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山陽行 + 貓島第三彈 Day 3-1:姬路城 日遊&夜遊

如果沒有新冠肺炎的話,今天是舉辦世界遺產姬路城馬拉松的日子。在日本跑馬有個好處,就是天氣太冷了,所以上午9點才起跑,可以睡飽一點。殘忍的是,全馬幾乎都是限時6小時,而且中途都有設關門點,時間內跑不到指定的距離,就直接失格,不像台灣大多偏向歡樂性質,讓跑者慢慢撐到最後一刻。
IMG_1029

殘念的是,我們還沒有開跑,就被判失格了,因此多出了好幾小時能夠逛姬路城。前一晚民宿老闆娘還提醒我們,雖然取消了,還是能去姬路城吃吃喝喝。老闆娘指的吃吃喝喝是什麼,難道像一些規模大一點的百名城,廣場會有固定攤販嗎?雖然有點好奇,還是先找來這間はまもとコーヒー,先墊墊肚子。
無標題

雖然大清早商店街還沒什麼人潮,一走進咖啡廳就感受到店內熱鬧烘烘的氣氛,還有撲鼻的咖啡豆香。我們被引領到吧檯區的座位,近距離欣賞(?)吧檯區社長濱本さん與Chief山根さん身手矯捷的沖泡英姿。
無標題

本身早餐的份量就吃不太多,簡單點了杯咖啡,配上水煮蛋與吐司的輕食餐點,當然還有那菜單上只要有,就會點的自製布丁。

吧檯前一整排的虹吸壺,等待的時間,看著壺中熱水被吸上去,與咖啡粉混合後,再落入壺中,再看著社長從容不迫的身手,倒出一杯杯咖啡。當我伸手要取咖啡來喝時,發現杯子提把是熱的,一杯講究的咖啡,連盛裝的容器也要顧到,溫杯才不會影響咖啡的溫度,才能品嘗到咖啡高溫沖泡出來的風味。一間店家到底講不講究,有很多小細節就能感受到。

這也才發現自己也好久沒有遇到會溫杯的店家,大多都是連鎖咖啡店或是便利商店會燙手的紙杯。這件事則是在研究所當辦公室助理時,一位對咖啡很有品味的教授所相授,他偶爾也會泡咖啡給學生品嚐,但也時常叫我搬不知道哪裡弄來的水到他研究室就是了。
無標題

無標題

對了,還有店家推薦來姬路必吃的杏仁吐司。

老實說,行前做功課,大多不太會著墨在吃的部分,通常都隨緣,是Celia說了才知道來姬路要嚐嚐杏仁吐司。這道餐點據說是30多年前由附近的Cafe de Mche所發明,之後便廣傳到姬路市內各家咖啡廳。姑且不論是否是姬路咖啡廳特色的餐點,烤過的杏仁片,抹在厚片吐司上的杏仁奶油醬,端上桌香味濃郁,吮指留香。
無標題

離開商店街,來去姬路城

走道大手前通り與國道2號線的路口,可以看到道路兩旁有著石垣的遺跡。過去這路口是中門(中ノ門),往內是中曲輪,往外是外曲輪,中間是名為中堀的護城河,在大正到昭和年間為了修建國道2號線,將中堀填平埋掉了。
無標題

雖然大會取消路跑活動了,有不少跑者自發性的,按原訂路線跑了起來。
無標題

無標題

走幾步路,就又看到「世界遺產姬路城馬拉松2020大會中止」的立牌,望著晴朗的藍天,一絲絲感到遺憾!但也就一絲絲,因為我們現在的角色是觀光客,多出6小時的時間,也挺不錯的!
無標題

無標題

來到大手前通り與城南線的T字路口,現在看到的護城河是姬路城的內堀。姬路城的天守建在高度只有45.6m的姫山上,西北邊曾是一整片的原始林,稱為姫山樹林,整座城的配置以姫山西北山麓為起點,挖了三道護城河,分別是內堀、中堀、外堀,隔出了內曲輪、中曲輪、外曲輪。

中曲輪的範圍約是現在的シロトピア記念公園、城內圖書館、姬路東高校、大手前公園、白鷺小學校、千姬小徑,主要是家老與上級武士的宅邸。中曲輪的正門是剛剛經過的中門(中ノ門),與外曲輪為界的中堀,南段填為國道2號線,僅剩下部分,稱為東部中濠、西部中濠、北部中濠。

