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出地底,來到下關這一側,從關門隧道人行道的下關側入口到下關駅,還有3.9km的路要走,本來預設在車站吃河豚午餐,早上睡過頭,再加上騎車改為步行,看來河豚料理要變成下午茶了。
下關這側一出來,穿越馬路,便是御裳川公園(みもすそ川公園),這裡也是關門海峽最窄處,左右兩岸僅有650m,這裡除了忙碌的海上交通外,還有歷史上於關門海峽發生的兩場著名戰役。
船舶進進出出,這裡是日本海進入瀨戶內海的重要海上交通要道,若是6000年前本州與九州的陸地沒有分離,就不會有這道海峽。
岸邊一整排的長州砲,是幕末攘夷的保守派不滿幕府開國,文久3年(1863年)長州藩在此部屬砲台及軍艦,開始封鎖馬關海峽(現今關門海峽)。
事件的開端當然是嘉永6年(1853年)打破幕府鎖國的黑船事件,迫使幕府與多國簽訂通商條約,貿易急速擴張,看似正向的發展,卻造成日本國內經濟混亂與政局不安,江戶幕府開始面對國內民族主義的壓力,各地與洋人衝突不斷發生,社會輿論開始批判幕府無能,因而有了尊王攘夷的發起,奉還天皇實權,以武力抵抗侵犯日本的外夷。
在尊王攘夷浪潮下,長州藩部屬的陣地開始砲擊外國船隻,挑起下關戰爭。美國商船、法國與荷蘭的艦隊,先後遭到攻擊。不久後,英、法、荷、美先後組成聯合艦隊進行報復,船艦浩浩蕩蕩駛入關門海峽,把長州藩轟得七葷八素。
受到重創的長州藩,並沒有一蹶不振,反倒轉換政策,引進歐美新技術及現代化訓練,實力大增,進而引發後來的禁門之變,以及江戶幕府的第一次及第二次長州征討。
而高杉晉作召集的奇兵隊,由下級武士、農民、町人等庶民組成,則在聯合艦隊來襲時顯露頭角。後續幾場重大戰役中,也相當活躍,在慶應元年(1865年)的第二次長州征討中,佔領了小倉城。戊辰戰爭時,奇兵隊成為官軍其中一部,直到明治維新,對於藩政改革感到不滿,脫隊反叛,最後遭到鎮壓。
如今這排架在岸邊的長州砲,是當年的複製品,其中一座有設置機關,投入500円,就會有轟隆隆的砲聲,並且噴出白煙。
一旁佇立著松本清張文學碑,是記念日本社會派推理小說家 - 松本清張。他從1歲到8歲居住在下關舊壇之浦,在他的自傳小說「半生の記」中寫道年幼的生活:
「家の裏にでると、渦潮の巻く瀬戸を船が上下した。
対岸の目と鼻の先には和布刈神社があった。
山を背に鬱蒼とした森に囲まれ、
中から神社の甍などが夕陽に光ったりした。
夜になると、門司の灯が小さな珠をつないだように燦く。」
再來就是馬關開港百年紀念碑,也就是結束甲午戰爭(日清戰爭)後,明治28年(1895年)的《馬關條約》就在下關簽訂,等等就要來去看簽訂條約的地方。
之所以稱為馬關,是因為下關的古名。下關這一詞最早出現在貞關11年(869年),到了平安時代與鐮倉時代稱為赤間關,因為漢字間與馬的日文相同,進而演變成馬關。在江戶時代,作為與對外貿易的玄關口,非常繁榮,甚至有西之浪華的名號,而浪華就是指大阪。
下關這一端也有紙芝居,紙戲人有點年長了,即使觀眾只有一人,還是講的很賣力。駐足了一會,日文程度太差,還是聽不太懂,從畫中人物判斷,大概是在講坂本龍馬的故事。
坂本龍馬的適時出現,說服長州藩的桂小五郎接受薩長同盟方案,而薩摩藩也清楚,被幕府討伐的的長州藩要是滅亡,下一個就輪到自己,成為幕府鞏固政權的目標。於是,最有實力的兩個藩,在坂本龍馬的促成下,形成了薩長同盟,進而促使大政奉還,成了歷史洪流中的一大轉捩點。
再往旁邊,時空再往回推,來到壇之浦古戰場遺址碑,並有三個銅板手形,手掌印的主人都是拍攝NHK大河劇《義經》的主要角色,飾演源義經的瀧澤秀明、飾演平資盛的小泉孝太郎,還有飾演平德子皇后,也就是平清盛次女的中越典子。
接著就是經典戰役壇之浦之戰的源義經與平知盛銅像。
壽永3年/治承8年(1184年)的一之谷之戰結束後,平家勢力大受打擊,固守屋島與門司港古城山。隔年,壽永4年/元曆2年(1185年)對峙許久的兩軍開始集結戰船,在關門海峽的壇之浦開戰。擅於海戰的平家,一開始佔了上風,幾番激戰後,潮流改變,戰情逆轉,平家大勢已去。
