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びわこ一周レンタサイクル (BIWAICHI RENTAL CYCLE)的工作人員道別後,搭上JR琵琶湖線的電車,只有一站的距離,車程5分鐘,很快來到剛剛才騎車經過的彥根,就先到彥根駅東口的東橫INN寄放行李吧。
再次跨過車站,先到比較熱鬧的西口覓食,單車結束後,馬上感覺肚子餓得一蹋糊塗~
跨站通道上兩幅大大的看板,一幅是彥根喵的彥根城,另一幅是石田三成的佐和山城,可惜時間不夠兩座都去,就已補蓋百名城戳章的彥根城優先。

直接走進站前的ちゃんぽん亭,號稱彥根名物的近江強棒,那就來碗強棒拉麵~
近江強棒的蔬菜帶點糊糊粉粉的口感,不像台灣吃的那麼清脆,湯頭倒是很不錯,一喝見底。下次來去長崎走走好了,品嚐看看正宗強棒拉麵發源地的味道如何。
走個10分鐘左右,來到彥根觀光中心與いろは松的路口,天氣看似不太妙,再看看天氣預報,明天有晴天,馬上決定掉頭,今天下午改去多賀大社,明天在來彥根城。
掉頭折回前,先逛逛彦根みやげ本陣,店內紀念品幾乎都是彥根喵,佔據大半櫃位,可愛極了~
對了,還要到隔壁どら焼き虎てつ,買盒印有彥根喵燒印的銅鑼燒,晚上回旅館吃掉~
回程經過石材店,連門口都有彥根喵的石雕,而且是彩色的,只能說這個程式已經被彥根喵佔領了!
彥根駅西口前的井伊直政騎馬像,雄赳赳的騎馬英姿,很帥氣,不虧是有著井伊之赤鬼、德川四天王名號的井伊直政。
從銅像的顏色看不出來,不過井伊直政的甲冑是紅色的「朱漆塗紺糸威桶側二枚胴具足」,頭形兜是押有金箔的「大天衝脇立」,率領令敵人聞風喪膽的井伊赤備隊。
前一次看到那麼高的兜,是高岡城前田利長騎馬像,他的是銀鯰尾兜,高得令人匪夷所。這兩人活耀的年代都差不多,或許在當年也有一較高下的意味~
井伊直政騎馬像附近,有個彥根喵的人孔蓋,好像就這一個,其他地方都沒發現。
站在車站2樓的窗戶,視線沿著駅前お城通り望去,彥根城就在盡頭的山丘上。
換搭近江鐵道多賀線,來去多賀大社。
與隔壁JR西日本比起來,近江鐵道的月台配置又窄又舊許多,僅有一座島式月台,1面2線,就連售票間都在月台上,就像被擠壓在鐵道之間。
近江鐵道的吉祥物 - 狐狸站長駅長がちゃこん,好可愛,好想買一隻回家~
隔著車窗,與外頭跟著風舞動的櫻花瓣,一起移動。
前往多賀大社只需4站,車程17分鐘,行駛近江鐵道本線,在高宮駅岔開分成多賀線,所以高宮駅擁有一座岸式月台及一座三角形的島式月台,2面3線。
多賀大社前駅是座端點站,配置兩座岸式月台及一座島式月台,3面2線,大概是為了應付特殊節日的參拜人潮吧。
時間接近下午4:00,趕緊先來去多賀大社,不然等會連糸切餅都買不到,回頭再來拍車站。
這裡雨才剛停沒多久,站前廣場的地濕濕的,還有幾處小積水,慶幸還有藍天。廣場邊便是多賀大社的二の鳥居,鳥居在低矮的房舍相襯下,顯得巨大許多,可惜有電線從後面劃過,煞了些風景。
直接,接著進入表參道繪馬通り。一路上沒有什麼人潮,。明明是星期六下午,也太清幽了。
繪馬通り從多賀大社前方橫過,是條橫向的表參道,穿過古色古香的房舍後,參道另一端的牌坊上掛著笑門兩字的大繪馬。紀念品、和菓子等店家大多在神社對面那一排,不過也沒什麼遊客。
多賀大社是日本最古老的神社之一,號稱近江第一大神社,也是滋賀縣規模最大的神社,主祭神是伊邪那岐命及伊邪那美命。