外曲輪是下級武士與市民的住所,對外有五個門,南邊正門是飾摩津門,因為姬路位在播摩國飾摩郡,因通往飾摩津(姬路港)而取名,也稱飾摩門或飾萬門,位置就在山陽姫路駅旁,門外西側武士宅邸被稱為忍町,是忍者的住所。西南邊通往備前國的備前門,也稱備前口門或福中門。東南邊是北條門(北条門),通往城外東南的北條地區。東邊是外京口門,通往京都;東北邊則是竹之門(竹ノ門)。

明治維新之後,在陸軍的駐紮及近代化發展之下,中曲輪與外曲輪絕大部分的堀與城郭都破壞了,只剩下部分的遺跡。
無標題

無標題

姬路城,也稱白鷺城,是一座渦郭式的平山城,也就是以本丸為中心,漩渦狀向外配置曲輪。非常特別的是,姬路城從古至今沒有受到嚴重破壞,雖然曾被明治新政府軍包圍,也曾被美軍兩次姬路大空襲中,燒夷彈擊中大天守與西丸,卻是未爆彈,奇蹟式地躲過,保留下完整的建築,猶如白色的不死鳥。 

姬路城還有很好多厲害的稱號,像是日本第一名城、首批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現存12座天守之一、國寶五城之一。話說國寶五城也去了松本城及彥根城,之後就只剩下島根的松江城及愛知的犬山城。
無標題

櫻門橋內就是內曲輪了,接著是作為姬路城大手門的櫻門,而內曲輪內有本丸、二之丸、三之丸、西之丸、出丸(御作事所)、勢隱曲輪。
無標題

其實現在所見的櫻門橋及櫻門,都並非原本的建物。原本的大手口是由三道門組成,櫻門橋直接與櫻門銜接,然後現在的櫻門是桐二之門(桐二の門),接著是桐一之門(桐一の門),並由多重櫓與多聞櫓圍繞,形成二重枡形。大手口與櫻門橋都在明治時期,在陸軍省的管理下拆除。

昭和13年(1938年)櫻門以比較省成本的高麗門型態再建,位置與規模都與最初不同。平成19年(2007年),櫻門橋利用發掘時出土的橋台遺構,仿造江戶時代的木橋造型,重新建造完成。
無標題

無標題

走進櫻門,馬上就是偌大的廣場,也就是昔日的三之丸,以前有著御殿及屋敷組成的本城(御居城)及庭園,只是很少看過御殿完整保留下來的百名城。

在廣場前仰望姬路城天守,感覺特別莊嚴,心中不由自主燃起一股崇拜感,古時候百姓對自己的君主大概也是這樣的感覺吧。
無標題

無標題

廣場周圍都是櫻花樹,春暖花開時,紅粉與白鷺,一定很美。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姬路城馬拉松取消後,官方寄了封e-mail通知,報名費是不會退了,大會也有基本固定開銷費用,畢竟疫情爆發太快,讓全世界都措手不及。為了不讓跑者一場空,物資袋可以到會場領取,不便前來者,會另外以郵寄的方式給予。既然我們已經決定成行,就回信告知我們會自行前往領取。

來到了入城口,姬路城的售票處在此,旁有姫路城管理事務所分室,百名城的戳章就在裡面,不用購票就能蓋到章。比大阪城及名古屋城佛心多了,這兩座城都要買票後才能蓋到戳章,雖說我們都會入城遊賞,但觀感就是不一樣。
無標題

售票處旁邊的小空地是民宿老闆娘所說吃吃喝喝的攤位,是原本馬拉松補給站的補給品,現在開放給取用,而且不限跑者,見者有分。

於是我們也加入井然有序的排隊行列,領了一杯暖暖的甘酒與一些小點心,也拿出號碼牌交換券,向工作人員詢問哪裡兌換物資袋,因為物資袋內有張大會提供的姬路城門票招待券,只可惜沒有完賽獎牌就是了。
無標題

