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宮城追櫻:仙台城.烤牛舌「伊達の牛たん本舗」

這一趟的百名城,一路從函館五稜郭,來到東北的盛岡城、多賀城,戳章入手蠻多的,大有收穫。另外還有續百名城的白石城、櫻花滿滿的船岡城跡,可惜就差趕著去松島搭船而放棄的石卷城跡。最後的最後,就用東北霸主伊達政宗的據點仙台城作收尾!
(其實是被其他人的行程排擠到最後的最後)
IMG_9288

搭著仙山線從山寺回到仙台駅,連午餐也沒去想,馬上換搭地下鐵東西線,奔往國際中心駅。畢竟晚上7點的飛機,時間剩不多,要吃什麼到仙台城內再說。
IMG_9208

IMG_9210_stitch

國際中心駅離以前的仙台城並不遠,位置在以前城外武士屋敷的區域,南面的仙台國際中心大約就是過去水澤伊達家的屋敷,與水澤伊達家隔著馬路對望的,是白石城片倉小十郎的屋敷,也就是現在的仙臺綠彩館。

我們從西出口1出來後,順著馬路往南行,馬路的另一側,是東北大學川內校區,是昔日幕府對仙台租稅徵收的戡定所,以及仙台城二之丸。
IMG_9212

馬路還沒走到底,已經開始爬坡了,來到T字路口,斜度又更陡了!

雖然仙台城是座平山城,但比我預期的還要吃力一些,但是除了走路之外,我們好像也沒有甚麼其他選項,頂多就是選擇從比較遠的大町西公園駅走過來,經過看夜櫻的西公園,跨過廣瀨川上名為大橋的大橋,來到這個T字路口,也就是大手門前方,便是昔日進城的主要路線。
IMG_9215_stitch

從大橋過來,進入仙台城之前大手門,道路左右兩側有多聞塀及脇櫓,多聞塀是仙台城唯一現存的建物。
IMG_9213

脇櫓在昭和6年(1931年)被指定為國寶,在昭和20年(1945年)的仙台大空襲中遭到祝融,付之一炬。如今看到的脇櫓,是昭和42年(1967年)重新建造的建物,但大手門就沒有再建造了。
IMG_9217

IMG_9218

大手門沒了,取而代之的是支倉常長的銅像。支倉常長是伊達家的家臣,曾隨主公伊達政宗鎮壓鎮壓葛西大崎一揆的暴動,以及侵略朝鮮的慶長之役,他的命運從出任歐洲大使後有了轉變。

16世紀末,西班牙發現了經菲律賓至中國與新西班牙(現今的墨西哥)的新航線,但因為惡劣的海象,商船常在日本海岸附近失事,因而與日本開始了接觸,並把天主教信仰帶入日本。

慶長16年(1611年),塞瓦斯蒂安·比斯凱諾(Sebastian Vizcaino)在新西班牙總督路易斯·德維拉斯科(Luis de Velazco)的同意下出任大使抵達日本,藉機探尋一座位在日本東邊的金銀島。但比斯凱諾找尋金銀島的任務在暴風雨的襲擊下失敗,負傷回到日本,江戶幕府便下令伊達政宗打造一艘大型帆船,將比斯凱諾一行人送回新西班牙。
IMG_9214

有一說指出伊達政宗試圖拉攏西班牙,以達成軍事同盟來推翻幕府,因為此時幕府已經對天主教漸漸產生戒備與抵制。無論伊達政宗背後的目的是否真如此說,終究是派了支倉常長,率使節團前往西班牙交涉通商貿易。

支倉常長從慶長18年(1613年)出使歐洲,成為最早被派往歐洲的日本使節之一,雖然通商貿易的交涉以失敗告終,但他在義大利羅馬期間受洗為天主教徒,成為被羅馬授予市民權及貴族地位的第一位日本人。

但支倉常長余元和4年(1618年)返回日本,一切變了樣,當時的幕府早已開始清除天主教在日本的影響力,仙台藩也仿效幕府壓制教徒,最後於元和8年(1622年)鬱鬱而終。繼任家督的支倉常賴被發現家臣有基督徒,被仙台藩問罪斬首,支倉氏因此沒落。直到200多年後,明治政府派出岩倉使節團訪察歐美後,支倉常長這名字才又被後人重視。
IMG_9219

IMG_9220

中門是從大手門通往本丸的道路所設置的第二道門,也稱為寅門。中門因為老舊損毀,在大正9年(1920年)拆除,據說拆掉的木材拿去建造第二師團長官官邸的大門,也就是現今的宮城縣知事官邸。
IMG_9223

