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昇龍道 Day 5-2: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從白川鄉的荻町城,到名古屋城三英傑的織田信長,再到豐臣秀吉包圍後北条氏所征伐的小田原城,最後來到三英傑中的德川家康的江戶城。

現在的江戶城,已經成了在位天皇的居所,區域分為宮殿、吹上御苑、御所、皇居東御苑、皇居外苑、北の丸公園。江戶城作為皇居,則是從明治天皇的日本近代方始。在此之前,是延續15代的江戶幕府將軍的居城。直到倒幕運動、大政奉還後,結束統治日本265年的江戶幕府時代為止。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提到倒幕運動,就會想到日本軍神 - 楠木正成。這座樹立於皇居外苑廣場前的楠木正成銅像,威風凜凜的策馬英姿,與日本史上第一次倒幕有關。也因為楠木正成忠貞不二的捍衛天皇,與源平合戰的源義經、大坂夏之陣的真田幸村(信繁),成了日本史上三大悲劇英雄。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源平合戰,支持天皇的武將 - 源賴朝一派,擊敗了貴族平清盛一派的勢力,逼迫胞弟源義經自盡。建久3年(1192年),源賴朝建立鎌倉幕府,成為第一個幕府政權。鎌倉幕府也象徵了中央貴族統治時代的終結,武士階級地位提高,幕府將軍掌權,天皇成為傀儡。

鎌倉幕府建立後,先後在文永11年(1274年)及弘安4年(1281年)遭遇元朝的入侵。雖然鎌倉幕府兩次都擊退元軍,卻為了後續防範加強九州的防務,耗盡經濟資源,無法恩賞抗元武士,埋下不滿的火種。當時在位的後醍醐天皇也暗中策劃倒幕計劃,卻被鎌倉幕府發現,將後醍醐天皇被廢黜流放,改擁立光嚴天皇,並派出足利高氏討伐。沒想到足利高氏倒戈,倒向後醍醐天皇,攻陷鐮倉,正慶2年/元弘3年(1333年)鎌倉幕府滅亡。倒幕有功的足利高氏,獲得天皇賜名尊字,改名足利尊氏。

復辟後的後醍醐天皇,推行獨裁專制的建武新政。新政提高公家,打壓武家,引發武士們的不滿。足利尊氏更為不滿,於是率兵擅自離開京都,前往三河足利封地,自封征夷大將,並豎起反對後醍醐天皇的叛旗,出兵進攻京都。

楠木正成生於永仁2年(1294年),是鎌倉幕府末期到南北朝時期的武將,在足利尊氏的逆襲下,與公家的北畠顯家聯手,將足利尊氏擊破,驅逐出京都。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逃往九州的足利尊氏,重新整頓,3個月後再次率大軍進攻京都。面對龐大軍力來襲,皇軍勢單力薄,楠木正成建議後醍醐天皇以退為進,先議和再重新集結軍力。但後醍醐天皇聽信公家大臣的讒言,認為足利軍不足為懼,仍自滿於前一次的勝利,命楠木正成與新田義貞領兵出戰。

兩軍於湊川交戰(現今兵庫縣神戶市),皇軍寡不敵眾,新田義貞敵前退卻,楠木正成孤軍奮戰到底。最後,楠木正成不接受足利軍的招降,與弟楠木正季立誓七生,願七生人間,以滅賊徒,之後,兩人便互刺而死,戰歿。

戰勝的足利尊氏,擁立光明天皇,開設室町幕府。後醍醐天皇逃至大和國吉野(現今的奈良)開設南朝,自此,日本進入南北朝時代。楠木正成的尊皇思想為後世所表彰,七生報國更成了日軍在二次大戰中的格言、神風特攻隊的精神訓令。

我們從月台走入丸之內口,站房大廳富麗典雅又不失氣派,馬上就感受到東京駅尊榮的地位。

東京駅只有JR東日本、JR東海、東京地下鐵這三間鐵道公司的路線,但作為東京都的交通樞紐之一,也相當有規模。JR鐵道的在來線,在地面就有5面10線,地下有4面8線、新幹線在地面有5面10線、東京地下鐵有1面2線。作為許多鐵道路線的起始站,與世界運量第一的新宿駅,可謂不惶多讓。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鐵道建設最早是由幕末的薩摩藩及佐賀藩所發想,到了明治政府開始建設。自從嘉永6年(1853年)美國海軍准將 - 馬修·培理(Matthew Perry)率砲艦及巡洋艦,強勢駛入江戶灣的黑船事件(黑船來航),叩開鎖國已久的日本大門。

面對歐美列強的殖民文化,以及科技與思想上的衝擊,大隈重信及伊藤博文開始積極呼籲鋪設鐵道,雖然當時海上航運已經相當發達,不過陸面運輸更有效率,且能消除國內的封建割據。

進入明治時代後,政府開始著手規劃連結東京與大阪之間的鐵道路線,當時有取用中山道或東海道路線2個方案。明治5年(1872年)10月14日,舊曆為9月12日,東京至橫濱的路線率先通車,也就是新橋駅(汐留駅,已廢站)至横浜駅(現今的櫻木町駅),成了日本最先營運的鐵道。明治天皇也親自到場,搭上首發列車。

大正11年(1922年)將這一天指定為「鐵道紀念日」,平成6年(1994年)運輸省提案改稱為「鐵道の日」。

有趣的是,明治天皇搭上了日本第一班列車,但第一位搭乘鐵道的日本人卻是中濱萬次郎(後稱約翰萬次郎)。15歲的他在天保12年(1841年)出海捕魚遇難,漂流到太平洋的無人島,數月後被美國捕鯨船約翰·霍伊特菲爾德號救起。由於當時日本仍處於鎖國狀態,回國極可能被處以極刑,於是獲救的船員被留在夏威夷,中濱萬次郎則決定跟隨船長 - 霍伊特菲爾德,一同航海,並被船員取名約翰。

後來,約翰萬次郎成了霍伊特菲爾德的養子,回到美國生活及就學,接觸近代的測量、造船、航海技術,也在弘化2年(1845年)接觸了鐵道,直到嘉永4年(1851年)才經琉球回到日本本土。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從東京到大阪的鐵道在明治22年(1889年)全線貫通,於明治28年(1895年)命名為東海道線,並向西延伸到神戶。隔年的明治29年(1896年),發出首班從東京新橋駅至神戶駅的急行列車。

當時日本最早的私鐵企業 - 日本鐵道(にっぽんてつどう)正在建設從東京上野到青森的鐵道,而日本鐵道這間企業在明治39年(1906年)因頒布《鐵道國有法》,被收歸國有,這條路線就改稱為東北本線。