源義經在壇之浦之戰中,最經典的八艘飛び,從一艘船跳到另一艘,一連跳了八艘,以躲避平教經的追擊。
知道大勢已去的平知盛,穿負重甲,將錨碇綁附身上,投海而死。
壽永4年(1185年),源賴朝派源義經攻打屋島。平家戰敗,挾安德天皇逃亡海上。此後在長門國赤間關的壇之浦爆發平家和源氏間最後的決戰。平家戰敗,外祖母二位尼將天叢雲劍插在身上,將八尺瓊勾玉掛在天皇的脖子上,抱著安德天皇,告訴他「波濤之下也有都城」(「波の下にも都がございます」),投海自殺身亡。
戰敗的平家大將接續跳海自盡,自篠原之戰就被平家帶著逃離京都的安德天皇,在此戰役結束後,外祖母二位尼抱著年僅8歲的安德天皇,說完「今ぞ知る みもすそ川の 御ながれ 波の下にもみやこありとは」,跳入海中去找尋海底的都城。
八咫鏡、天叢雲劍、八尺瓊勾玉是代表天皇的正統象徵,且天皇代代流傳的三神器。相傳二位尼帶著安德天皇投海自盡時,八尺瓊勾玉掛在安德天皇脖子上,天叢雲劍則插在腰身,不過這也是個傳說,因為也相傳天叢雲劍供奉於名古屋的熱田神宮,八尺瓊勾玉供奉在東京皇居,八咫鏡供奉在三重縣的伊勢神宮。
如今留在關門海峽海底的,大概最多的就是二戰美軍為了封鎖海域,實施飢餓作戰,用B-29投放大量水雷,至今仍有不少無法打撈的未爆彈。
穿過關門橋下方,道路對面的擋土牆上,長出一座座紅色鳥居,最上方是平家西遷來此時,將伏見稻荷大明神分靈於此,設立立石稻荷神社。
相傳壽永4年/元曆2年(1184年)的屋島之戰,平家敗走,有一艘軍艦在神社前方的海域沉沒,於是神體便留在此成為海峽的守護神,繼續守護這片海域。
還要過馬路,就懶得走上去這座神社。在海的這一側,海中有顆烏帽子岩,據說是立石稻荷神社的神體,每年12月會由赤間神宮的神官與漁業相關業者舉辦注連繩祭典,將岩石上20kg的注連繩更換,以求航海平安、漁獲豐收。
下關市的人孔蓋,圖案是這裡著名的河豚。
來到赤間神宮,鳥居旁立了一個河豚形狀的告示牌,介紹河豚料理的由來。
早自2千多年前的繩文時代就有發現食用河豚的遺跡,到了平安時代也有在文人墨客的筆下找到提及河豚的內容。到了豐臣秀吉出兵朝鮮的時候,在下關集結,準備度過對馬海峽,士兵偏偏吃了河豚中毒,豐臣秀吉大怒之下,頒布禁止食用河豚的命令。
禁令一直延續到江戶時代及明治時代,但河豚料理在民間還是存在。禁令的解除與當時的內閣總理大臣 - 伊藤博文有關,於是明治21年(1888年),山口縣成為日本第一個開放食用河豚的地方。一直到了大正7年(1918年)才開放兵庫縣,昭和16年(1941年)才開放大阪府。
赤間神宮,最早是一間阿彌陀寺,建於貞觀元年(859年)。
溺水身亡的安德天皇,雖然遺體並沒有被發現,仍是在投海地點附近的阿彌陀寺奉葬了安德天皇,並且於建久2年(1191年)在陵墓上創建御影堂。明治時代神佛分離,廢了阿彌陀寺,改稱天皇社,之後相繼升格為官幣中社及官幣大社,最後改名為赤間神宮。
赤間神宮的外觀,看起來很像浦島太郎故事中的海底龍宮城,或許後人在修建這座神宮時,想著天皇外祖母二位尼對安德天皇說的話:「波濤之下也有都城」,於是將赤間神宮打造成龍宮城的模樣。
社殿前方的大門是水天門,仿造龍宮城的門樓,登錄為有形文化財。後人認為安德天皇的玉體沉在水底,但靈魂早已上天,於是將他供奉為水天宮的祭神 - 水天皇大神。
赤間神宮的社殿在二戰期間慘遭祝融,昭和40年(1965年)重新建造。
安德天皇被祖母抱著跳海時,相傳三神器也一起沉入海中,後來源氏只找回了八尺瓊勾玉及八咫鏡,天叢雲劍則未曾尋獲。甚至相傳八咫鏡流入民間,到了昭和年間才被挖掘出。三神器的逸話很多,究竟是真品,抑或是贗品,雖然很難去考證故事的真實性,就這樣繼續保留神秘吧。
拜殿旁的階梯,也是矗立許多鳥居,順著往上走,便是正一位紅石稻荷神社,也是平家西遷時,從伏見稻荷大社分靈過來。
紅石稻荷神社旁邊是大連神社,這神社的來由蠻特別的,前一篇門司港提到,日露戰爭(日俄戰爭)後,雙方於明治38年(1905年)簽訂《樸茨茅斯條約》,日本從俄羅斯帝國手中得到了旅大租借地,也就是明治31年(1898年)俄羅斯帝國逼迫清政府簽訂《旅大租借條約》的租借地。於是,日本接管遼東半島,建立關東州,而大連神社就是日本在關東州大連興建的神社,二戰後,遷回日本重建。