這兩位神祇是天照大神的父母,所以多賀大社一直與供奉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綁在一起。在日本日本的民俗歌謠《伊勢音頭(いせおんど)》傳唱著:「お伊勢参らばお多賀へ参れ、お伊勢お多賀の子でござる」,意思是「伊勢是多賀的孩子,如果去伊勢就不能不去多賀」,可見多賀大社與伊勢神宮有著深厚的淵源。看來下次得找時間去走走伊勢神宮,這也是我本來想帶外公去的地方,只是他好像對伊勢神宮沒什麼興趣,比較想去京都清水寺,不過也沒機會了就是了。
甚至有句俗語,「お伊勢七度熊野へ三度 お多賀さまへは月参り」,伊勢神宮參拜七次,熊野古道參拜三次,多賀大社則每個月都要去參拜,可見當時多賀大社在人們心中的重要性。
伊邪那岐命與伊邪那美命是兄妹是日本神話中創世的開始,這對兄妹是日本最早的夫妻,結合後誕生了日本國土及八百萬位神明。作為生命起源的父母,自古就作為長壽、結緣、辟邪之神,而深受人們信仰與崇敬。傳聞武田信玄曾向神祇祈求消災解厄,豐臣秀吉則是祈願延長母親壽命。
通過一の鳥居,便看到一座反橋(そり橋),橋的中央呈現相當高的圓拱,在水中的倒影有如太鼓,也稱為太鼓橋。相傳是豐臣秀吉於天正16年(1588年)捐獻一萬石,祈求病倒的母親大政所能痊癒,後來變造了這座反橋,又稱為太閣橋。
這橋實在太陡峭了,還是兩側繞過好了。
走進神門,參天的樹木圍繞在本殿身後,四周彷彿包圍在莊嚴神聖的氛圍之中。
在和銅5年(712年)《古事記》編撰出來之前,多賀大社相傳是古代的犬上氏祭祀祖神的神社。犬上氏是支配近江國東部的地方豪族,飛鳥時代天武天皇於天武13年(684年)制定出八色姓的姓氏支脈之一,是日本武尊之子 - 稻依別王的後代。
拜殿內正在進行祈禱儀式,光在外頭看都感受到一股神聖感。
古老神社內少不了表演能劇的舞台,而能舞殿旁邊有一顆壽命石。治承4年(1181年)年底,發生了南都燒討事件,平清盛的下令平重衡率軍討伐東大寺、興福寺等那些反抗平氏政權的寺社勢力。
當時已經61歲的淨土宗僧人俊乘坊重源,發願重建東大寺,在伊勢神宮進行參籠的17天閉居齋戒,祈求重建順利。參籠的某日,天照大神出現在俊乘坊重源的夢中,告訴他重建一事若想成功,就要延長你的壽命,去向多賀神祈願吧。在這之後,俊乘坊重源來到多賀神社參拜,在烙下的葉片上,看到蟲咬的痕跡,有如莚一字,拆解來看,就是廿與延兩字,為延長20年之意。得到天意的俊乘坊重源相當喜悅,繼續以年邁之身遊歷諸國勸募重建資金,歷經20餘年,建久6年(1195年),東大寺的大佛殿在源賴朝的列席下,終於重建完成。
相傳,俊乘坊重源為了報恩謝德,再次來到多賀大社,在神社境內一顆石頭上坐了下來,然後在睡夢中圓寂。
神門的右手邊,有著信眾祈願的繪馬,但照片被我拍糊了,就刪掉了。這裡繪馬的形狀是一支名為お多賀杓子的飯杓,祈求健康長壽。
這項傳統源自奈良時代元正天皇的養老年中,當時多荷神社的神官為天皇煮了祈求病痛早日康復的強飯,也就是用糯米蒸煮的飯,並用鵝耳櫪樹木作成杓狀,直接盛上強飯獻給天皇,天皇的健康就漸漸好轉,這個飯杓的象徵就一直流傳至今。
簡單參拜又走走晃晃後,來去買糸切餅,不過一踏出一の鳥居,黑壓壓的烏雲馬上就追了過來,招待我們一場濕背秀。
突如其來的大雨,逼得我們跑了起來,跑來本家糸切餅菱屋。雖然說神社對面的紀念品店也有賣,但看了介紹,不少日本人推薦表參道中間這間菱屋的味道。
年邁的老闆看著我們跑了進來,還沒等到我們開口詢問,就先遞給我們兩個糸切餅(ひしや)品嘗。在我們買了一盒糸切餅準備要離開時,順口問了能不能拍張商品的照片,老闆還很逗趣的問我們是要和老闆一起拍照,還是要跟商品一起拍照~
淋著雨跑回車站,先躲進站房避避雨!