這一年,第9回帝國議會上,也就是當時最高的立法機關,決議在東京的市區改正(しくかいせい)的都市計畫之下,要建設一條連結新橋與上野的高架鐵道,設立一座中央停車場。在日本鐵道車站的等級分為駅、停車場、乘降場,停車場是作為列車調度及停放之用。

然而,計畫受到日俄戰爭的影響,中央停車場直到戰爭結束後的明治41年(1908年)才動工。站房刻意設置在尚未開發的丸之內一側,而非另一側發展繁榮的京橋(直到昭和4年(1929年)才完成八重洲側的站房)。因為丸之內是江戶城內堀與外堀之間的區域,能正對皇居,在丸之內中央口設置皇室專用的出入口及中央玄關,作為國家象徵的定位。

站房是由辰野金吾與葛西萬司所設計,為文藝復興式的赤煉瓦紅磚造建築,於大正3年(1914年)竣工,正式命名為東京駅。開業這一年,正當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戰之年,在青島戰役中擊敗德軍,佔領德國膠州灣租借地的陸軍司令官 - 神尾光臣中將,也返國出席開業式。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開業隔年的大正4年(1915年),丸之內站房也開設了東京車站大飯店(東京ステーションホテル / TOKYO STATION HOTEL)。原本委託一間接帶國外重要外賓的西餐廳 - 築地精養軒所經營,後來受到關東大地震影響,築地精養軒經營不善,改由鐵道省直接營運,改名東京鐵道酒店(東京鉄道ホテル)。

昭和10年(1935年)到昭和15年(1940年)期間,清朝皇帝溥儀、英國喜劇演員卓別林、希特勒青年團等走訪日本,東京駅成了迎接外賓的主要出入地,被譽為東京的表玄關。

東京駅在昭和20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在美軍發動一連串的東京大空襲中,燒夷彈擊中丸之內側站房,多處損毀,飯店也付之一炬。

丸之內站房在昭和22年(1947年)完成修復,建築外觀也做了些許調整。東京車站大飯店則在昭和26年(1951年)以原名重新開幕。平成15年(2003年),東京車站大飯店與東京駅一同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產。

我們今日看到的東京駅,部分區域正在施工中,也許是為了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如火如荼的做準備。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除此之外,從國鐵JNR時代到今日的JR,東京駅都被作為中央車站,作為列車進行方向的上行、下行基準點,以及東京都內計算里程數的基準站。

就在東京駅的不遠處,中央通り與永代通り的交叉口北邊,有座相當有來頭的日本橋。德川家康於天正18年(1590年)進入江戶後,下令挖掘一道人工水路 - 道三堀,以通往江戶前,作為搬運江戶城的物資之用,而江戶前也就是現在的東京灣。

慶長8年(1603年),在這條人工水道上興建了一座木造太鼓橋,便是日本橋。這座橋在德川家康的全國道路整備計畫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其跨越的水道後來也改名為日本橋川。

徳川家康在關原之戰確立霸主的地位,為了有效政治支配,於慶長6年(1601年),以江戶的日本橋為起點,開始五街道(東海道、日光街道、奥州街道、中山道、甲州街道)的整建,以及宿場的設置。浮世繪畫師歌川廣重的名作《東海道五十三次》,也有以日本橋為題的畫作。

隨著公路的發展,日本橋成了東京都道路的起點,設有東京市道路元標,並且是國道1號(往大阪市梅田)、4號(往青森縣青森市)、6號(往宮城縣仙台市)、14號(往千葉縣千葉市)、15號(往神奈川縣橫濱市)、17號(往新潟縣新潟市)、20號(往長野縣鹽尻市)的起點。

由於水利運輸之便,日本橋自江戶時代就繁榮發展,也是江戶發展向外擴散的原點。進入明治時代後,日本橋由木造改為石造拱橋,歷經多次重建,如今已經為第19代日本橋。其中在幕末明治維新時期,日本橋就遭受10次燒毀,可見其重要性。

只可惜,為了昭和38年(1963年)的東京奧運會,首都高速都心環状線從橋上橫越而過,遮蓋了橋上的天空。更可惜的,我們趕著去桔梗門集合,下次才能一見日本橋了。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皇居的主要區域分為宮殿、吹上御苑、御所、皇居東御苑、皇居外苑、北の丸公園,其中昭和天皇與香淳皇后曾居住的吹上御苑,以及現任天皇與皇后居住的御所,皆不對外開放。

有開放參觀的區域,大致就是桔梗門、宮內廳、宮殿、正門鐵橋一帶。入內參觀需要事先申請,一天開放兩個時段,分別是上午10點整、下午1點30分,每場人數上限為100人。很容易就滿,所以要及早規劃及預訂。當然也有開放當日現場候補,但也要該場次有預約民眾沒來報到才補的上。
我們前去的這天,恰巧是皇居東御苑的休園日,無緣。皇居東御苑是每個週一、五休園,若休園日恰巧為國定假日,則會開放。皇居外苑、北の丸公園則是全年開放。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好不容易在丸之內南口的地下街找到置物櫃,大型置物櫃一格難求,只能拆包分裝兩個中型置物櫃。倉促地依規定在10分鐘前抵達桔梗門集合,經由警衛檢查參觀許可通知及護照後,被領進桔梗門。

    桔梗門在江戶城時期是稱為內櫻田門,另外在皇居外苑與櫻田通り之間的櫻田門,就是外櫻田門,在昭和36年(1961年)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江戶城的虎口設計,皆是第一道為高麗門,第二道為渡櫓門。

    外櫻田門在安政7年(1860年)發生櫻田門外之變,起因是黑船事件後,主張開國的彥根藩主井伊直弼,與主張攘夷的水戶藩主德川齊昭,對立及積怨日漸加深,於是17名脫離水戸藩的武士及1名薩摩藩士趁井伊直弼進城時,將其擊殺。

    由於井伊直弼也身為幕府大老,事件之後,幕府權威喪失,尊王攘夷運動開始激化,也開啟恐怖暗殺以達到政治目的的序幕。

    穿過桔梗門,眾人默默不語地踏入神聖的皇居之中,一語不發,空氣彷彿凝結,突然察覺東京都內居然有如此寧靜之地,剎時感受到莊嚴又敬畏的氛圍,這心情可是與參觀其他觀光景點的城池截然不同。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進城後,首先看見建築是皇宮警察本部(こうぐうけいさつほんぶ / Imperial Guard Headquarters),皇宮警察是負責皇室的護衛,以及皇居與御所的警衛。