社殿右側是鎮守八幡宮,左側是芳一堂。
芳一堂裡面安置著芳一的木雕像,在小泉八雲的《怪談》物語中,無耳芳一的舞台就在赤間神社。
芳一堂的旁邊,就是平家一門的墓塚,壇之浦之戰跳海的平家武士,都祭奉於此。
在《怪談》中,芳一是一位住在阿彌陀寺的盲眼的琵琶法師,特別擅長彈奏《平家物語》中的壇之浦這一段。
某天,寺院的和尚外出,有位武士來到寺院,邀請芳一前去某高貴之人的屋敷家中彈奏琵琶。芳一彈奏後獲得極大的回響,於是武士一口氣邀請芳一來彈奏七晚。和尚察覺芳一每晚都外出,事有蹊蹺,便派院內雜役尾隨芳一,結果發現芳一在平家一門的墓地中,對著安德天皇的墓前彈奏,週圍鬼火圍繞,鬼火便是平家武士的怨靈。
和尚將實情告訴看不見的芳一,並叫芳一裸身,在光溜溜的身上寫滿般若心經,好讓鬼找不到芳一。當晚,武士來到寺院邀請芳一,無人應答,也見不著芳一,只看見一對沒有寫上經文的耳朵,武士只好取走耳朵回去交差,再也沒有來找過芳一。
沒了耳朵的芳一,在良醫的醫治下,傷口很快就癒合了。芳一彈奏琵琶的技巧聲名大噪,從此衣食無虞,財富自由。
離開赤間神宮,旁邊就是以河豚料理著名的春帆樓,簽訂《馬關條約》的地點。
光緒21年 / 明治28年(1895年),大清帝國任命當時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為欽差頭等全權大臣,協同任命為欽差全權大臣的欽差大臣李經方及換約全權大臣伍廷芳,與日方代表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外務大臣陸奧宗光,聚集在春帆樓料亭,進行和談。
春帆樓原本是阿彌陀寺院內的一部分,方丈所使用的空間場所。阿彌陀寺在神佛分離的影響下廢寺,由中津藩一位名為藤野玄洋的眼科醫師買下這場地,於明治10年(1887年)開設月波樓醫院,設有藥湯溫泉供患者靜養。藤野玄洋在明治20年(1887年)過世,他的遺孀藤野滿將醫院改成旅館兼料亭來經營。
雖然表面上禁食河豚,但在盛產河豚的下關,河豚的美味仍不可擋,像是高杉晉作、伊藤博文等人,早就多次品嘗過,知道河豚料理的美味。明治20年(1887年),伊藤博文來訪下關,投宿在熟悉的春帆樓。那天,女將藤野滿想用海鮮料理來招待當時已是內閣總理大臣的伊藤博文,只是當天海況不佳,漁夫沒有出海,沒有新鮮的漁獲可以提供,不得已之下,端出了河豚料理,而當時明治政府對於提供河豚菜餚的懲處是監禁與罰款。
伊藤博文嚐了河豚料理後,雖然以不是第一次品嚐,還是裝出第一次吃到河豚,表情為之驚豔,對如此美味的魚印象深刻,於是對當時山口縣知事原保太郎下令,隔年的明治21年(1888年),解除了山口縣食用河豚的禁令。這就是赤間神宮鳥居旁立牌描述山口縣成為日本第一個開放食用河豚地方的原由,而春帆樓料亭也成為伊藤博文公許河豚料理的第一號店,一直至今仍是間高級割烹旅館。
簽訂馬關條的日方代表銅像,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與外務大臣陸奧宗光,當時大日本帝國任名兩人為全權辦理大臣。
春帆樓旁復刻了日清議和紀念館,裡頭重現了雙方代表當時談判的場景,以及雙方使用的文書資料。當年的春帆樓已在二戰中遭美軍轟炸燒毀,好在內部文物沒受到傷害,如今得以展示,並成為日本有形文化財。
面對歐美列強的來襲,朝鮮也從鎖國走向開港,大清帝國為了保護自己在朝鮮的宗主國利益,開始頻繁干涉朝鮮的內政與外交,也派兵鎮壓朝鮮的反抗聲音。明治27年(1894年)1月,東學黨起義,領袖全琫准率數千農民拿下朝鮮南方三道,朝鮮朝廷派來鎮壓的官兵被擊潰,轉向大清請求援兵。此時,蓄謀已久的日本,以保護使館及僑民安全為由,發兵進入朝鮮半島。
同年7月,日軍砲轟清軍軍艦,以豐島海戰拉開甲午戰爭的序幕,只是北洋水師失利,日軍攻入遼東半島,清軍兵敗如山倒,被迫議和。