攤位後方有塊「天守の庭」的小空地,裡面擺放著天守的礎石。

這些礎石從慶長年間(1596年〜1614年)築成後,就支撐著重量將近6000噸的天守,長達350餘年。後來發現,天守向東南方傾斜了44公分,於是昭和9年(1934年)著手進行名為「昭和の大修理」的整修,天守地基改由鋼筋混凝土支撐,以防止地面沉降。不再需要的礎石,就以原本的平面配置,展示於此,
無標題

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離開姬路城,來到對面大手前公園旁的Egret Himeji。這裡算是一棟姬路市民的社區活動中心,在建築物裡面吹著暖氣,望著姬路城也不錯。
無標題

無標題

順利領取物資袋,套上附贈的姬路馬短袖跑衣,先來去5樓的屋上展望台拍照。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因為Egret Himeji正前方就是大手前公園,視野毫無遮蔽,立於姬山上的大小天守一覽無遺,後方有著廣峰山及增位山作屏障,城郭能保留下來,周圍景致又不干涉,不虧是第一名城。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跑衣背後的圖案也是姬路城,可惜當下沒有其他人可以幫我們拍照,只能架著手機自拍,沒對到焦。氣溫又太冷,跑衣要是像河口湖馬拉松一樣是長袖的就好了,拍了幾次仍對不到焦,就這樣吧。
2020221-228 激怒馬_200325_0016

回到入城口,拿出門票招待券,參觀國寶去囉!
無標題

進入付費區的第一道門是菱之門(菱の門)的櫓門,也是從三之丸進入二之丸的主要入口。

菱之門取名自木柱上方雕飾的菱紋圖案,以櫸木為材,真壁造結構建造。為了鞏固防禦,採用枡形虎口的設計,出入增加坡面與轉角,削弱攻擊的衝力,門片上加裝金屬配件,上層有躲藏城兵的空間,以及連續的武者窗,窗格塗黑貼附金箔。

相傳是從伏見城搬遷過來,但無從可證,無論真否,菱之門都是現今罕見的安土桃山時代的華麗城門。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姬路城的名稱由來與她的山名有關,本丸建在姬山,西之丸建在鷺山。兩山之間夾著小山谷,藉著山的高低差,設置許多土塀圍繞的曲輪,通過一道又一道防禦的櫓門,才能進入本丸。

 一踏入菱之門內,所見的是一座頗大的方形護城河,也是山谷間的防禦工事之一,原本是一座空堀,據傳最早可以追溯到羽柴秀吉的時代。到了池田輝政修建城池時,也就是姬路藩初代藩主,招集來自播磨、淡路、備前這三國的工人,因此命名為三國堀。現在堀內注滿水,作為消防用水。
無標題

無標題

三國堀將通往二之丸的本道與間道區隔開來,往左是前往いの門的本道,是進入二之丸的主要道路;右邊是間道,是次要的分歧道路,通往るの門。

三國堀是姬路城取景的經典角度之一,官方參觀路線是本道進去,繞完天守,從間道出來,進出的人都會在此匯集。我們在這遇到一家當地人向我們打招呼,詢問我們是否來自台灣,然後用台語說了聲多謝,覺得有些驚喜,也覺得親切暖心。
無標題

無標題

菱之門的左後方,是通往西之丸的南門,當然今日已經沒有門的痕跡了,只剩下好走的坡面與階梯。菱之門與南門之間,有一塊藏在土塀後方,地勢略高,是一塊武者溜り,是一處隱藏士兵的空間,當你不經意走上坡面,就會遭到士兵從左後方反擊。
無標題

無標題

本道旁有一座中村大佐顯彰碑,為了紀念為姬路城續命的一位陸軍大佐 - 中村重遠。

前面提到姬路城沒有受到戰火摧殘,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姬路城是少數在進入江戶時代之後才擴建的城,這與城主 - 池田輝政的靠山有很大的關係,這個後面再來說。

江戶時代結束後,明治政府頒布廢城令,姬路城雖然很幸運地留存下來,由陸軍省接管,但因為年久失修腐爛,陸軍省沒有經費也不願意修繕,於是淪落拍賣的命運,在明治7年(1874年)僅以23円50錢出售給地方富豪 - 神戶清一郎。富豪標下姬路城的目的,是打算將城內的瓦、釘等建材用在自己宅邸,但由於建材規格太過上等,無法使用,便將姬路城賣回給陸軍省,成為步兵第10連隊的駐地。而陸軍省也只能繼續放著爛,爛到不行的就拆。