    建築的前身是樞密院,是天皇的最高諮詢機關,由首任內閣總理大臣 - 伊藤博文於明治21年(1888年)所設置,且為樞密院首任議長,與一群掛有國家元勛的顧問官,共同審議《大日本帝國憲法》草案的問題,因此這群顧問官也被稱為憲法の番人。

    不過樞密院是在大正10年(1921年)才搬入皇居的桔梗門旁,在此之前是位在皇居外的赤坂御用地的赤坂仮御所別殿,現今的明治紀念館。赤坂御用地是德川御三家的紀州徳川家的上屋敷,在明治政府成立後,奉獻給天皇。

    直到昭和6年(1931年)爆發九一八事變(滿州事變),軍部勢力抬頭,壓過政黨,而日漸式微。最終在昭和22年(1947年),《日本國憲法》開始施行的前一日,樞密院廢止。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我們被帶進皇宮警察本部對面的窓明館小講堂,先播放參觀前的影片介紹,至於影片內容我可是有聽沒有懂。影片結束後的小空檔,就能到左前方的紀念品店,添購些印有皇室家徽菊花紋章的紀念品。那些紀念品都有些正式,像是領帶夾、手帕巾,所以一樣也沒入手。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館內可以登記領取語音導覽,不過沒有中文語音,索性也不拿英語導覽,觀賞時不想一心二用。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好了,導覽員領著我們前行,導覽開始。

    13gr-11
    (圖片來源:皇居參觀案內圖)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每每走過城牆,都會不經意發現辨識工匠的符號刻印。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江戶是德川幕府的所在地,江戶城是德川家康的居城,這都是我們熟悉的歷史。但在這之前呢?

    江戶這片土地第一次作為根據地,最早在西元12世紀半的平安時代末期與鎌倉時代初期之間,由鎌倉時幕府的御家人,同時也是武藏國的武家 - 秩父重繼所建的居館。他以武藏國江戶鄉為據點,在櫻田高地上建立居館,改名江戶重繼,成了武蔵江戶氏惣領的國人眾。居館的確切位置不詳,但位在江戶城本丸及二之丸周邊的台地上。

    隨著鎌倉幕府的滅亡,受到南北朝及戰國關東的騷亂,江戶一族在室町時代日漸衰弱。鎌倉幕府的第5代公方 - 足利成氏,也就是征夷大將軍,在駿河今川氏第5代當主 - 今川範忠攻入鎌倉後,躲到下總古河城,自稱古河公方。為了抑制古河公方的勢力,需在江戶建立防禦據點,於是扇谷上杉家的上杉持朝的家宰 - 太田道灌,在長祿元年(1457年)將已經離開的江戶氏的居館,修築為江戶城。

    成功壓制古河公方的太田道灌,相當活耀。但是在平定長尾景春之亂後,遭到家主扇谷上杉家的上杉定正所暗殺。暗殺的原因有幾說:一則是怕下克上;另一則是山內上杉家的上杉顯定為了弱化扇谷上杉家,而利用上杉定正斬殺太田道灌。更有一說,認為是正要進入關東的後北条氏 - 北条早雲的計謀。

    文明18年(1486年),太田道灌死後,其嫡長子太田資康被驅逐出江戶城,江戶城歸為上杉定正所擁有,稱為江戶城之亂(江戸城の乱)。大永4年(1524年)北条氏綱擊破扇谷上杉氏,江戶城納入後北条氏的支配下。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現在所見的城跡,都是基於德川家康所修築擴建後的模樣。江戶城是一座輪郭式的平山城,城內有本丸、二之丸、三之丸、西之丸、紅葉山、北之丸、吹上、西之丸下,並挖掘了相當複雜的濠溝、內堀及外堀。

    桔梗門(內櫻田門)是進入三之丸的虎口,另外還有大手門、平川門、竹橋門。城內大多的濠溝都已填平,從皇宮警察本部旁邊走過,就從三之丸進入二之丸。

    參觀行程中,我們首先見到的是位在本丸城郭上的富士見櫓。江戶城一共有6棟三重櫓,富士見櫓就是其中一棟,也是現存唯一一棟。在幕末時,另外還有蓮池巽三重櫓及蓮池二重櫓2棟,但都在明治初期的火災中燒毀。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江戶城的石垣與名古屋城一樣,也是出自築城名手加藤清正,相當牢固,因此在關東大地震中也為崩塌。富士見櫓的高度有15.5公尺,能夠俯望品川的大海、遠望富士山。

    不過明曆3年(1657年)發生了明曆大火,大火燒了2天,三分之二的江戶化為灰燼,是日本史上僅次於東京大空襲、關東大地震的慘重災變,並與倫敦大火、羅馬大火併列世界三大火災。

    大火蔓延到了江戶城,天守閣與本丸御殿全被燒毀。當然富士見櫓也不例外,遭受祝融,於萬治2年(1659年)重建,並暫時作為天守閣之用。

    除了唐破風與千鳥破風的些許差別外,富士見櫓的四個面看上去都相當相似,因此也有八方正面之櫓的稱號。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下午這參觀梯次的外國觀光客是少之又少,絕大多數都是日本的老年人,他們真的是很認真地聽著解說員的講解。

    至於德川家康,在獲得天下之前,他是依附在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之下的家臣。德川家康生於戰國時代的天文11年(1543年),是三河國岡崎城的國人眾豪族,原名為松平元康,幼名松平竹千代。因為松平家夾在今川家與織田家兩大強權之間,竹千代自幼就被作為政治角力的工具,先後送至今川家與織田家做人質。

    松平元康在永祿三年(1560年)織田信長擊敗今川義元的桶狹間之戰,脫離今川氏的支配。之後更與織田信長締結成為清洲同盟,一統三河國。先後改名松平家康,再改姓為德川。

    天正10年(1582年),本能寺之變,明智光秀襲擊織田信長,織田信長歿,這場謀反使得織田政權崩壞。迅速趕回的羽柴秀吉,擊退明智光秀與柴田勝家,成了織田家最具威望和實力家臣。只是織田信長的次子 - 織田信雄在織田氏後繼者的立場上與羽柴秀吉對立,變在天正12年(1584年)掀起小牧、長久手之戰,與德川家康結盟,另與紀伊國雜賀眾、根來眾、四國長宗我部元親、北陸佐佐成政、關東北条氏政,形成秀吉包圍網。然而,經過多次合戰,戰況進入僵局,最後羽柴秀吉成功籠絡德川家康,雙方講合,德川家康基於政治及戰略考量,臣服於羽柴秀吉。羽柴秀吉也在天正14年(1586年),天皇賜姓豐臣,改名豐臣秀吉。