站房內的售票窗口都拉下鐵捲門,是一座無人站,特殊節日要應付參拜人潮,才會有站務人員來服務。
多賀大社前駅與台鐵萬華站是姊妹站,因為萬華附近有座龍山寺,或許台鐵松山車站也可以考慮一下,慈祐宮的香火也是相當鼎盛呢。
不一會,雨停了,離下一班車還有很久的等候時間,來去車站另一側的全家便利商店打發時間。
P.S. 在全家便利商店的書架上,發現一本成語小冊子,裡面都用可愛的貓咪們來詮釋成語的意涵,很有趣,以致經過全家便利商店都匯進去找找這類的貓咪益智書~
從全家便利商店繞回來站前,藍天又出現了,這雨雲移動得有夠快,離去後在地上補了一些積水,留下鳥居的倒影。
返回彥根的電車上,看著西下的太陽,在暖氣的催化下,有點昏昏欲睡。
回到彥根駅東口的東橫INN,已經下完一場雨了,天空已洗淨,雲都飄到琵琶湖上了,看上去像彥根城背景的一座高山。
拉開窗,想說館方很貼心,在窗戶上幫我們標示彥根城的位置,走近一看,其實是消防隊進入口的標示貼紙,貼在窗戶上的位置,恰好指著彥根城~
入夜後,來到後面不遠處的壽司郎。本以為日本高中生舔醬油瓶事件之後,壽司郎的人潮會少許多,結果人潮慢慢,等30組號碼就等了一小時。
不過舔醬油瓶事件後,不確定是否全日本的壽司郎都調整了,但我們光顧的這間取餐方式改變了。輸送帶上不再有沒人點餐的握壽司,經過眼前的握壽司不是自己的,就是其他人點的。每個座位都對應一種顏色,我們的是紺的深藍色,點餐後拿取應輸送帶上底座標示對應色的握壽司。
一開始我們還習慣於台灣壽司郎的模式,看到喜歡的就拿,於是誤拿了兩盤別桌點的握壽司,說來真是慚愧!
回到飯店,來享用今天買的甜點~
先是印有彥根喵的紅豆糕點與銅鑼燒,琵琶湖蝦餅晚一點再說,迫不及待來吃糸切餅。
糸切餅,滋賀縣的傳統名物,外層是用大米磨成的穀粉製成,包覆內層的紅豆餡,因為很軟,要用線來切成一段段方便入口的大小,鹹鹹甜甜,非常好吃。
外盒上印著糸切餅的由來,相傳鐮倉時期北條時宗的時代,元朝忽必烈率蒙古大軍遠征日本,全國上下為此國難向神社佛寺祈願,突然颳起神風,將元寇戰船全部吹沈,僅有三人生還。據說,當時多賀大社製作了蒙古軍的旗幟,將其剪碎並埋入土中,以祈求日本戰勝。後來這裡的居民便將麻薯作成蒙古軍旗的樣貌,用弓弦切斷,以此方式仿效,便是糸切餅的起源。
可惜的是,糸切餅的賞味期限只有一天,非常的短,只能當天吃掉,沒辦法帶回台灣。不只如此,因為用大米做成的外皮,在夏天會變得太軟,很難切,所以糸切餅是冬天限定的名物,這次能吃到,真是太幸運了!