高知藩出身的中村重遠,在明治11年(1878年)向陸軍大臣 - 山縣有朋進言,認為這些城池是先人留給後世的文物,請求保存名古屋城與姬路城,最終獲得陸軍出資修建,姬路城得以暫時延續。名古屋城就沒那麼好運了,修復後在二戰空襲中被燒毀。
無標題

穿過いの門及ろの門,二之丸寬廣的空間愈縮愈小,夾在一道又一道防禦的櫓與土塀之間,有如迷宮般,只能跟著前面的人繼續往前走。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順著路線轉著轉著,轉個三兩下就無法判斷自己的方位。一個180度的大迴轉,迎來到一道將軍坂。這段路常在時代劇中出現,將其當作江戶城取景,因而有將軍坂之稱。

坂前一株櫻花樹,可惜季節不對,紅粉白城的景象,有緣在見。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將軍坂上頭是はの門,門下放了一個石燈籠基礎的解說牌,原本不太了解原因,後來才了解,原來內曲輪的石垣就用掉超過10萬噸的石材。石材不僅從附近山脈開鑿而來,更大肆收集五輪塔、古墳石棺、墓碑、石臼、石燈籠基座等等,一種回收再利用的概念,有點匪夷所思。
無標題

無標題

はの門之後又是一塊曲輪,上方是にの門的門櫓,唐破風上的鬼瓦有個特別之處,那就是十字紋鬼瓦。十字紋就聯想到基督教,有一說是羽柴秀吉時代,在黑田孝高,也就是軍師黑田官兵衛,在他當任城代時候的傑作,但當時黑田孝高還沒有受洗成為基督徒。

另一說是池田輝政時代的產物,但與基督教無關,甚至有了池田輝政是基督徒的說法,但是都無從考證。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天守就在眼前,距離就是沒有拉近的感覺,還有一道又一道的土塀,上面挖滿三角形的砲眼與四方形的弓眼,要是我是古代兵卒,踏入本丸之前,早就不知道陣亡幾百次了。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從はの門到にの門,有是一道180度的大迴轉,這就好像登山的之字坡,爬啊爬的,看的見山頭就表示不遠了。
無標題

にの門是一個常見的二階門形式,但在底下轉了90度,然後因地勢而出口天花板變矮,不小心還會撞到頭,這無非也是要削減攻擊軍的衝撞力度。
無標題

無標題

鑽出來就是乾曲輪了,離天守只剩一步之遙,才怪。
無標題

接著是狹窄的ほの門,是一道在土塀上挖出來的埋門,然後要沿著天守繞半圈,才能進去天守。
無標題

無標題

穿過ほの門後是腰曲輪,也能看到小天守的北面石垣。腰曲輪設有儲藏米與鹽的倉庫,被敵軍籠城包圍時,還能多撐一下。至於水的部分,由於天守地底下就是岩盤,為了補給便利,在腰曲輪鑿了水井。水井就在ロの渡櫓裡面,深度15m,但ロの渡櫓沒有開放入內,只能站在門口看看。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ロの渡櫓屋簷上的鯱,已經飽受風霜,鰭都已經不見了。
無標題

無標題

小天守的北面石垣有流傳一個故事,相傳羽柴秀吉在建造天守時,石材收集不易,城下町有位賣燒餅的阿婆聽了,就贈送了一個石臼,羽柴秀吉很開心,將其用在小天守的北側。這故事很快就傳了開來,人們相繼捐贈石頭,使得建城工事變得順利,因此有了姥ヶ石的名稱,不過現在小天守的石垣已經不是當初羽柴秀吉所打造,
無標題

無標題

接著就要右後轉,轉入水曲輪。水曲輪的第一道門是水の一門,與ほの門之間夾了一道較高的油塀,巧妙的將水の一門藏在視線死角,再加上水の一門門後設計成下降的地勢,讓侵犯敵人認為並非通往天守之路。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水の門一共有六道,一路穿過已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的水の一門、水の二門、水の三門、水の四門,這才終於站在天守下方。
無標題