    天正18年(1590年)爆發小田原之戰(小田原征伐),豐臣秀吉下令各大名討伐北條氏政,在圍城數月後攻陷小田原城,沒收後北条氏的領地,完成天下一統。德川家康論功轉封關八州,領有武藏國、相模國、上總國、下總國、安房國、上野國、下野國、常陸國,並由駿府轉居江戶,成了豐臣秀吉下領有最大土地的大名。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慶長3年(1598年)豐臣秀吉在伏見城突然逝世,死因不明。臨終前制訂五大老與五奉行來輔佐僅有6歲之子 - 豐臣秀賴。五大老分別為德川家康、前田利家、宇喜多秀家、毛利輝元、上杉景勝;五奉行為淺野長政(司法)、前田玄以(宗教)、石田三成(行政)、增田長盛(土木)、長束正家(財政)。

    不過豐臣家家臣迅速分裂成主張交涉的文治派,以及主張戰爭的武斷派。兩派的關係迅速惡化,便於慶長5年(1600年)爆發了譽為"決定天下的戰爭(天下分け目の戦い)"的關原之戰(関ヶ原の戦い)。交戰雙方為德川家康為首的東軍,及石田三成為首的西軍,最終在西軍將領小早川秀秋叛變下,東君扭轉局面,西軍瓦解,德川家康真正成為霸主。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接者,我們來到西之丸,眼前這棟三層樓的建築,是宮內廳廳舍。宮內廳(くないちょう / Imperial Household Agency)掌管了天皇、皇室及皇宮的事務。

    在日本歷史上,這種組織最早出現在飛鳥時代的文武天皇,文武天皇在大寶元年(701年)頒布大寶令官制(大寶律令),是日本古代的基本法典,其中以天皇為中心,制訂二官八省的官僚機構(神祇官、太政官、中務省、式部省、治部省、民部省、大蔵省、刑部省、宮内省、兵部省),進行中央集權統治。

    在大日本帝國憲法頒佈後,訂定了一套規定皇位繼承順序,與日本皇室的製度與結構相關的法律 - 舊皇室典範,確立了皇室自律原則。之後,明治41年(1908年)施行皇室令,採宮內省官制,以宮內大臣為輔弼天皇、處理皇室事務。

    日本國憲法施行後,宮內省改制為宮內府,之後改受轄於內閣總理大臣,而後,又改為宮內廳。總之就是愈改規模愈小,權力也隨之降低,目前則歸內閣府管轄。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宮內省的廳舍是在明治21年(1888)與明治宮殿同期竣工,明治宮殿就是西之丸御殿燒毀後所建,宮內省廳舍就在旁邊。昭和10年(1935年)新建了宮內廳廳舍,3層樓的建物,昭和27年(1952年)進行改裝。

    當明治宮殿在昭和20年(1945年)5月的東京大空襲中燒毀,一直到昭和43年(1968年)重建新宮殿的期間,宮內廳廳舍3樓被作為臨時宮殿使用。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江戶城在德川家康大興土木後,內墎的虎口就有11座,城內更是有87座。有些今日以不復存在,但是連外的虎口可是戒備森嚴。坂下門外就是無限制的皇居外苑,與桔梗門相同,都有設置皇宮警察本部的警備派出所,警戒著皇家重地。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關原之戰後,天下大勢以定。慶長8年(1603年),後陽成天皇於伏見城封德川家康為征夷大將軍,德川家康也創建日本第三個武家政權 - 江戶幕府。德川家支配日本的265年,就被稱為江戶時代。

    在德川家康轉封關東之前,太田道灌所築的小規模城池已經荒廢。選定江戶作為居城後,德川家康曾在天正18年(1590)至文祿元年(1592年)自辦江戶普請,進行修建。德川家康發出天下普請,命令全國大名,招集大量財力、人力、物力,前來蓋江戶城。

    江戶城的天下普請約可分為五次,分別是慶長期間的第一次天下普請(1603年~1607年)、第二次天下普請(1612年~1615年),元和期間的第三次天下普請(1620年~1627年),以及寛永期間的第四次天下普請(1628年~1635年)、第五次天下普請(1636年)。最後在萬治3年(1660年)平川(今日的神田川)御茶之水的拓寬工程竣工後,超過半世紀的天下普請終於結束,歷經德川家康、德川秀忠、德川家光,打造出具備內外城郭與城下町的近世城池。

    坂下門到丸之內及日比谷一帶,是昔日的日比谷入江,是古時平川(神田川的前身)的入海口,東邊為江戶前島,也就是現在的銀座。

    在天下普請之前,為了要有更大的腹地來擴張江戶城,且方便運送物資。天正18年(1590年)德川家康入主江戶後,下令挖掘一道人工水路 - 道三堀,直接橫斷江戶前島。慶長8年(1603年),命令大名削平神田台,並在江戶前島中央挖設一道縱向的外濠,形成外濠川(現今從吳服橋到新橋駅的外堀通り一帶)。這些挖掘出的土石,被用來填埋日比谷入江,形成一塊新的陸地。平川也因此改由道三堀出海,也就成了後來的日本橋川。
    圖片 002
    (圖片來源:江戸の原型と神田川の流路について)

    可惜,德川家康在有生之年,沒有能看見江戶城竣工。第一次天下普請後,他便在慶長10年(1605年)辭退征夷大將軍,讓嫡男 - 德川秀忠繼任,自己則在駿府城的大御所,看似隱居,實則繼續掌權。
    圖片 001
    (圖片來源:江戸の原型と神田川の流路について)

    雖然豐臣秀吉病逝、德川家康在江戶開立幕府,但是豐臣家的勢力在大坂仍存在著,而兩方對於一統天下的政治制度有很大的不同。豐臣秀吉在世時,想打造的天下是引用過去的攝關政治,以公家關白的角色,代理或輔佐天皇掌朝廷權力。而德川家康想回歸幕府政治,架空天皇實權,以軍政統領天下。

    附帶一題,大坂的坂字,明治3年(1870年)改為阪字,因為坂是由士、反所組成,有武士造反的忌諱。

    德川家庾豐臣家最後的戰役,就在大坂爆發。起因就類似對文字的聯想而產生猜疑,導火線是慶長19年(1614年)京都方廣寺鐘銘事件。當時方廣寺的大佛殿完成重建,新的梵鐘由南禪寺的文英清韓禪師題上銘文。銘文字句的「國家安康」、「君臣豐樂」、「右僕射源朝臣家康」的文字獄引發爭議,家康兩字拆開被認為是詛咒德川家康,樂豐臣君則有造反之意,第三句則帶有詛咒之意。豐臣家雖派人前往說明,但和談無效,德川家康正式向大坂宣戰。