明治28年(1895年)3月,日軍佔領田莊台,贏得甲午戰爭期間最大規模的一次陸戰,遼東灣岸以是日軍所控制,澎湖列島正被壓制,登陸台灣以勢在必行,李鴻章帶著全權委任狀,盼與伊藤博文展開和談。
長州藩出身的伊藤博文,選擇了可以眺望關門海峽的春帆樓料亭作為議和談判的會場,藉國際貿易商船與日本軍艦往來的盛況,向大清帝國的使節展示已方強大的實力。
議和談判的房間內,有一張大桌子及十六張大小不同的椅子,都是從東京濱離宮所運來。房間內掛了兩盞大吊燈,備有法國製的暖爐、裝在盒子裡的火盆、痰盂。作為接待下榻的引接寺,房間地板鋪了地毯,掛上畫軸,修整庭園,以迎接高齡72歲的李鴻章使節團。
雙方進行了多次會談,從3月21日到4月17日,終於簽下《日清講和條約》,也就是《下關條約》或《馬關條約》,讓台灣與澎湖來到歷史的轉捩點。
大正10年(1921年),下關的實業家 - 林平四郎,在藤野滿過世後買下了春帆樓,繼續經營高級割烹旅館。二戰後,燒毀的春帆樓重建,之後設立了株式會社,經過多次經營權易手,如今仍是一間高級料理的連鎖餐廳企業,總店仍在下關。
用手機上網看了一下菜單價格,挺驚人的,還好下關駅旁邊的大丸百貨內有間分店,屬於比較平價的春帆樓茶寮,再走一段路到車站就可以享用了。
繼續沿著又細又蜿蜒的李鴻章道,前往下一個景點。
第三次會談結束後,使節團返回下榻的引接寺,半途遭到刺客開槍襲擊,子彈擊中李鴻章的左臉,血染官服,當場昏倒,但因為手術風險高,這顆鉛彈就一直卡在李鴻章左眼下的骨頭上。襲擊的刺客名為小山豐太郎,犯案動機是為了妨礙議和會議,讓戰爭繼續,甚至計劃刺殺伊藤博文。
刺殺事件發生後,原本不願意先停站再和談的日方,為了顧及西方列強的批判,決定台灣與澎湖列島以外的地區先停戰,以繼續下一輪的談判。使節團往返引接寺與春帆樓的路線,也從原本的大路,改為山腰間的小路,以避開人群,這條路被後人命名為李鴻章道。
李鴻章遇刺,子彈卡左眼下的骨頭,索性無生命危險。不然,歷史又要轉向另一個方向,雙方衝突會更加激烈。而小山豐太郎很快就被逮捕,判無期徒刑,先是關入釧路集治監,之後關入網走監獄,直到明治40年(1907年)才特赦釋放。
日清議和會議在簽訂《馬關條約》後結束,大清帝國的使節簽下喪權辱國的條約,在當天就黯然惆悵返國;日方則在春帆樓設宴慶祝,隔日前往廣島上奏天皇,又在廣島舉行祝賀宴會。
這兩人走過19世紀末的動亂後,在跨入20世紀沒幾年都與世長辭。中國在經過失敗的戊戌變法後,推翻滿清帝國的革命之士開始代之而起,接著庚子拳亂、八國聯軍後的辛丑条约,更是讓李鴻章心力交瘁,最終於光緒27年(1901年)逝世。
伊藤博文在日清議和會議之後,仍多次造訪春帆樓,而最後一次是在明治42年(1909年)。日俄戰爭後,戰勝的日本擠身帝國主義列強,盯上早就覬覦已久的朝鮮,讓原本甲午戰爭迫使清帝國承認為朝鮮為完全獨立的國家,卻將大韓帝國列為日本的保護國,伊藤博文即為第一任韓國統監。這一天,伊藤博文一行人來到春帆樓下榻,接著從從玄界灘乘船前往朝鮮半島,先抵大連,再往哈爾濱,準備與俄羅斯帝國使者進行協談。就在伊藤博文抵達哈爾濱車站,步入歡迎隊伍之際,遭到韓國獨立運動義兵的參謀中將 - 安重根的槍殺,身中三槍的伊藤博文因傷勢過重逝世。這事件後來使得日本於隔年直接併吞朝鮮,日韓合併,大韓帝國滅亡。
李鴻章道的盡頭是引接寺,但中途轉上了階梯,階梯盡頭來到一棟白色三層樓西式混凝土建築,指標牌上寫著藤原義江紀念館,也稱紅葉館,是下關市指定的有形文化財。
在長崎以茶葉貿易起家的英國貿易商Holme Ringer & Co.(ホーム・リンガー商会),明治22年(1889年)在下關成立了代理機構,是下關最早由外商經營的貿易公司,但最初無法以外國名稱經營,於是與有官僚背景的實業家 - 瓜生寅,共同創立瓜生商社來經營。
這棟建築物是昭和11年(1936)由商社負責人Frederick Ringer的孫子Michael Ringer (マイケル・リンガー)所建,曾作為Ringer家族的宅邸,在Michael Ringer代理英國領事的期間,也作為英國領事的官邸使用,建築矗立在可以眺望關門海峽的山坡上,不過現在都被樹木擋住了。