隔日,天空一片晴朗,日本的氣象果真不會讓人失望,昨天果斷放棄是對的,這就往車站西口出發,來去彥根城吧~
來到昨天回頭的路口,這裡是彥根城中堀與外堀間的區域,外堀在二戰後被填平,跨過中堀就近到二之丸。還記得2006年的4月初,論文的問卷才剛回收,就揪了同學們團報名古屋加上京阪神的賞櫻團,其中一站就來了彥根城,現在想想,這樣拉車的距離也挺遠的。
倒是忘了那時候有沒有看到櫻花,倒是記得遊覽車在這路口旁的停車場放我們下車,天空下著毛毛細雨,導遊叫我們自己逛,一路直直走就可以進城了。
這裡種著一排整齊的松樹,是在彥根藩第2代藩主井伊直孝的時代所種植,一共種了47株,取其文字稱為いろは松,現在剩下32株。
進入二之丸的佐和口,另外還有京橋口與船町口。佐和口兩旁的多聞櫓,相傳是從石田三成的佐和山城移築過來,現在所見都是經過復元的樣貌。
郵筒上頂著彥根城的天守,沉甸甸的感覺。
表門是現在彥根城的出入口,表門橋旁放著今天彥根喵出陣的時間與地點,下午場是在天守前廣場,看來是看不到這場了,只能去夢京橋商店街四番町的中午場了。
屋形船在平靜的內堀上航行,櫻花滿開的時候一定很熱門。
彥根城可以說有兩個正門,表門在內堀包覆區域的東南側,大手門則在另一邊的西南側。在建造彥根城時,西向的大手門是規劃監視豐臣政權的西國大名與警護京都為目的,在大坂之役後,這項功能消失了,於是打造了東向的表門,用來迎接幕府的使者。而我們走過來表門的這段路,也是藩主在江湖時代參勤交代、著城到來的路線。
拿出百名城集章書,寫說戳章擺在表門的門票販售處,觀望一下四周,沒有找到。算了,先買入場門票,說不定放到天守那邊去了,先進去再說。
售票櫃臺對面是表御殿,在昭和62年(1987年)紀念市制50周年,將其修復作為彥根城博物館,能舞台在表御殿內,井伊直政的朱漆塗紺糸威桶側二枚胴具足也館內在展示,可惜我們時間不足,既然無法細細品味,不如留到下次。
驗票後,一開始就是陡坡,多年前的印象中可沒有這一段爬坡啊!昨天連騎三天單車堆積的乳酸也還沒消退啊!就當作是接近這座國寶五城,又是現存12天守的考驗吧!
爬上階梯就會看到天秤櫓,以及與之連結的廊下橋。
天秤櫓是從長濱城移築過來的。長濱城是原本是羽柴秀吉的居城,之後由柴田氏、山内氏、内藤氏先後擔當城主,在大坂之役後的元和元年(1615年)後廢城,大部分的建材都拿來蓋彥根城。
從廊下橋穿過,爬上階梯跨過廊下橋,準備進入天秤櫓。
天秤櫓以廊下橋為中心,左右對稱。當時的設計,如果橋斷了,攻城的敵軍就要從堀切爬上石垣才能進入本丸了。我們則是被廊下橋前面的紀念品店阻礙去路,在那個有彥根喵束口袋的扭蛋機前停留不少時間,消耗我們許多硬幣。
紀念品店所在的平台,稱為「鐘の丸」的曲輪。據說在築城之初,這裡設有鐘樓,但是鐘聲傳不到北側,無法發揮效用,所以被遷走了。後來設立了大廣間,之後也被遷移到江戶去了。
天秤櫓有開放參觀,就來看一看吧~
天秤櫓是左右轉角設有二層二階角樓的多聞櫓,通往樓上的階梯不開放,
天秤櫓東側的窗外能夠看見表御殿複雜的建物;南側窗戶可以俯瞰堀切,利用ㄇ字型的設計,防禦正面與側面來襲的敵人。建造彥根城時期,仍需防著豐臣政權與西方大名,不過等到彥根城全部竣工之際,豐臣政權早就隨著大坂之役陷落,江戶幕府的天下已定,已經沒有來襲的敵軍,再來就是2百多年後的維新了。