    題文的文英清韓禪師,被關在大坂城。戰後逃亡被捕,一直到元和7年(1621年)死去,都被拘禁在駿河國駿府。

    大坂之役(大坂の陣)是德川家康要消滅豐臣家勢力之戰,也是戰國時代最後一場戰爭,先是由慶長19年(1614年)的大坂冬之陣拉開序幕。宣戰後的德川家康,向全國大名提出討伐豐臣家的號召,而面對來勢洶洶的德川幕府大軍,豐臣家只能拿出剩餘的積蓄,憑藉著豐臣秀吉太閣殘餘的威望,招集關原之戰後大量形成的浪人眾,做出最後一搏。

    這些浪人眾就包括赫赫有名的真田幸村,他與父親 - 真田昌幸在關原之戰的西軍中吃了敗仗,真田家因此被易改,真田昌幸流放高野的九度山,慶長16年(1611年)病死。

    面對要將自己剷除而後快的幕府軍,豐臣軍分成兩派意見,一為主張堅固大坂城的守城派,另一派為以真田信繁為主的浪人眾,主張迎擊,進行野戰。兩軍兵力懸殊,結果豐臣軍還是選擇了在大坂城守城。

    德川軍在茶臼山布陣,戰事從木津川口之砦開始,一步步將豐臣軍逼入城內,但是卻在大坂城南面遇到猛烈反擊。這個位置原本地形平坦,防守較為薄弱,真田幸村在此築起一個弦形堀及三層柵欄的防禦工事,稱為真田丸,大破前田利常、井伊直孝、松平忠直的攻勢。

    籠城戰術讓戰事拖至寒冬,食物短缺,德川軍12月便提出與豐臣軍談和,豐臣軍原本拒絕,但德川軍將荷蘭購買來的弗朗機大炮投入戰局。新式火砲的射程有別於舊式西班牙火砲,能夠直接砲轟大坂城天守閣,豐臣軍迫於天守遭到砲擊而議和。停戰的條件便是大坂城除了本丸之外,二之丸、三之丸的拆除城郭,當然真田丸也不例外,所有壕溝都需填平。這當然是德川家康的計謀,讓大坂城成為一座裸城,讓豐臣軍無城可守。豐臣軍則要求不得處分豐臣秀賴等參戰諸將,且豐臣秀賴,及淀殿(秀賴的母親)不用前往江戶作人質。

    按造協議,德川軍負責拆除三之丸及填平外濠,其餘由豐臣軍負責。二之丸由豐臣軍執手,原本還能象徵性地拆除不重要的城郭,仍能保留些許防禦能力,想不到德川軍獨斷地將二之丸、三之丸拆光,所有壕溝都填平。

    大坂城儼然被夷為平地,所有防禦工事盡失,但是豐臣軍無法坐視不管,再次挖掘壕溝,築起防禦工事。德川離開大坂城後,雖然德川家康返回駿府,嫡男德川秀忠調往伏見,卻仍命令國友鍛造火砲,為殲滅豐臣做準備。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慶長20年(1615年)3月,豐臣軍毀約的消息傳到駿府,德川家康要求豐臣軍解雇浪人眾,且要求豐臣秀賴離開大坂,轉封伊勢或大和作為豐臣秀賴的新領地,豐臣軍當然拒絕。不過此刻德川家康已經暗中拉攏浪人眾,承諾加入德川軍,戰勝後將收為德川家臣。

    德川家康4月發出最後通牒,便展開最終戰役 - 大坂夏之陣。由於豐臣軍因為被離間,不少浪人解雇離去,僅約5萬餘兵力,面對15萬的德川幕府大軍。德川大軍從和歌山、道名寺一路進軍,最後來到平野一帶(現今的大阪市阿倍野區),但壓倒性的攻撃,只是讓豐臣軍以必死的決心來抵抗。

    豐臣軍由真田幸村、渡辺糺、大谷吉治、伊木遠雄、福島正守、福島正鎮、石川康勝、篠原忠照、浅井長、江原高次、槇島重利、細川興秋、毛利勝永、木村宗明、明石全登,佈陣在茶臼山、天王寺、岡山全軍排列,吸引敵軍進入四天王寺狹隘的丘陵地,拉長敵軍陣形,孤立德川家康本陣。

    德川軍的先鋒為本多忠朝、秋田實季、淺野長重、松下重綱、真田信吉、六鄉政乘、植村泰勝,第二陣有榊原康勝、小笠原秀政、仙石忠政、諏訪忠恆、保科正光,第三陣有酒井家次、松平康長、松平忠良、松平成重、松平信吉、內藤忠興、牧野忠成、水谷勝隆、稻垣重綱。紀州街道有伊達政宗,後方是德川家康。岡山方面,先鋒前田利常、本多康俊、本多康紀、片桐且元,第二陣井伊直孝、藤堂高虎、細川忠興、加藤嘉明、黑田長政,後方則是德川秀忠。

    混戰之中,真田幸村領著3000赤備向德川家康本陣突襲,就有如織田信長在桶狹間之戰,在兵力懸殊下,奮力一搏。三度衝鋒徳川家康本陣,讓徳川家康陷入比三方原之戰敗逃還要恐慌的状態,隱武者、近侍等近戶敗亡,連旗本都丟下金扇馬印逃亡。徳川家康一度覺得死期已到,想要自盡,但被側近眾制止。

    前線奮戰的豐臣軍,遲遲等不到不願出城正面應援的豐臣秀賴,領著金葫蘆軍旗出陣鼓舞軍心,陷入苦戰,大將相繼戰死。而真田幸村在衝鋒中被鐵砲陣射傷,突襲未果反遭德川軍龐大軍勢逼退。在退路被堵住後,真田軍戰到最後一刻,躲入安井神社療傷時,卻被搜索的西尾宗次發現。氣力用盡的真田幸村,無心再戰的說:已經沒有心情戰下去,立功去吧。(もう戦う気はない。手柄にせよ),便被西尾宗次以槍刺殺割頭。

    真田幸村因其勇猛不畏死亡,成為日本第一武士名留青史,其以寡擊眾,全軍覆沒,也是他成為,日本史上三大悲劇英雄之一。

    真田幸村死後,豐臣軍崩潰,大坂城也被內奸放火,不久大坂城就被攻陷。豐臣秀賴於糧倉自盡、其子豐臣國松被處死,豐臣家就此滅亡。自應仁元年(1467年)應仁之亂開始,日本長期的內戰終於跟著大坂夏之陣畫下的句點,天皇年號也改為元和,因此大坂之役這一戰也稱為元和偃武。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接著我們來到西之丸,西之丸在德川家康轉封關東後的江戶普請就已經建立。天下普請大興土木後,與本丸之間有著蓮池濠相隔,是採一城別墎的形式,是利用武蔵野台地的地形,形成各自獨立的城郭。一城別墎在軍事上能運用更多元的策略,兩個城郭能同時發動攻擊,也能一個採籠城守城、另一個採取進攻。