不起眼的大門是關上的,今天似乎沒有開放,也好像要按門鈴才有人來應門。沒關係,我日文不好,不知如何應答,就這樣吧。
藤原義江是活躍在大正至昭和時代的日本頂尖歌劇家及男高音聲樂家,明治31年(1898年)出身餘下關市。這裡雖然名為藤原義江紀念館,但是藤原義江沒有居住在此過,之所以與此有關連,是因為他的蘇格蘭人父親 - Neil Brodie Reid (ネール・ブロディ・リード),當時是瓜生商社的負責人,認識了在下關表演的琵琶藝妓 - 坂田菊,生下了不被父親承認的私生子 - 藤原義江。
坂田菊帶著兒子在九州四處流浪賣藝,有次來到大分的旭樓,藝妓住的房東藤原德三郎收了義江當養子,才有了藤原這個姓氏,並取得日本國籍。
藤原義江有副好歌喉,自小便隨著母親在料亭席間獻唱,天生混血的他,常受到同學欺負,加上生性調皮,經常退學轉學。後來受到親生父親的資助,前往東京唸書,進而加入淺草的歌劇院,接受音樂的指導。藤原義江在父親死後繼承了大筆的遺產,前往義大利米蘭進修聲樂,才氣縱橫的他,在英國與美國大放光彩,回到日本後創立藤原歌劇團,不但風靡30、40年代的日本,更是在發展日本歌劇上不疑餘力,獲得法國榮譽軍團勳章及指揮官勳位的義大利共和國功績勳章。
昭和53年(1978年)這棟父親曾任職的瓜生商社,成了展示藤原義江生平事蹟的紀念館。
附帶一題,Michael Ringer與弟弟Vanya Ringer的童年都在長崎,在英國受教育後又再回到日本,繼承Holme Ringer & Co.。二戰爆發後,他們被懷疑是間諜而被拘留,獲釋後被驅逐出境,他們只好離開長崎前往中國,而他們的父親Sydney Ringer在被命令關閉Holme Ringer & Co.長崎總部後逃往上海,在上海被拘捕,關入日軍收容所。
接著,Michael加入英屬印度陸軍的情報官,Vanya加入英屬陸軍旁遮普大隊,皆駐紮在馬來西亞。日軍入侵英屬馬來西亞後,Michael在新加坡淪陷前逃離,在蘇門答臘被被俘,因為會說日語,在印尼的戰俘營擔任翻譯與戰俘代表,直到戰爭結束,戰後他才知道弟弟在馬來西亞仕林河戰役陣亡。
戰後,Sydney賣掉長崎大部分財產,移居英國。Michael也回到英國經營牧場,與弟弟的遺孀結婚,撫養弟弟的2個兒子,直到死後都沒回過故鄉長崎。Holme Ringer & Co.則由日本員工重新開業,直到今日都還在從事船舶代理業務。
回到大馬路上,再往前走一點是龜山八幡宮,鳥居旁有個床屋發祥之地的紀念碑。基於好奇,查了一下什麼是床屋,原來是床屋就是理髮店,難怪紀念碑的造型是梳子與剃刀。
相傳鎌倉時代中期,在侍奉龜山天皇的京都御所的北邊有位武士,因為丟師寶刀而辭去職務,帶著三男 - 藤原采女亮政之,來到長門國下關探尋寶刀,因而從新羅人身上學到了髮結的技術,並開了第一間結髮所,為往來的武士及有錢人結髮,成為日本髮結職業的創始人。
因為店鋪的後面有祭祀龜山天皇與藤原家祖先的床之間(祭壇),久而久之,店鋪就被稱為有床之間的店,或是床場,最後演變成床屋。最後,藤原采女亮政之發現了寶刀,歸還朝廷,移居鐮倉,受到幕府的重用。
龜山八幡宮,鳥居上的匾額寫著龜山宮,是下關一代歷史最悠久的神社,創建於平安時期的貞觀元年(859年),主祭神是應神天皇、仲哀天皇、神功皇后,也供奉仁德天皇及忠臣武內宿禰。
爬上階梯,氣喘吁吁,雖然階數不多,但一路從門司港駅走來,腳底還真有點吃不消!哦,對了!我的另外兩個隊友在春帆樓就走不動了,讓他們在春帆樓外的站牌攔公車,直接搭到海峽夢之塔,在那休息,等我走過去會合。
拜殿前的展望,都被鳥居遮住了,有點可惜。
取名龜山的原因,是因為當時島的外形像一隻烏龜。
貞觀元年(859年),大安寺的僧侶- 行教,為了京的都的守護,從宇佐神宮(大分縣)前往石清水八幡宮(京都府),一路祈禱的途中,在這座島的山麓停泊,當天夜晚獲得神託,告知行教這座山是個清淨的地方,希望祭祀一段時間後再往前走。於是,國主授命建照臨時拜殿祭祀,才繼續往京前進。