穿過天秤櫓後,又是爬坡石階,石階的上方是太鼓門櫓,旁有聽鐘庵與時報鐘。
太鼓門櫓是進入本丸的最後一道門櫓,據說也是從佐和山城移築過來的,因設有太鼓而得名。
穿過太鼓門櫓,爬上石階,可以看見太鼓門櫓的入口,可是入內參觀要脫鞋,就懶得進去了。
目前本丸還沒什麼人潮,天守沒人排隊,趕緊入內參觀~
不免俗,一開始就是很陡的階梯招待,不小心還會頂到上方的木柱。
彥根城算是一座很新的城,在慶長5年(1600年)的關原之戰後,立下戰功的井伊直政以18萬石轉封近江國佐和山,西軍敗將石田三成的佐和山城成為井伊直政的居城。但是井伊直政並不喜歡佐和山城,於是移居磯山城。
身為德川四天王的井伊直政,自小就與德川家康有不小淵源,也是井伊氏首位大名。井伊氏是遠江國井伊谷(現今的靜岡縣濱松市),以追隨源義朝的士兵身分,首次出現在歷史記載上,之後在南北朝的爭亂下,敗給了今川氏,成為今川氏的家臣。
井伊氏第20代當主井伊直平,井伊谷城城主,是後來德川家康的正室築山殿的外祖父。井伊直平有四個兒子,繼任第21代當主井伊直宗再攻打三河國田原城時陣亡。次男井伊直滿與四男井伊直義遭到小野政直向今川義元的饞言陷害,被今川義元殺害。五男井伊直元早已病死,於是由井伊直宗的長男井伊直盛繼任為第22代當主。
井伊直盛在桶狹間之戰時陣亡,井伊直滿的長男井伊直親繼任為第23代當主。但井伊直滿與松平元康(德川家康)勾結謀反,與織田信長暗地內通,遭到小野道好告密後被殺害。
此時,井伊直滿的兒子虎松,也就是井伊直政,年僅2歲,而井伊家又不能沒有繼承人,於是由第22代當主井伊直盛的女兒,擔任虎松的後見人,改名直虎,並以女地頭自稱,成為井伊家有實無名的家督,成了戰國時代少見的女城主。
井伊直政的父親被殺後,與母親逃離井伊谷,改嫁豪族松下清景,但受到今川氏的追殺,在三河與遠江兩地四處移居。
直到天正3年(1575年),14歲的井伊直政(當時名為松下虎松),遇到在濱松城下鷹狩的德川家康,德川家康念在築山殿有井伊氏的血緣,再加上井伊直盛在桶狹間之戰的照顧,還有井伊直親曾為自己而死,於是收了井伊直政作為小姓,允許虎松恢復舊姓井伊氏,處死了讒言陷害井伊氏的小野道好等人,為井伊滿門族人報仇,讓井伊直政重獲井伊谷城。
井伊直政跟隨德川家康征戰,在滅了武田家後,德川家康效仿武田信玄,組建了一支精銳輕騎的赤備隊,交由井伊直政指揮,從此有了赤鬼井伊的稱號。
西南面一馬平川,突起的矮山是荒神山,遠一點是安土城的安土山與觀音寺城的繖山。
琵琶湖面從西面到北面展開,是前幾天我們環完的北湖,有點不太真實的感覺。
西北面遠方白著山頭的是伊吹山,百名山之一,馬上認真研究一下路線與交通,看來夏天有來米原,可以安排一趟。
關原之戰後,德川家康積極地去除石田三成的政治風格,將井伊直政轉封近江國佐和山,井伊直政也準備以彥根城取代原有的佐和山城。只是井伊直政拜領佐和山城僅僅2年,因關原之戰被島津軍的柏木源藤以鐵砲擊中的舊傷復發,於慶長7年(1602年)病逝。