    江戶幕府開設後,本丸、二之丸、三之丸、西之丸都各設有御殿,其中三之丸御殿在江戶幕府第8代將軍 - 德川吉宗時就廢除。本丸御殿是江戶幕府的政務中心,也是將軍的居所;二之丸御殿為將軍的別邸;從幕府將軍退下職務的將軍,或是繼承者,則居住在西之丸御殿。

    現在我們位在宮殿東庭,所見的藍綠色建物,已非昔日的西之丸御殿。從江戶幕府到明治時代,西之丸御殿多次燒毀,寫到這都不經懷疑江戶城怎麼如此容易遭受祝融。
    Haichi1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江戶城)

    Haichi2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江戶城)

    Edo_1844-1848_Map1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江戶城)

    明治政府入主後,明治6年(1873年)西之丸御殿又在火災中燒毀,新宮殿的建造已經上奏天皇。但礙於明治10年(1877年)發生日本最後一場內戰 - 西南戰爭,維新政府舉兵攻打鹿兒島的西鄉隆盛,財政負擔過大,新宮殿計畫延宕。這段期間,前紀州藩江戶藩家的青山皇宮成了臨時御所。

    明治21年(1888年)落成,稱為明治宮殿。先前提到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就在落成的隔年,在明治宮殿發佈。1945年(昭和20年)的東京大空襲,明治宮殿也難以倖免。

    明治宮殿燒毀後,沒有馬上重建,因為昭和天皇認為戰敗後國民無家可歸,生活盡不如意,應以國民生活作的提升作為優先。因此,御文庫成了臨時御所,宮內廳廳舍3樓成了臨時宮殿。

    現在的宮殿是在昭和39年(1964年)才開始興建,於昭和43年(1968)落成。天皇的御所,則是移至昭和36年(1961年)在吹上御苑完成的吹上御所。

    眼前長達160公尺的長和殿,每年於新年的1月2日及12月23日天皇誕生日,天皇、皇后及皇族會在此接受國民的祝福,病發表演說。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長和殿北端的松之塔(松の塔),顧名思義是以象徵吉祥又充滿生命力的松樹來呈現,並葉片作為燈光,頂端以古代婦女手鐲 - 釧(くしろ)的造形設計,是一座照明塔。松之塔旁的北端大門為北車寄,國內賓客進入宮殿時使用;南端是名為南車寄的大門,用作迎接各國總統及外賓的表玄關。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a0277742_1393917
    (圖片來源:大江戸歴史散歩を楽しむ会 - 皇居宮殿)

    長和殿旁的南庭,就算只能隔著牆觀賞,各種樹木的搭配造景,也相當吸引目光。看似兩座小山丘的矮樹,被稱為"南庭の大刈り込み",想見需要多少年的生長、工匠需要多麼不凡的技術,才能修剪的如此圓滑。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西之丸東北有座長滿楓樹的小山丘,位在本丸與西之丸之間,是江戶城內地勢最高之處,古時又稱鷲の森。原本這裡有座一般民眾會來參拜的日枝神社,就江戶幕府開幕後,江戶城擴張,紅葉山納入城中,日枝神社移出城外。元和4年(1618年),德川家康在紅葉山設置東照宮,成了德川家的靈廟,將軍死後皆葬在此處。

    沒能看見最終江戶城的德川家康,歿於元和2年(1616年)4月17日,享年73歲。換各角度來看,大坂冬之陣與大坂夏之陣時,德川家康已經是個70多歲的老頭,要是豐臣秀賴再忍著一點,是否局勢就會有所扭轉呢?

    在每年正月、3、4、5、6、9、12月的17日,歷任幕府將軍就會進行紅葉山御社参的例行參拜。不過在明治政府入主後,將紅葉山東照宮廢除,原本的石鳥居被移至上野東造宮的參道上。

    如今,日本各地的東照宮所祭祀的主祭神,便是江戶幕府初代將軍 - 德川家康神格化後的東照大權現。按德川家康的遺言,葬於駿河國(靜岡市)的久能山,並興建了久能山東照宮,隔年移(靜岡市)栃木縣日光市的日光東照宮,這便是日光東照宮為本宮的原因。

    受到黑船來航的影響,安政6年(1859)橫濱港開港,取自蠶繭的生絲成了當時日本重要輸出品。於是養蠶成了極力的產業。從明治4年(1871)的昭憲皇太后開始,養蠶成了皇室的傳統文化,且於大正3年(1914)在紅葉山設置養蠶所。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穿過宮殿東庭往中門走去,背景建物是日本行政中樞,千田代區的霞關(霞ヶ関),能稍微窺見名偵探柯南漫畫中常出現的警視廳本部,以及總務省、東京高等裁判所等等。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宮殿中門後方,仍可見江戶城西之丸書院前門(也稱玄關前御門)的石垣。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門後就是著名的景點 - 正門鐵橋。這座橋是在慶長19年(1614年)江戶城天下請普擴建之際所架設,當時稱為下乘橋,由於要跨越又深又寬的壕溝,於是設計成橋桁為上下二段的
    木造橋,也因此有了二重橋的名稱,而不是因為此處有兩座橋(正門鐵橋及正門石橋)的緣故。直到明治21年(1888年),明治宮殿落成的同年,改建為鐵橋。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此處戒備相當森嚴,放眼望去不少皇宮警察,畢竟這裡與下方的西之丸大手御門,皇居的正門,能直接從外部窺視之地。尤其是明治宮殿還是天皇御所時,離外部實在相當近。但當時還是發生了兩次二重橋爆彈事件,分別是大正11年(1922年)有男子在橋上引爆炸彈自殺,以及大正13年 (1924年)支持朝鮮獨立的金祉燮在橋上用炸彈襲擊。

    木造橋到了昭和39年(1964年)新宮殿興建時,才又改建成現今的模樣。橋上的四座宮燈融合歐風造型,想必是明治維新後的產物。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壕溝上方的伏見櫓,屬於二重櫓,是江戶城少數保留下來的城跡之一。伏見櫓位在西之丸的西南隅,也有月見櫓的別稱,據聞是在寛永5年(1628年)第3代幕府將軍德川家光,下命從京都伏見城移築過來。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也許正門鐵橋和正門石橋是因為不用申請進入皇居,就能從外苑拍到的景點,所以很熱門。從正門鐵橋上看著石門鐵橋,兩道拱橋倒映在櫻田濠上,而有眼鏡橋之稱。