這臨時的拜殿,就成了龜山八幡宮的前身。室町時代與明朝貿易時,從明朝前來的船隻會供奉長劍,祈求航行平安。在桃山安土時期,龜山八幡宮備受各藩主的尊崇與保護,大内氏及毛利氏統治時,甚至將此作為下關的總鎮守。
龜山八幡宮內的宮地嶽神社與熊鷹稻荷神社
龜山八幡宮的斜對面就是熱鬧的唐戶市場,來去對面找愛心,但為了不讓隊友久等,就不進去吃吃喝喝了。
在對面的門司港找到了4顆愛星,剩下3顆都在下關。
第5顆愛心就在唐戶市場靠海測的棧道上,那邊有三隻河豚模型,愛心就在最小的那隻河豚的魚鰭下方。
這裡的鯨魚與河豚看板都好可愛,上面的海鷗有點呆。
唐戶碼頭的左右兩側堤防盡頭,各有一座燈塔,還有一顆愛心在那白色燈塔上,等等繞過去找。
回到大馬路上看一些古蹟建築,不過因為乘車組已經到海峽夢之塔了,我則還有1.6km的路程,就走馬看花吧。
舊下關英國領事館的外觀不禁讓我想起淡水的紅毛城,然而英國在淡水的領事館倒是早了非常多,先是在咸豐11年(1861年)設立領事館,然後於同治6年(1867年)與大清帝國簽訂《紅毛城永久租約》,便將領事館遷入荷蘭的「安東尼堡」,並大勢修建,打造出坡式斜屋頂與半圓拱型立面的迴廊,呈現典型英國殖民地紅磚洋樓的建築樣式。
英國於明治34年(1901年)在赤間町一間商店的小房子,開了設領事館,是下關第一個領事館。到了明治39年(1906年),這棟紅磚切造的兩層洋樓建築竣工,領事館就遷移至此,也是日本最古老的領事館。隨著英國領事館的開設,奧地利、匈牙利、挪威、德國、美國、瑞典、葡萄牙、荷蘭等7個國家,相繼在下關設立領事辦事處,可見當時下關與門司港的貿易繁盛。
過了個路口,是目前用作下關觀光情報中心的舊秋田商會大樓,以及下關南部町郵便局。
秋田商社是由秋田寅之介於明治38年(1905年)創立,在日俄戰爭時期透過運送建築材料及食品物資,有了飛躍性的成長,在滿州、朝鮮、台灣都有分社。由於擴充快速,原本的辦公大樓已經不敷使用,於是在大正4年(1915年)興建這棟住辦兼具的秋田商會大樓,據說是日本第一棟鋼筋混凝土辦公大樓,甚至在100多年前就在屋頂規劃了庭園。
下關南部町郵便局室現存最古老的郵局,明治33年(1900年)所建,當時稱為赤間關郵便電信局,由當時遞信省的建築技師 - 三橋四郎所設計,正宗的文藝復興建築風格,徹底體現出當時日本設計師已完全習得西方建築風格及技術。
走到唐戶ターミナル,路過,沒有要搭船,繼續往堤防前進。
繞來都沒有人要來的堤防上,可能走去燈塔有點遠,像我現在腳底酸透的狀態,內心就有點動搖,到底要不要走過去,可是不走過去,收集愛心就功虧一簣了,只好安慰自己背景的關門橋有藍天白雲,還算不錯啦。
堤防盡頭的燈塔是あるかぽーと東防波堤燈塔,第6顆愛心就在燈塔左側的腰身上。
正好奇為什麼唐戶碼頭左右兩邊的堤防名字不太一樣,與橘色燈塔的位置來看,あるかぽーと東防波堤燈塔的位置應該相對在西。地圖打開仔細思索一番,原來橘色燈塔是屬於下關外濱町防波堤,あるかぽーと(Arcaport)這個碼頭是下一個有摩天輪的碼頭,這樣的話,白色燈塔的相對位置的確就在東側了。
對面31層樓的門司港レトロハイマート (Mojiko Retro High Mart),真的有夠顯眼,的確是地標建築,又有些格格不入,難怪爭議不小。
接下來來到あるかぽーと(Arcaport)的區域,這裡由三個大區塊組成,首先是海響館,是市立下關水族館 ,館前設有一座感謝鯨魚的大巨大銅像,因為下關從江戶到明治時代是補抓鯨魚後的加工製品量販與流通基地,在昭和初期與二戰時,下關仍是南冰洋補鯨的基地,繁榮一時。
海響館外樓一整片帷幕玻璃,非常有看頭,關門橋與門司港,藍天與綠山,交錯堆疊,配上流動的白雲,一幅生動的畫像在眼前動了起來。
即便沒有時間進入海響館細細參觀,光在外頭看倒映就很心滿意足。
第7顆愛心,也就是最後一顆愛心,就在海響館旁的小石丘上,上面貼滿形狀不規則的紅磚片,其中一片是愛心的形狀。
7顆愛心都找完了,該認真趕路了,あるかぽーと(Arcaport)的下一個區塊是はい!からっと横丁遊樂園,園內的摩天輪相當耀眼。