井伊直政有兩個兒子及一個女兒。長男井伊直勝的原名是井伊直繼,繼任家督後,也接下了彥根城的築城計畫,於慶長8年(1603年)選定琵琶湖畔的彥根山,開始建造彥根城。彥根山別名金龜山,因此彥根城也有金龜城的別稱。
由於彥根城位於極為重要的軍事要地,可藉由水路迅速往返京都,又在中山道與北國街道的要衝,於是天下普請7國12大名前來築城,不惜拆解附近城池與寺廟來取得建材,以加速趕工。佐和山城就是距離最近的解體城池之一,據傳天守就是拆了京極高次的大津城作為建材。
慶長11年(1606年),彥根城天守竣工,井伊直繼入城,此時的直繼照理該是彥根藩的第2代藩主,但仍被認定為佐和山藩藩主。這是因為接任家督時年紀太輕,政務倚賴家老定奪,個性又剛烈,再加上體弱多病,從未親上戰場,無法駕馭重臣,於是被德川家康分封到上野安中藩,之後又改名為井伊直勝。
井伊家家督改由在大坂之役跟隨德川家康出征的弟弟井伊直孝繼承,而女兒政子嫁給了德川家康的四男 - 松平忠吉,尾張清洲藩藩主。
彥根城的三期工事在元和2年(1616年)全部完工,御殿也在這時期完成。
天守內放了一尊井伊直弼的木雕像,若將井伊直繼也算入彥根藩主的名列,井伊直弼是彥根藩第16代藩主。時序來到幕末,井伊家已經從小姓爬到了幕府大老的地位,但自從美國黑船來航引起日本國內極大混亂後,任職幕府大老且主張開國的井伊直弼,槓上了主張攘夷的水戶藩主德川齊昭,也就是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的生父。
井伊直弼在派系政爭佔了上風,鎮壓反對勢力,大舉逮捕水戶藩為首的攘夷志士,取得天皇偷偷詔令水戶藩去誅滅自己的《戊午密敕》,以安政大獄的政治事件翦除異己,進而引發安政7年(1860年)的櫻田門外之變,在井伊直弼準備進江戶城謁拜的時候,埋伏的17名脫離水戶藩的武士及1名薩摩藩士,擊殺了井伊直弼。這次事件後,攘夷派更是激化成倒幕派,為幕府滅亡的遠因。
彥根藩與水戶藩更是水火不容,一直到明治百年後的昭和43年(1968年),在敦賀市的調解下,兩市締結為姊妹市,而當時的市長就是井伊直愛,井伊直弼的曾孫。兩市互贈友好信物,水戶贈與偕樂園著名的梅花,以及春秋兩季開花的二季咲櫻;彥根將彥根城的黑天鵝贈與給水戶,養於偕樂園的千波湖。
天守的東側有個著見台,以前有座二層二階的著見櫓,從這可以眺望東面遠山,剛剛在天守隔鐵網拍伊吹山拍得那麼辛苦,這裡輕鬆多了。
下方是玄宮園,左方是井戶曲輪與西之丸,可以見到高聳的城郭。即便彥根山海拔僅有50m,連郭式的平山城,但爬起來還是挺累人的。
彥根城的天守是3重3階再加地下1階的複合式望樓型天守,外觀採用大量的破風,千鳥破風、切妻破風、唐破風、入母屋破風,再加上梅鉢懸魚,在藍天的襯托下,顯得更加優雅,破風一條條弧形就像飛雁,在藍空飛舞。
想找些有櫻花枝條來陪襯,一來綠葉已發芽,二來前景太雜亂,沒什麼好的拍攝點,放棄。
水堀也不夠大,只能拍到天守屋脊。
走到西之丸,最北側是三重櫓加上L型兩翼的多聞櫓,從這裡看出去,西南面是荒神山、安土山、繖山,還有沖島的蓬萊山尾山;西北面能夠看見琵琶湖中的多景島。
下山改走本丸與西之丸之間的黑門,這裡就比較少遊客了,從這裡下去可以連通玄宮園,還是說大家都只走彥根城而已,不想去玄宮園走走?