無標題

姬路城屬於連立式天守,天守群可分為大天守、西小天守、東小天守、乾小天守,還有一堆渡櫓圍繞。路線由連結大天守與西小天守的ニの渡櫓進入,渡櫓2重2階,入口便是水の五門。然後左轉穿過水の六門,進入後便是換鞋區,脫鞋裝入塑膠袋,從提著爬天守。
無標題

姬路城的天守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天守,天守台石垣14.5,天守總高度31.5m,5重6階的建築,再加上地下1階,總共7階。西小天守、東小天守、乾小天守則為3重,以2重渡櫓相互連結。

外觀皆以白漆食總塗籠的工法塗佈,將白色灰泥塗抹在壁面與屋瓦接縫,完整包覆,據說這種工法是在關原之戰後才開發出來,可提高建築耐久性,並達到防火、耐火與防禦鐵炮的功效。也因為潔白的外觀,加上鳥禽展翅的飛簷,有了白鷺城的美名,是白鷺城由來的眾多說法之一。
無標題

無標題

進入大天守內,首先從稱為穴藏的地階開始,地階這層要是沒有照明,整個昏暗,主要是不知用途的洗滌區、廚房與廁所,接著按照參觀路線走,慢慢往上繞。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現在所看的天守,主要是池田輝政時期建造的模樣,在池田輝政之前的大改造,則是發生在羽柴秀吉當城代的時期。而姬路城起源,最早可推回南北朝時代的元弘2年(1332年)12月,後醍醐天皇的皇子 - 護良親王起兵推翻鎌倉幕府,爆發元弘之亂,身為播磨國守護的赤松則村,元弘3年(1333年)1月奉命在姬山上築砦防禦。
無標題

往車站方向望去,下方是三之丸。
無標題

路線經過渡廊,再穿過二階的大廣間。
無標題

渡廊上,有置放武器的掛架。
無標題

無標題

室町幕府確立後,赤松則村的次男 - 赤松貞範,於貞和2年(1346年)將姬山砦進行改建,貞和5年(1349年)竣工,入住姫山城。赤松則村住沒幾年,便遷居至新蓋好的庄山城,由家臣小寺氏作為世襲城代。

此時的姬山城只能說是規模較小的城寨,雖說曾因嘉吉之亂被山名氏佔據,但不久又被赤松氏奪回,由小寺氏繼續接管。直到戰國時代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姬山城才開始有中世城郭的樣貌,也才在永祿4年(1531年)有了記載姬山城的史料。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天文14年(1545年),小寺氏遷居御著城,姬山城改由小寺氏的武將黑田重隆接手,然後由黑田職隆、黑田孝高,一代一代繼任城代。由於播磨國夾在織田與毛利兩大勢力之間,小寺氏轉而投靠織田信長,與赤松氏為敵,因此赤松政秀率3000兵力攻打姬山城,卻被黑田軍以300的兵力,在姬山城西邊的青山擊退。

永祿10年(1567年),羽柴秀吉奉織田信長之令,進駐播磨,對毛利輝元進行中國征伐。而投靠毛利氏的小寺氏沒落,作為家臣的黑田氏早就與羽柴秀吉互通有好,黑田孝高將姬路城本丸讓給羽柴秀吉,自己移至二之丸居住,黑田職隆則隱居到姬路城東南邊的國府山城。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天正8年(1580年),羽柴秀吉相繼攻下三木城與英賀城,平定了播磨,黑田孝高向羽柴秀吉進言將此處當作居城,獻上了姬路城,自己移居國府山城。於是,羽柴秀吉於同年開始整建姬山城,打造一座3層的天守,改以石垣圍繞的城郭,才有了近世城郭的模樣。

另有一說,姬山城於此時改名為姬路城。姬路城的城下町於城的南邊形成,原本從姬路城北邊而過的山陽道,也為此往南彎入城下町,姬路城隨之發展為播磨的中心。

之後就是眾所皆知的本能寺之變,明智光秀被討伐,豐臣秀吉移居大阪城後成為天下人。姬路城的城主則由羽柴秀長與木下家定相繼接任。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直到慶長5年(1600年)關原之戰後,由獲得戰功的池田輝政入主姬路城,成為姬路藩初代藩主,並於隔年奉德川家康之令,進行從慶長6年(1601年)至慶長14年(1609年)的姬路城大整修,將城郭規模擴大,推估約有4千萬至5千萬的人力來建造,目的就是為了讓姬路城成為牽制西國諸大名的重要據點。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來到大天守最上層的六階,這裡有一座小神社,是長壁神社的分靈。

