,並在夜晚將他們冰凍,以確保他們無法再殺害其他人類。
無標題

火山熔岩的海蝕柱對面岩層相當獨特,一座從黑色沙灘升起的玄武岩柱堡壘,堡壘兩側各有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海蝕洞。
無標題

無標題

拐過海岬後的洞穴是Hálsanefshellir Cave,也就是洞口右邊有玄武岩柱的洞穴。這裡的玄武岩柱是直立的走向,柱狀節理的方向很一致,與前一天在西人島的赫馬島所見很不一樣。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洞穴像是玄武岩柱推砌架空而形成,第一次如此近地站在玄武岩柱旁,這些熔岩岩體在冷卻收縮後形成的柱體,如此壯觀,抬頭仰望不自覺發出讚嘆。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玄武岩柱的上方是鳥類築巢的天堂,植被下方被挖了一個個小洞穴,據說是Puffin的家。只是我們今天都沒有看到可愛的Puffin,只看到又再侵占別人巢穴的三趾鷗。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另一個玄武岩洞穴較高卻淺,同樣的,都不適宜待太久,美麗的地方暗藏致命的危險。洞口內外的碎石,顏色與黑沙灘不同,那是被海浪擊碎的玄武岩,然後又被猛烈拍打成細小砂石的結果。可見玄武岩的地質相當脆弱,洞穴內被曾在2013年發生崩塌,掉下來的十塊重達100噸,幸好當時沒有人。
無標題

IMG_5665_stitch

◆ Víkurkirkja

Vík小鎮有條碎石路通往Gyldarhóll山頂,濃厚的雲霧一直趴附在高地上,放棄前去俯瞰Reynisdrangar,來去教堂拍魯冰花。
無標題

無標題

Víkurkirkja教堂(Vik i Myrdal Church)是維克最具代表性的地標,是新教的路德教派教堂,外觀儉樸,白漆的牆,頂著紅色尖塔及屋頂,矗立在的山丘上,擁有俯視整個小鎮的美景,在綠山環繞之中相當顯眼。

維克教堂是鎮上居民的緊急疏散地點,一旦火山噴發,引發洪水,地勢較高的教堂是唯一能躲的所在地。教堂後方有條小徑與柏油路,通往更高處。由於上方的高地是座墓地,爬到半途就不再繼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維克教堂在1931年至1934年間建造,當時維克的人口正在增加,居民要到鄰近的村莊才能作彌撒,但是不論往北或往東或往西,至少要50km以上才有城鎮,於是當時的冰島主教JónHelgason奉獻了這座教堂。

教堂前方的坡地上,長滿了夏天限定的魯冰花(Nootka Lupine),看了網友拍的照片覺得超美,自己卻找不到好的拍照角度。學名羽扇豆的魯冰花,其實是外來種,在20世紀初引入冰島,最初是為了防止土壤被侵蝕,有助於土地的開發,但是魯冰花的繁殖力太強,如今被列為入侵的物種。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今天落腳在維克,一整天的移動距離68km,沒有很遠,但還是先把油加滿,以防萬一。懶得找餐廳了,加完油,就直接走入隔壁的餐廳Strondin Bistro and Bar
無標題

無標題

終於能在稍微正常的時間吃晚餐了,也有時間悠悠哉哉地逛Ice Cave Bistro賣場。餐廳的格局很像我們高速公路旁休息站的感覺,半自助式的餐台取餐後就自行找座位就坐。

本來不期不待,沒想到漢堡與炸魚排都還挺不錯的,而且最大的亮點是大片面海的窗戶,精靈石就在不遠處,望著美景慢慢用餐,無比愜意。
(後來查資料發現,現在內部裝潢改裝過,看上去更加舒適!)
無標題

IMG_20180605_170956

正巧有騎馬的隊伍經過,應該是體驗騎乘冰島馬的套裝行程。本身沒有很喜歡騎乘動物,因此這趟行程沒有排這類的套裝行程,不過能看到別人騎也蠻新奇的,尤其是在美景前。
無標題

無標題

對了,今天終於受不了衣服與褲子一直弄髒,加完油後就順便洗了車。不洗車挑戰,只持續了3天半。
IMG_20180605_190809

拿起加油站提供的刷把,奮力的刷,這樣免費的自助洗車很方便,真心希望台灣也可以設置一些。
_DSC1500

今晚下榻Gueshouse的門口又有階梯,至少不會有別館了,放心的把行李箱直接扛進去。
我們的房間就在門旁的101號房,窗外的視野挺不錯的,房價也是....一晚將近新台幣5,500元,但在冰島大概就都差不多這價位,就住宿最花錢。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IMG_20180605_193034