樂園內不免要擺些歷史人物的拍照立牌,立牌中的角色是促成薩長同盟的坂本龍馬,以及召集奇兵隊的高杉晉作。
最後一個區塊之前,有座雕刻家澄川喜一的青春交響之塔,高達10m的兩把相迎的刀刃,象徵歷經維新風雨飄渺時期的高杉晉作與坂本龍馬,兩人深厚的友誼。高杉晉作送了一把手槍給坂本龍馬自我防衛,坂本龍馬在小倉戰爭期間與高杉晉作的軍隊並肩作戰。
加入第二次長州征伐的小倉藩,卻被長州藩擊敗,小倉戰爭的勝利,奠定幕府敗北的走向,進而促成後來大政奉還,高杉晉作還來不及見到大政奉還這一天,就因肺結核過世。坂本龍馬在大政奉還後,在京都近江屋與維新志士中岡慎太郎密商,遭到暗殺身亡。暗殺者有學者說是佐幕派浪士集團的新選組,也有學者說是薩摩藩西鄉隆盛的不滿。總之,這座青春交響之塔俯瞰著大海,象徵著這兩位深厚情誼的戰友,一起展望新時代的情景。
あるかぽーと(Arcaport)最後的區塊幾乎算是一塊空地,有提供搭乘直升機在高空導覽關門海峽的體驗飛行 - 関門海峡ヘリコプター遊覧飛行,然而在我們來到時,受到Covid-19疫情的影響,暫停服務。
離開あるかぽーと(Arcaport),終於快到海峽夢之塔了,中間這段路擺放了一些從捕鯨船「第25利丸」上拆卸下來的設備,有捕鯨砲、螺旋槳、錨。
這艘捕鯨船在昭和37年(1962年)在下關市彥島由大洋漁業會社打造,平成14年(2002年)退役,期間出航至南冰洋進行商業捕鯨及調查任務多達40次。大洋漁業是由之前在明石城提到的中部幾次郎所創立,現在的マルハニチロ(Maruha Nichiro)集團。
一旁是台灣苗栗獅子會與北九州、下關獅子會締結姊妹35週年的紀念碑。地方團體的勢力範圍果真非常強大,平時默默耕耘,有危難時就互相幫助,展現強大的國民外交。
下關市消防局的消防防災學習館,取名火消鯨,很有趣的連結,水力強大的感覺。
終於來到海峽夢之塔(海峡ゆめタワー)所在的山口縣國際綜合中心(山口県国際総合センター),腳底酸到不行,只想趕快與隊友會合,找張椅字坐下休息。
櫃台買了門票,櫃台小姐很貼心的詢問來自哪裡,出示護照可以半價。
海峽夢之塔的高度153m,是西日本最高的自立型結構高塔,也是世界第一座塔頂是球形的高塔。
高速電梯一下就來到塔頂最上端的球體展望室,展望是分為三層,也就是30樓、29樓、28樓。最先來到30樓,展望是的高度為143m,周遭最高的建築,傲視整個下關與門司港,就算對岸的門司港レトロ展望室在大樓31層的頂樓,高度也僅有103m,還差了一截。
東北面是關門橋,一路走路來,說遠不遠,倒是挺累的。
北面的下關,有一些高杉晉作的景點,因為從騎單車改成步行,只能放棄了。
西北面,下方是下關駅,明治34年(1901年)開業,當時名稱是馬關駅,隔年就改為下關駅。山陽本線在下關駅作分界,往北屬於JR西日本,往南屬於JR九州。
鐵道的對面是彥島,據說從平安時期到鐮倉時期,戰敗的武士為了躲避追殺,逃到彥島,化身平民。為了在島上身存,這些落敗武士努力開墾島上資源,數十年後,他們成為彥島開發的奠基者,被稱為彥島十二苗祖。
繞了半圈,終於有椅子了,趕緊坐著讓腳底舒緩一會。話說這椅子的位置真不錯,即使坐著也能眺往山與海與城鎮。
西南面是下關港與國際航站,從這裡出發的航線好像是前往南韓釜山。
南面就是巖流島與門司港了,走完了,一派輕鬆。
哦~對了!買門票的時候,順手買了海峽夢之塔的吉祥物「ゆめたん」,笑臉的表情,有點向擬人化的麥克風,挺逗趣的,看著看著心情都變好了~
海峽夢之塔的制震裝置安裝在球體的下方,在30樓有個制震裝置狀態表示盤,顯示目前強風往哪個方向吹來、風速多少、塔的搖擺程度。
再來往29樓與28樓移動,29樓是餐廳,沒有營業的狀態,因為一個人都沒有,直接略過。
28樓除了展望外,展示了許多關門海峽從彌生時代至今的歷史事件。
28樓可以靠在沙發上賞景,又更加愜意了。
另一個就難了,也沒有想要集滿的念頭,因為實在太多,那就是戀人的聖地。這裡的戀人聖地就是在28樓展是歷史事件的中央區域,設置一個愛心,背景是夜空下亮著橘光海峽夢之塔,有點太簡單直接了,或許另一層涵義是想讓情侶來到這,成為關門海峽現在進行式的重要事件。無論如何,海峽夢之塔戀人的聖地是山口縣第一個被選入的地方。