長壁神社是姬路的鎮座神社,主祭神是刑部大神,刑部大神代表了光仁天皇的皇子 - 刑部親王,以及親王的王女 - 富姬的兩位神明,在奈良時代被讒言所迫,在姬山過世。國司角野氏將2人供奉在姬山,神社創建的時間不明。羽柴秀吉改建姬山城時,將神社遷移至城下町。到了池田輝政入城後,蓋了新的天守後,怪異四起,池田輝政也意外病倒,認為是被詛咒,這才將神社移回城內。據傳,她每年都會與城主會面一次,將姬路城的命運告訴城主。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關於長壁姬的傳說有不少,除了神明的版本之外,就是妖怪的版本。長壁姬也稱為小刑部姬,因為討厭人類,所以隱居在姬路城天守中,只要有人類進入她的住所,便會化身為一丈高的巨人,將人類驅逐。一樣是因為改建了姬路城,將小刑部姬的墳塚移至別處,為了平息小刑部姬的怒氣,將她供奉在大天守的長壁神社之中。
無標題

無標題

另外一則妖怪的故事,是小刑部姬被宮本武藏懲治的故事。年輕的宮本武藏有一段時間以足輕的假身分,受雇於木下家定。某天城主 - 木下家定發現宮本武藏的真實身分,於是委託他去降服躲在天守內的妖怪。

宮本武藏提著燈來到天守五階,快要黎明之時,一位女性現身在他面前,自稱為小刑部大明神,她告訴宮本武藏,盤踞於此數百年的老狐狸因為害怕而逃跑了,為了答謝,她將鄉義弘這把名刀送給宮本武藏,作為驅趕妖怪的禮物。女性就是妖怪的化身,鄉義弘是木下家的家傳寶物,意圖陷害宮本武藏。但妖怪的企圖沒有成功,宮本武藏沒有被問罪,反倒是妖怪化身少年混入宮本武藏的弟子中,被識破而降伏。

話說這趟旅程的尾端,也要去看宮本武藏與佐佐木小次郎~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池田輝政是姬路藩初代藩主,但第二代池田利隆繼任家督後太短命,第三代池田光政年僅8歲,因年紀太輕,沒多久就被轉封鳥取。這之後便由本多氏、松平氏、榊原氏、酒井氏,先後成為姬路城藩主,直到廢藩置縣。
無標題

無標題

雖然一路順著動線繞來繞去,中間都會有支撐天守的東大柱與西大柱的身影,這兩根木柱,一撐就撐了350餘年。

在昭和大修理期間,因為西大柱的木芯腐爛,不得不更換新木柱。換下的舊西大柱,發現是由日本冷杉及日本鐵杉兩種木材拼接而成,三階地板的下半部是冷杉,地板之上的是鐵杉。取而代之的新西大柱,是由檜木所打造,只是原木在運送途中發生斷裂,三階以上則是用兩根拼接而成。東大柱是一根沒有拼接的貫通柱,昭和大修理時將下部切除,改用台灣的檜木拼接。

目前舊西大柱在姬路城三之丸展示,而切下來的舊東大柱,則展示在兵庫縣立歷史博物館。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最後,動線來到小天守。首先進入與大天守及東小天守相連的イの渡櫓,在到ロの渡櫓、乾小天守、ハの渡櫓、西小天守,最後穿過水の六門,回到ニの渡櫓。
無標題

無標題

東小天守是3重3階加地下1階,乾小天守是3重4階加地下1階,西小天守是3重3階加地下2階,渡櫓則是2重2階加地下1階,地上1階的部分相互連接,展示著許多時期的鬼瓦與半瓦。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模擬姬路城內曲輪、中曲輪、外曲輪的街墎模型當然也少不了。
無標題