比起昨晚的Hotel Edda Skogar,這裡溫馨又舒適多了,交誼廳與餐廳的景色與我們房間相同,等等買些飲料及零食,回來享用。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天不會暗,就想再到處逛逛,晚上8點,沿著民宿前的路往海邊的方向散步去。

◆ Vík í Mýrdal

在南冰島的卡特拉火山(Katla)、米達爾斯冰原(Mýrdalsjökull)、艾雅法拉冰蓋(Eyjafjallajökull)的威脅區域下,較少有人定居,少數幾處的聚落之中,維克(Vík í Mýrdal / Vik)算是稍具規模的小鎮,人口約500人,是冰島本島上最南端的城鎮。
無標題

無標題

維克三面被山圍繞,氣候溫和,是冰島最溫暖的地方,也是冰島最常下雨、最潮濕的地方。維克雖然面海,卻是冰島唯一一座靠海卻沒有港口設施的城鎮,捕魚的方式是從岸邊拖網捕魚,非常困難,原因是維克主要以商品交易為主。
無標題

無標題

維克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9世紀,但是幾個世紀以來,從Eyrarbakki以東的南冰島都沒有貿易站,直到1883年開放當地農民能夠從英國購買商品來販售,1887年維克成為官方認定的貿易站,開始有貿易商定居下來販售麵粉、鹽、糖、蔬菜、水果等商品,人口才漸漸增加。

二次大戰期間,英軍與美軍都有駐紮於此,也在鎮上建造了一座啤酒場,也對鎮上帶來許多工作機會,促進小鎮發展。
無標題

想拍前景有魯冰花的精靈石,但是魯冰花樹叢太高,遮去大半的石柱。
無標題

無標題

維克游泳池後方靠近海邊的地帶,有座特別的人形雕像,名為FÖR (Voyages),由冰島的雕塑家Steinunn Thorarinsdottir於2006年創作。

冰島豐富的漁業資源,周遭海域常常是歐洲國家覬覦的目標,尤其是鱈魚的主要產區就在冰島海域,引起英國的瘋狂捕撈。在1958年至1976年之間,與英國發生3次漁業、政治、軍事上的衝突,稱為鱈魚戰爭(Þorskastríðin / Cod Wars)。這雕像象徵彼此在爭端後建立的友誼,人像面向大海的方向,就是英國的方位。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離去前,又遇到騎士騎著冰島馬,不過這次單人匹馬。看著剪影馳騁而去,就算形單影單,感覺也很棒,
無標題

無標題

返回民宿的路上,經過Smiðjan Brugghús,據說這裡就是二戰時建造的啤酒廠,由於外部正在整修,外頭擺了一堆木材,就沒有拍照了。
無標題

過了一條街,無意間發間Sveinn Pálsson的紀念碑。在第2天的金圈行程中,在黃金瀑布(Gullfoss)的部分寫到Sveinn Pálsson這號人物,這位冰島的醫生兼博物學家,在1790年代對冰島冰川進行了系統性的觀測,之後定居在維克,在Árnessýsla至SkeiðarárSandur之間的南冰島行醫。據說,Sveinn Pálsson死後就葬在維克,說不定就葬在我們沒有爬上去的教堂後方高地。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冰島貓似乎都不喜歡待在屋內,那麼晚了還跟我們一樣在街上閒晃。兩隻正在對峙的白貓與黑貓,看到我們的出現,馬上放下警戒,跑來向我們打招呼,真開心。
無標題

無標題

跑來示好,還告訴我們草叢中的小黃花可以吃,這孩子真貼心,知道遠來是客,不過我們不吃素,謝謝。
無標題

無標題

今天的行程很鬆,明天就要結束南冰島的旅程,跨入東冰島,前往連中文名字都很難唸的傑古沙龍冰河湖(Jökulsárlón),然後為了第6天的冰川健行,再往回開。總之,第5天又要長距離移動了,一直開車再開車,環島就是這個樣子,不是嗎~

<Day 4景點>
  • Sólheimajökull Glaciers
  • Dyrhólaey Arch
  • Dyrhólaey Lighthouse
  • Kirkjufjara Beach
  • Reynisfjara Black Sand Beach
  • Hálsanefshellir Cave
  • Reynisdrangar
  • Víkurkirkja
  • Vík í Mýrdal
  • 行駛:68km
  • 環島里程累積:552km
Day 4_02

Day 4_01

2018.06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