不免俗的,也有情侶愛情之鎖的區域。
集好30樓、29樓、28樓的戳章作紀念,可以搭電梯下樓囉~
與台北101大樓一樣,海峽夢之塔外觀的每一天燈光顏色都不同,看到就知道今天星期幾。當然前提是有記住對應顏色的話啦,像我在101樓上工作了幾年,從來沒有記過對應的顏色!我們今天也沒有時間留到晚上,因為要來去吃河豚料理囉~
海峽夢廣場(海峽ゆめ広場)中間矗立一支很高的裝置藝術,沒看到說明立牌之類的東西,猜測大概是船桅之類的意象物。
迫不及待走進下關駅旁邊的大丸百貨,直奔7樓的春帆樓茶寮下關大丸店,時間剛過下午5點,已經開始營業,店內沒有其他用餐客人,但已經好幾桌被預約了。
點了茶寮河豚御膳,定食套餐有小菜、河豚生魚片、河豚天婦羅、河豚炊飯、河豚味噌湯,價格2,350円,只能說春帆樓茶寮比春帆樓料亭的價位更加和藹可親。
最期待的,就是這可以透光的河豚生魚片,擺盤有如藝術品般,想大快朵頤,又有點捨不得那麼快吃完!
菜單上還有另外一個比較貴的ふくづくし御膳,菜色多了河豚沙拉、炸河豚、河豚一夜干,價格3,850円,本來想點這套定食,想到等會還有預約晚餐,還是少吃一些。
不知道是否受到Covid-19疫情的打擊,在寫這篇文章時,春帆樓茶寮下關大丸店已經歇業,著實覺得可惜!
從下關駅搭上列車,再次鑽入地底,從下方穿過關門海峽。走出小倉駅,華燈初上,夜色落下,約莫走了10分鐘,我們來到長崎街道上的常盤橋的另一頭,熱鬧的人潮都被隔絕在身後河的彼岸,我們拉開店家的拉門,打了聲招呼,踏入溫暖的在地小餐廳。
這間在地小餐廳名為久津之葉(久津の葉),原本是一間賣酒且店有個內用喝酒吧台的「角打ち」,後來逐漸轉為餐廳,以關門海峽的名物 - 章魚聞名。
關門海峽的章魚,以肥肥短短的觸手腳及延伸至觸手尖的吸盤為特徵,水流湍急也讓章魚的肉質充滿韌性,吃起來口感極佳。
我們行程出發前就先預訂了晚上7點的位子,沒預料到白天的單車行程改成散步行程,5點下肚的河豚料理還沒消化完,緊接著就要來挑戰章魚料理。
我們預先訂了三份章魚全套料理 - 関門海峡たこ尽くしコース,再點了一道開胃菜 - たこのカルパッチョ,用義式生肉片的方式來調理生章魚切片。當我們一就坐,一次全端了上桌,看上去真的很彭湃!滿滿的章魚!
たこのカルパッチョ
薄切章魚生魚片,擺盤也很美,比河豚生魚片還要透光。
還有河豚切片涮涮鍋、河豚天婦羅,以及小鉢。
淡淡香氣飄散的章魚炊飯,米粒愈嚼愈香。
比較晚端上桌的現烤章魚燒,熱騰騰的,比一般的章魚燒還要大顆。
章魚本身好吃美味,不同料理方式,口感又有變化,吃的心滿意足,嘴巴也嚼的很痠,那種痠是滿足的累~最後當然還有甜點,還好甜點小小碗的,不然我們是真的撐到不行,河豚與章魚可能已經在肚子裡打架了!
搭上新幹線,飛奔到福岡,這趟旅程的最後一站。來到博多駅,看到車次顯示器上的時鐘才驚覺,我們花了2個小時才吃完章魚全席,但也沒辦法,已經盡力吃了。
轉乘地下鐵來到中洲川端,上來看到一蘭拉麵總本店,也只想快步離開。
今晚下榻在ザ・ミレニアルズ福岡(The Millennials Fukuoka),入口有點難找,詢問路人後,被引領到The Lively福岡博多這間旅館的入口。原來這兩間在同一棟建築,The Lively福岡博多是一般旅館房型,ザ・ミレニアルズ福岡是膠囊旅館,而旅館入口僅有The Lively的字樣,難怪我們找也找不到。
(P.S. 照片於隔日白天補拍)
(P.S. 大廳酒吧與交誼廳門庭若市,照片於隔日白天補拍,與白天完全兩個模樣。)
房間大小就是一張不大的雙人床,以下拉式布簾來與走道作區隔。有趣的是,櫃台會給一台iPod touch,用來操作小房間內的燈光與電視投影,還能設定鬧鐘,設定的時間一到,床的上半部便會自動抬起,強迫人坐起來,不得不醒過來。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