    下面的正門石橋及西之丸大手門,等導覽行程結束後,再繞過去瞧一瞧。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導覽到此,即將進入尾聲,我們在此折返。江戶城實在太大了,又有許多未開放的管制區
    ,難以一探究竟。至於日本城最具代表性的天守,位在皇居東御苑,如今只剩底座礎石。
    因為今日公休,無緣一見,實在太殘念了。

    德川家康入主關東後,擴建太田道灌所築的江戶城本丸,填埋本丸與二之丸間的壕溝,並
    於慶長11年(1606年)築起初代本丸御殿。本丸御殿分為三個區域,表是將軍謁見諸役人、
    執行幕府中央政務的場所;中奧是將軍起居及處理政務的官邸;大奧是將軍夫人與女中(
    女僕人)的生活空間。

    如先前所提,江戶城受到祝融的次數相當頻繁,本丸御殿燒毀重建的次數共有6次,到了
    文久3年(1863年)燒毀後便不再重建,改以西之丸御殿取代本丸御殿的功能。

    江戶城初代的天守,是出現在太田道灌時代的寄棟造三重櫓建築,稱為静勝軒,一直到後
    北条時代仍都存在。建造本丸御殿的同年,由黑田忠之、淺野水晟完成了天守台礎石,隔
    年慶長12年(1607年),由參與建造過駿府城天守及名古屋城的中井正清,完成天守工程。
    太田道灌時代的静勝軒則被移築到佐倉城,改造城銅櫓。
    圖片 002

    由於江戶時代的天守歷經三次改造,德川家康所建的天守被後世稱為慶長度天守。慶長度
    天守5層7階,屬於每層面積依序遞減的後期望樓型天守。德川家康死後,其子德川秀忠繼
    位,成了第2代幕府大將軍。但由於父親的名號實在太大,相較之下的自己反倒略拙,唯
    有擴建本丸御殿、增設大奧及天守,才能凸顯自己的權勢。

    於是元和9年(1623)由加藤忠宏、淺野長晟完成新的天守,位置就在中奧旁的慶長度天守
    後方、北桔橋門後方,也就是現今天守台之處,稱為元和度天守。元和度天守的規模較慶
    長度天守來的小,5層5階再加上地下1階,屬於層塔型天守,內部還建造一座東造宮。
    圖片 003

    到了德川家光繼任第3代幕府將軍,父親建造的元和度天守已經漸漸破損,寛永15年(1638年)便任命7位大名進行大規模修築。由黑田忠之,淺野光晟負責天守台石垣、水野勝成負責第一層、永井尚政負責第二層、松井康重負責第三層、松平忠國負責第四層、永井直清負責第五層。一樣是5層5階的獨立式層塔型天守(地下再加1階)。竣工後,被後世稱為寛永度天守,是規模最大的雄偉城堡。
    圖片 004
    (圖片來源:大江戸歴史散歩を楽しむ会 - 江戸城天守閣)

    明暦3年(1657年),第4代幕府將軍德川家綱在位之時,發生明曆大火,火勢依藉強風從城外本妙寺燒到城內,本丸、二之丸全燒毀,天守付之一炬。後來因風向改變,西之丸御殿反倒在明曆大火中躲過祝融。

    德川家綱馬上就開始著手修復,在萬次元年(1658年)由加賀藩主前田綱紀完成天守台的修築。前田綱紀也平反了自己在元和6年(1620年)大坂城天下請普時,砌石進度落後而失去的名譽。

    但是天守修復計畫卻因為德川家綱的叔父 - 保科正之提出的薦言而終止,他認為天守原起自織田信長在岐阜城築起之時,這種戰國時代的天守已經是落後時代的象徵物,與其花費鉅資建造天守,不如以復興城下町為優先。況且過去50年間,天守就因為破損而重造了3次,實在是件愚昧的行為。

    之後,幕府第6代幕府將軍德川家宣及第7代德川家繼的御側御用人 - 新井白石,曾試著推重當年明曆大火後以寬永度天守為基礎的重建計畫,但是歷代幕府將軍都仍遵守新井白石的意見,不再重建天守。

    一直到了現代的日本,社會上都不時有冒出江戶城天守重建的民間聲音。尤其是東京申辦2020夏季奧運成功後,NPO法人 江戸城天守を再建する会提出了江戶城天守閣重建方案,來配合配合2020東京奧運振興觀光。重建計畫欲打造一座比姬路城高大的木造天守,費用估算為350億円,相當驚人的費用。不過這一切都是民間的想法,未由官方證實,到底會不會重建,只能靜待佳音囉。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江戶幕府一直延續到第15代將軍 - 德川慶喜,面對黑船來航、列強環伺,德川幕府的力量以日漸衰落,日本不但漸漸走向群藩割據的分裂國家,更湧現一批維新志士,讓幕末成了一個更加動蕩不安的時代。

    慶應3年(1867年),坂本龍馬與後藤象二郎在從長崎出發的夕顏丸上,訂出新的國家體制基本方針 - 船中八策。其中一條主張,天下政權應歸還朝廷,以天皇領導。這不但獲得薩摩藩、土佐藩、廣島藩的支持,薩摩藩的西鄉隆盛、長州藩的桂小五郎,組成薩長同盟,再加上廣島藩,獲得天皇討伐幕府的密詔。德川慶喜當然不願意歸還,可是幕府已無昔日力量相抗衡,只能假意向朝廷提出辭職,免得大戰後被殲滅。於是,慶應3年(1867年)10月,德川慶喜在京都二条城遞出大政奉還上表,將政權歸還天皇。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坂本龍馬身為大政奉還推手,卻來不及看到倒幕後的新世界,就在慶應3年(1867年)11月從越前回到京都後,在下塌的近江屋與中岡慎太郎密談,卻遭到京都見廻組的暗殺,稱為近江屋事件。而京都見廻組與新選組,都是專門取締反幕府勢力,維持京都治安的組織。

    公家 - 岩倉具視與薩摩藩 - 大久保利通的倒幕派,藉機發動王政復古的政變,阻止親德川派的勢力建立以德川中心的政府。天皇也發出王政復古的大號令,廢除江戶幕府,建立由天皇主導的新政府。幕府名存實亡,德川265年的統治,就此劃下句點。

    此舉讓德川慶喜相當不滿,向國際提出繼續承認幕府政權,要求朝廷撤回王政復古,雙方對立激化,爆發衝突。親德川的會津藩、桑名藩率兵從大坂進攻京都;薩長同盟的薩摩藩和長州藩代表政府軍,以壓倒性的軍力於鳥羽、伏見獲得大勝,讓德川慶喜放棄了大坂城,逃回江戶。戊辰戰爭中的鳥羽伏見之戰,也使倒幕派掌握了新政府的實權。