往東面到北面望出去的展望,以及動線不會經過的との一門,據傳這道門是從姬路城北邊一座山城 - 置塩城遷移過來,置塩城則是赤松氏原本的居城。
無標題

IMG_0617_stitch

無標題

西面到西南面就是位在鷺山上的西之丸,也是一道又一道的橹群。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走出水の四門後轉到天守群南面的備前丸,抬頭仰望姬路城天守群,感覺特別龐大、氣勢逼人,不自覺拿起相機,想再多拍幾張不同角度的樣貌。
無標題

IMG_0643_stitch

無標題

天守南面的備前丸,能夠直接俯瞰到車站,有如君臨天下之勢。以前備前丸是御殿及池田氏處理政務之所,但在明治時期被火燒毀了。
無標題

無標題

備前丸的東側是帶曲輪,這次剛好遇上特別開放參觀帶の櫓,但因為今天也是德仁天皇的但生日,所以2月23日這天定為國定假日,來參訪姬路城的人潮愈來愈多,我們看到要排隊入場就放棄了。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帶曲輪也有腹切丸的暱稱,因為建築物的配置及陰森的氛圍,讓以前的人聯想到切腹的地方。帶曲輪的另一端是太鼓櫓,穿過旁邊矮小又不起眼的りの門,便是二之丸的上山里曲輪。
無標題

上山里曲輪的廣場中央,有一群人圍著,靠近一看,原來是一座名為お菊井的古井。但在大正時代開放姬路城之前,是叫做釣瓶取の井戶。

日本三大怪談皿屋敷、四谷怪談、牡丹灯籠,通常隨著流傳會演變出多種故事,眾多版本中的播州皿屋敷就與這座古井有關。江戶時代流傳的故事是,女傭阿菊不小心打破主人家傳的盤子,主人便砍下阿菊的中指,監禁於房內。阿菊逃出後,投井自殺,以死明志,從此之後,每當夜晚井底就會傳來阿菊亡靈在數盤子的聲音。
無標題

無標題

故事的原型則是要回到小寺氏執掌城代的時候,那時候是永正年間,姬路城第9代城主小寺則職的家臣 - 青山鐵山試圖奪權造反。另一位家臣衣笠元信察覺後,將自己的妾室送入青山家做傭人,打探謀反的情報,結果衣笠元信就在小寺則職賞花之際,阻止青山鐵山的毒殺,救出主公。

謀反失敗的青山鐵山,下令町坪彈四朗去找出告密者。町坪彈四朗沒多久就發現告密者是自己愛慕的お菊,於是要求お菊做自己的妾室便不揭發此事。但お菊拒絕了,町坪彈四朗就將青山鐵山祖傳十枚一組的盤子藏匿一枚,嫁禍お菊。お菊受到責罰殺害,丟入水井。最後,衣笠元信剷除青山鐵山一夥人後,發現お菊已被殺害,將她供俸在十二所神社,成為お菊大明神。
無標題

無標題

上山里曲輪西側是ぬの門,由リの二渡櫓、リの一渡櫓、チの櫓組成,因為還在整修,沒有開放,僅在屋簷下展示明治、昭和、平城三個年代的鯱模型。

每個時期修復的鯱都有些許不同之處,明治時期的鯱,身上鱗片較明顯,眼睛較圓;昭和時期的鯱,鼻頭到眼睛的刻痕更加明顯;平成時期則是刻痕更深,更佳立體化,倒是背鰭的尖錐變得稀疏。

附帶一提,天守屋脊上的鯱,通常是雌雄一對,然而姬路城天守的鯱,卻都是雌的鯱,在日本少見的狀況,相當珍稀。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穿過ぬの門,有個扇の勾配的解說牌,介紹備前丸西側這面石垣的轉角處,以算木積み的工法,將長方形的石垣長短交錯堆疊,如曲線般愈往上愈陡峭,以防敵人入侵。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ぬの門的左後方有一道るの門,是從石垣之間開鑿出來的穴門,作為天守的捷徑,方便逃生,也可安排伏兵,從側邊襲擊闖入菱之門的敵人。必要時,關上門從內側用土石掩埋,回到石垣的防禦功能。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最後再回到菱之門,繞了一圈約1小時出頭,畢竟不能隨意亂走,此時外頭等著要進來的遊客已經排一長串,可見姬路城相當有魅力,這也可以理解非得要按照規畫路線走的原因。
無標題