IMG_9224

通往本丸的這條路,很直接,就是一直爬坡。從大手門到中門之間,東面是昔日的三之丸(現今的仙台市博物館),三之丸北面有五色沼,東面有長沼,外側更有天然的廣瀨川作為外堀。

西面過去是一座中島池,與五色沼及長沼形成環繞仙台城三面的內堀。中島池的另外三面被茂密的自然林圍繞,稱為御裏林,在江戶時代不但禁止砍伐,還禁止進入,並且在山谷與山脊的地形上,挖掘溝渠且構築土壘。
IMG_9226

繼續往本丸前進,這一路上沒有其他人,眼看一輛又一輛車從我們身邊飛馳而過,我們就像攻打城池的足輕,苦命爬著眼前愈來愈陡的坡道,好在有特別規劃人行步道,沒有與車爭道的壓力。

話說,仙台城是在關原之戰後的隔年,慶長6年(1601年)開始普請建造,慶長8年(1603年)伊達政宗遷入仙台城,這一年也是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將軍,開啟江戶幕府的年代。因此,仙台城在整個江戶時代未遭戰火襲擊,反而是在二戰期間,被盟軍空襲中受損。
IMG_9229

IMG_9231

IMG_9232

伊達氏自古以來就在東北地帶活耀,最早追朔至鎌倉時代,初代中村朝宗是一位法號為常陸入道念西的和尚,藤原北家山蔭流的中村氏,父親中村光隆,母親是源為義的女兒,源為義又被稱為六条判官與陸奥四郎,是源賴朝的祖父,因此與源家關係深厚。

結婚生子還俗後,女兒大進局成了源賴朝的側室。在源賴朝征伐藤原氏的奧州合戰中,朝宗率四個兒子加入源賴朝軍,戰後論功行賞獲賜陸奧國伊達郡,因而改姓伊達,伊達朝宗成為伊達氏始祖。
IMG_9233

IMG_9234

不一會,繞過一個髮夾彎,來到本丸北壁石垣下方。石垣的斜面帶有弧度,線條相當優美。解說牌的圖示寫著石牆從內到外共分三期建構,最高處有17公尺高,再加上東面就是垂直的絕壁,古時足輕看到如此難攻的城池,一定相當絕望。
IMG_9236

IMG_9237

建造仙台城的獨眼龍伊達政宗,是伊達氏第17代,出生地在米澤城。米澤城位在陸奥國隔壁的出羽國,原本屬於長井氏的城池,到了南北朝時代,伊達家開始向外擴張勢力,由第8代家督伊達宗遠與第9代家督名字同為伊達政宗,父子一同擊退長井廣房,消滅長井氏後,此後米澤城所在的出羽國置賜郡便納入伊達氏的統轄之下。除此鞏固既有領地之外,伊達政宗大力發展與足利幕府的關係,在朝廷內鬥的南北朝時代,擊退了鎌倉公方,領地大勢擴張,成了伊達氏中興之祖。

到了室町時代,在第14代家督伊達稙宗透過聯姻及過繼子女的政策外交下,伊達氏的勢力來到了高峰。但這樣的政策遭到長子伊達晴宗的反對,反目成仇,舉兵反抗,跟伊達有姻親關係的領主全數捲入其中,稱為天文之亂。

這場為期6年的伊達家內鬥,在足利幕府介入之後下命停戰,逼著伊達稙宗交出家督之位,伊達晴宗繼任第15代家督,居城從桑折西山城遷至米澤城,伊達家的勢力版圖卻徹底崩潰,也導致東北長期戰亂。
IMG_9238

沿著北壁石垣,邊走邊思索著能如何爬上這帶著弧形的斜面,突然一座銀白色的鳥居出現,看來本丸的入口到了。鳥居是宮城縣護國神社得表參道大鳥居,建在昔日進出本丸的詰門,詰門左前方是御城門,只是這條表參道,可是既不直,也不平緩。
IMG_9242

IMG_9244

IMG_9245

伊達晴宗繼位後,也步上了婚姻外交及入嗣政策之路,對於敵對的相馬氏,也在主戰及主合的立場上,與次子伊達輝宗鬧不合,同樣愈演愈烈,反目成仇。鄰近大名擔心天文之亂再次重演,力勸雙方和解,最後伊達晴宗讓位,伊達輝宗接任家督。

伊達輝宗面對國內外的嚴峻環境,一邊交戰,一邊議和,一邊締結友好,一邊鞏固內部,將近20年的努力,伊達家的勢力又如日中天,成為南陸奧的霸者。伊達輝宗因為妹妹彥姬的丈夫蘆名盛隆,過度愛好男色而被殺害,留下襁褓的幼嬰,於是藉此契機,將家督讓位給兒子伊達政宗。
IMG_9247