    隔年,慶應4年(1868年)1月,天皇下令討伐德川慶喜。面對兵臨江戶城下,德川的陸軍總裁勝海舟派遣山岡鐵舟至駿府拜會西鄉隆盛,先談妥開城條件,再由勝海舟與西鄉隆盛進行談判。同年4月,江戸無血開城,新政府接收,德川慶喜則被軟禁。至於山岡鐵舟,先前在高山市見有其銅像,提了不少生平及事蹟。

    慶應4年(1868年)開始到明治2年(1869年),日本天皇和維新政府從京都移駐江戶,江戶改稱東京,稱之為東京奠都,而西之丸御殿也就成了天皇的御所。

    德川慶喜也隨著戊辰戰爭的東北戰爭與箱館戰爭平息後,結束軟禁,從駿府搬至靜岡居住。明治30年(1897年),德川慶喜再次回到東京豐島區巢鴨居住,明治34年(1901年)搬至小石川區(現今的文京區)。隔年封為公爵,被任命為日本帝國議會貴族院的議員,再次進入政壇。 明治43年(1910年),德川慶喜退休隱居,三年後於大正2年(1913年)病逝,享年77歲,是德川幕府歷代將軍中壽命最長的。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我們沿著山下通り折返,享受最後一段的庭園景致,可惜時節才進入3月,只有蒼勁挺拔的赤松,無楓也無櫻。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庭園的一草一木都修剪得相當整齊,優雅又靜謐。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不起眼處也設有皇宮警察的哨所,也能不經意發現,遠處不時有皇宮警察關注著我們這群參訪群眾。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最後一個導覽點是江戶城本丸與西之丸間的內堀。這條防禦本丸的壕溝,長400公尺,深度8公尺,每到7、8月的夏天,水中長滿蓮花,因此稱為蓮池濠。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石垣上方的白色建物,是一座多聞櫓,稱為富士見多聞櫓,用來囤放鐵砲及弓矢的倉庫,戰時用來防禦。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回到宮內廳,前方石垣內暗藏玄機,不知道會通往何處。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再回到窓明館稍事休息後,參訪者就能自行從桔梗門(內櫻田門)離去。我們換上跑褲,準備慢跑一下,體驗一下東京都內數一數二的人氣跑點。

    離去時發現,桔梗門(內櫻田門)除了屋脊頭刻有象徵皇室的菊花紋章外,屋脊上也有安置青銅製的鯱。鯱是虎頭魚身、尾鰭朝天、背脊多刺的生物,傳聞牠會噴水救火,打從織田信長開始將鯱安置於安土城天主閣後,開始普及。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一踏出城外,雨勢變大,不得不放棄繞皇居跑步。桔梗門(內櫻田門)旁還有一座櫻田巽二重櫓,是三之丸城郭的巽櫓。與富士見櫓一樣,在關東大地震受損後,拆除重建。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天氣晴朗時,白色的櫻田巽櫓倒映在桔梗濠上,想必也是一番美景。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雖然小雨飄著,不減我們前來石門鐵橋的興致。這裡是進入西之丸的正門虎口,是西之丸大手門,於寛永元年(1624年)架設,稱為大手橋。這座跨越櫻田濠的橋,在江戶時代只是座土橋。

    西之丸作為皇居御所後,此處成了皇居正門,到了明治20年(1887年)才改建成花崗岩造的石橋,改稱正門石橋。

    作為皇居正門,戒備相當森嚴,大門緊閉。一般民眾不但無法上橋,外苑的廣場上還有兩個哨所戒備著,橋的對岸也有兩座圓頂哨舍。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我們恰巧遇到哨衛換班,很幸運看到皇宮警察交接。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身後,與廣場銜接的,便是繁華的丸之內。面對林立的高樓,才察覺自己身在繁華先進的東京,才從不受外在打擾的皇居及江戶城時空背景抽出。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回拍二重橋 - 正門鐵橋。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可惜水面漂浮物太多,在外苑廣場拍不出如同石門鐵前上拍的眼鏡倒影。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附帶一題,除了日本橋與東京駅之外,三菱一號館美術館也相當值得一遊。這是一棟於明
    治27年(1894年)由三菱興建的赤煉瓦建築,是丸之內最早的歐式建築,當時稱為第1號館
    ,作為銀行辦事處用。

    平成22年(2010年)作為美術館正式開館,內有Café 1894,逛完展覽也能好好坐一會。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離開皇居前的最後一件事,就是百名城的戳章了!共有三處可蓋江戶城的戳章,而且都不
    用進入城中:北之丸休憩所(ザ・フォレスト北の丸)、楠公休憩所(楠公レストハウス)、
    和田倉噴水公園休憩所(レストラン)。
    2016.03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車站

    我們在和田倉噴水公園休憩所找了許久,就是找不到戳章。直到蒐集本拿了出來,工作人
    員才意會到,趕緊將收在木盒中的戳章擺出來。

    代表江戶城的戳章圖案是正門石橋與伏見櫓,百名城蒐集第三座,江戶城,收下~

    2016.03

    Day 1 日本昇龍道:名鐵名古屋.新特麗亞中部國際機場.昇龍道高速巴士券
    Day 1 日本昇龍道:雪花飄飄.來去合掌造り集落(合掌村)住一晚
    Day 2 日本昇龍道:灑粉補雪的合掌村.荻町城跡.三間小屋
    Day 2 日本昇龍道:飛驒小京都.繪卷般的高山市三町
    Day 2 日本昇龍道:榮.名古屋電視塔.Oasis 21
    Day 3 日本昇龍道:名古屋城.天守の金鯱
    Day 3 日本東海道:進擊.東海道新幹線.喵喵小田原城
    Day 3 日本東海道:箱根周遊之箱根登山鐵道.箱根湯本.樂樂近道
    Day 4 日本東海道:箱根周遊之箱根登山鐵道.宮之下.富士屋
    Day 4 日本東海道:箱根周遊之箱根登山纜車.大文字明星岳
    Day 4 日本東海道:箱根周遊之箱根空中纜車.箱根海賊船.箱根山戰爭.殘念大湧谷
    Day 4 日本東海道:箱根周遊之蘆之湖遊覧船.駒之岳索道纜車.箱根神社
    Day 5 日本東海道:JR東日本.Super View 伊豆舞孃.超景踊子號(スーパービュー踊り子)
    Day 5 日本東海道:皇居.江戶城.東京駅
    Day 5 日本東海道:夜色.東京鐵塔.淺草寺
    Day 6 日本東海道:隅田川.淺草寺.日暮里.京成電鐵Skyliner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