只有西之丸可以隨意晃,沒有動線,就在這拍幾張姬路城天守群的照片當作收尾吧。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走回大手前通り,眼角瞄到屋頂不太對勁,抬頭看,原來有隻黑白色的賓士貓在屋頂做日光浴。
無標題

無標題

在商店街找了間Doutor Coffee,坐著休息一下。店內的背景牆正好是手繪風格的姬路城天守群,我們就當作是坐在城內野餐吧~
2020221-228 激怒馬_200325_0031

無標題

明天就要離開姬路,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再來,把未完成的路跑完。
無標題

無標題

晚上本來想去泡個溫泉暖暖身子,走到姬路城前,燈還亮著,天守在黑夜中更加白皙,走進大手門,想在三之丸廣場拍幾張照,也還有不少在地人在運動,索性就改成繞城散步一圈好了。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高不可攀的石垣映著樹影,這才覺得原來天守周遭的樹有這麼高,夜晚與白天有著截然不同的感受。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天守的北邊是姬山公園,夾在兩道內堀之間,走出昔日的北勢隱門,接上千姬小徑,瞬間縮城狹窄堤道。這段路有如浮在河上,順著河道向前延伸的長橋,兩旁的櫻花與楓樹,都恰好不是時節,枯枝與對岸的綠葉隔著河對望。
無標題

無標題

千姬小徑的千姬,應該與德川家的千姬有關聯,但這位她可說是命運多乖。千姬是德川家康三子 - 德川秀忠的長女,關原之戰後,許配給豐臣秀吉與茶茶所生的豐臣秀賴,嫁去大坂城,大坂夏之陣被救回。

在豐臣秀吉與茶茶自盡後,千姬改嫁給本多忠刻,其祖父也就是德川四天王、日本七柱槍的本多忠勝。改嫁一年後,其父本多忠政受封西國領地,成為姬路城城主,千姬也獲得幕府賞賜10萬石作為嫁粧,獲稱播磨姬君。

千姬與本多忠刻生下了長女 - 勝姬與長子 - 幸千代,但接下來的幾年,幸千代夭折,本多忠刻、忠刻的母親熊姬、千姬的母親淺井小督,相繼過世。面對接踵而來的不幸事件,千姬帶的女兒勝姬回到江戶城,剃髮出家為尼。之後,勝姬被安排嫁給從姬路轉封鳥取的池田光政。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晚上9點多,想吃點宵夜,此時店家幾乎都關了,一路晃到接近山陽姬路駅附近,發現這間新生軒拉麵店。
無標題

店內貼著環遊地球一周的郵輪之旅,想起前公司隔壁部門主管提早退休後,參加了這行程,看著他邊航行邊在Facebook發布的有趣經歷,或許退休後來一趟這樣的旅程也不賴!
IMG_20200223_213716

不一會,餛飩拉麵端了上來,看起來透明的清湯,以為只是一般陽春麵,嚐一口令人驚艷不已,湯頭風味相當厚實,三兩下就見底。
IMG_20200223_214022

最後,在便利商店買杯飲料,發現タピオカ的珍珠系列飲品,買了一杯珍奶,結果裡面的顆粒嚐起來不太像台灣的珍珠,到挺像椰果的口感。反正都是木薯粉產物,有口感就好,心滿意足地回民宿。
IMG_20200223_215843

後記:2020年世界遺產姬路城馬拉松的跑衣,穿起來還蠻舒服的,如果能做成長袖的就更完美了,畢竟2月底的氣溫還是挺低的,如果又像前幾年比賽當天天氣都不理想,至少不會太單薄。
無標題

因為廠商來不及供貨,完賽毛巾事後補發。回國後,過了好一陣子,收到大會寄送的賽事毛巾。但只寄來一條,是給Celia的,我則沒收到,算了,反正也沒有完賽嘛,這樣想就好了。
IMG_20200422_190509_1_1

補上在姬路看到的各種人孔蓋,願下回能跑旅姬路。
IMG_0364

IMG_0363

IMG_0368

無標題

IMG_0369

IMG_0378

2020.02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