黑門這一側的石垣看上去就粗曠許多,草皮也令人想在上面打滾~
進入明治時代,廢藩置縣,城池的功能盡失,雖然彥根城逃過了廢城令,改由陸軍省的管轄,但與多數在陸軍省之下的城池一樣,沒有經費維護,只能放置任其老壞,最後賣給民間。
原本彥根城也將面臨交給民間,然後將其拆除的命運。在明治11年(1878年)明治天皇行幸彥根之時,當時的參議 - 大隈重信,後來的內閣總理大臣,向天皇建言,於是彥根城在明治天皇的命令下,保存了下來。
跨過內堀的黑門橋,堀內只見兩隻白天鵝,沒有黑天鵝的蹤影。
首先進到樂樂園,在過去被稱為槻御殿,槻御殿的庭園是槻之御庭,現在是玄宮園。
槻御殿是井伊家的下屋敷,是第5代藩主井伊直興於延寶5年(1677年)開始建造,兩年後的延寶7年(1679年)完工。到了江戶後期,第14代藩主井伊直中為了作為隱居之用,於文化10年(1813年)重新整建,將屋敷與庭園合併,改名樂樂園。
據說在打造玄宮園與樂樂園時,參考了唐玄宗離宮庭園的設計,融入了中國瀟湘八景,也就是湖南湘江流域的八大景色,以及近江八景,造就眼前這座林園近山的迴遊式庭園。
最經典的一景,我想大概就是從池畔邊仰望彥根城天守的這一幕,高大莊嚴的天守下方,是文人雅士醉情湖畔的茶室、臨池閣及鳳翔台。
池中漣漪不斷,波動著天守的倒影。
走出玄宮園,沿著內堀走回表門橋,繞了一圈,完全沒看到蓋章處。離彥根喵出陣的時間所剩不多,趕緊問表門橋旁的志工,這才得知,戳章移到彥根市開國紀念館擺放了,就是一早來時穿過佐和口的右手邊的多聞櫓。
氣喘吁吁的跑上樓蓋章,編號50號的彥根城,就收下啦~
簡單快速瀏覽一圈,其中用樂高堆砌的彥根城天守,一般樂高玩家要自己搭建一座的話,不曉得要噴多少錢去買這些磚呢。
蓋完章,跑回表門橋,繼續順著內堀,趕場去四番町的夢京橋商店街。
經過西鄉屋敷長屋門,從昔日的京橋口跨過中堀,前去四番町。
四番町スクエア與彥根駅前的店家是完全不同的樣貌,首先與彥根城連接的夢京橋城堡大道,眼前整齊筆直的矮房舍,白壁黑格子又切妻屋頂的町屋風貌,讓剛從彥根城走出來的我們,彷彿被帶回江戶時期城下町的歷史中。
這裡曾經是昭和30、40年代的商店街,熱鬧一時,卻漸漸被車站前的大型商店及市郊的購物中心所取代,為了振興四番町,所以重新規劃了一番。轉進四番町スクエア,風格轉換成充滿大正浪漫風格的街道,這個曾經稱為「彦根の台所」的商店街,有了新的風貌。把彥根喵的表演拉來這裡,大概也是想多拉一些人潮過來~
入口處有小僧與小白貓的故事,嗯~日文讀起來有些吃力~我懷疑是在講彥根喵穿起甲冑前的故事,但不確定~
來到彥根喵出陣的表演會場,現場聚集好多小朋友,聽不懂日文的我們,還是去2樓趴在露臺護欄上面看就好。
扭扭跳跳,與小朋友、大朋友互動,表情可愛就贏了,圈了很多粉絲~
足足表演半小時,彥根喵退場~
有小朋友上前攔阻彥根喵去路,一定是受了什麼委屈~
走回斜對面的彥根觀光協會的屋內,出陣表演結束,當以為人潮會散去,結果人潮都湧入表演會場後方的彥根喵商品專賣店!把小小的店,擠得滿滿的,結帳排隊人龍長長長!
慢慢走回彥根駅,搭上琵琶湖線的電車,拿出前幾天在惠美壽莊旅館前面販賣機買的哥吉拉能量飲,紅蓮哥吉拉與戴斯特洛伊亞,有夠霸氣,但希望能防止自己睡過站。
下一站,往京都移動囉~
貓來搶錢,當然不能縮手,補上彥根喵商品專賣店入手的彥根喵汽車前檔遮陽簾,夠酷吧~
(不知道腦子突然少了哪根筋,或是突然斷了哪根理智線,才衝動入手這個摺完還是很長的遮陽簾,一路帶回台灣....)
連小白都充滿疑惑的看著我@@
2023.04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