IMG_9246

IMG_9248

踏上本丸第一件事,當然是來蓋章。

仙台城百名城戳章放在走進鳥居,爬上兩段階梯後,左手邊的仙台城見聞館內。見聞館的位置是以前大廣間旁的能舞台,以往走訪的城,往往都與肅穆莊嚴連上等號,很少會想到本丸內會有能舞台,這大概是伊達政宗愛好能樂又擅長太鼓的關係吧。
IMG_9255

IMG_9256

IMG_9257

伊達政宗出生於永祿10年(1567年),是伊達輝宗與正室義姫所生的長子。義姫是最上義守的女兒,最上義光的妹妹。最上氏的勢力在出羽國,以山形城為居城,與伊達氏也是分分合合,靠著姻親關係勉強維持和睦,直到江戶時代被改易,減封到近江大森。

伊達政宗。幼名梵天丸,元服後取名伊達藤次郎政宗。按伊達家過往的慣例,會向京都的足利將軍一字拜領,也就是君主賦予臣子一個字,來表明自己的身分與關係,但因為當時足利義昭被織田信長驅逐,就沒有像將軍索取昭字,而用第9代家督中興之祖的政宗來命名,希望他能振興伊達家。
IMG_9273

IMG_9274

伊達政宗小時候得了天花,5歲時右眼失去視力,容貌變醜,失去母親義姫的寵愛,性格也變得乖僻、內向,被母親與部分家臣認為不適合繼任奧州要職。

由於義姫比較寵愛次子小次郎,也就是伊達政道,甚至有兄弟爭奪家督的流言。後來伊達政宗繼承家督,在出陣小田原之前,受義姫之邀走訪黑川城,卻遭義姫在膳食中下毒。然而,毒殺未成,對立來到頂點,逃過毒殺的伊達政宗,將小次郎斬殺作為報復,義姫害怕也遭到毒手,躲回最上氏統領的山形,晚年修復關係後,才又回到仙台。
IMG_9259

IMG_9260

伊達政宗打造仙台城前,先是以出生的米澤城為居城,也有一說是在館山城出生。繼任家督之後,無視豐臣秀吉的惣無事令,發動摺上原之戰,討伐蘆名義廣,攻破黑川城(現今的若松城)。蘆名氏被消滅後,伊達政宗將居城從米澤城遷至黑川城,伊達的勢力滲入整個會津及奧州,創建伊達氏史上最大的勢力版圖,卻也引起豐臣秀吉的不滿。

之後,豐臣秀吉號召大名圍攻後北條氏的小田原城,伊達政宗姍姍來遲;又在協助蒲生氏鄉平定葛西大崎一揆,被懷疑與與一揆軍有內通,於是遭到豐臣秀吉減轉封至岩出山城。
IMG_9268

IMG_9269

德川家康為了拉攏伊達政宗加入東軍,與伊達政宗簽訂「百萬石御墨付(百万石の御墨付)」也就是戰勝後會加封伊達政宗領地,將原本被豐臣秀吉沒收的舊領地歸還,到時領地將增加到超過百萬石。

雖然這在伊達政宗的有生之年都沒兌現過,有可能是因為德川家康對仍抱著警戒心,畢竟這位野心勃勃的獨眼龍,是抱著"爭奪天下的打算"、"有朝一日或許會與德川家爆發戰爭"的考量下,打造出最堅固的仙台城。
IMG_9265

IMG_9266

在伊達政宗建造仙台城之前,仙台城的位置上就已經存在一座名為千代城的城池,也因此仙台的古名為千代。相傳,千代城從鎌倉時代末期就存在於此,一直到室町時代中期都作為島津陸奧守的居城。天文之亂爆發,國分氏在奧州戰亂之際,一邊與伊達氏協調,一邊推進領地,入駐千代城,後來與伊達政宗對立而逃走,千代城廢城。

千代城的命名源自興建的位置上有千尊佛像,也有說是希望城池能繁榮昌盛數千代。千代城的地理位置相當優越,就如一路走上來所見,東面有斷崖與廣瀨川,西面有茂密的御裏林,南面有稱為龍之口的溪谷(竜の口渓谷)。
IMG_9261

IMG_9262

IMG_9263

IMG_9264_1

在豐臣秀吉對伊達氏的圍堵政策下,岩出山城成了伊達政宗的居城,一待就將近20年。文祿5年(1596年)伊達政宗攻陷千代城,關原之戰後,岩出山城在伊達政宗整個領地內,太過偏北,於是看中千代城這個交通要道的位置,陸路有東海道從常陸國沿著太平洋沿岸延伸的海道,連接從東山道進入奧州的山道。海陸則北有廣瀨川,南有名取川,兩川匯流後在閖上注入太平洋。

慶長6年(1601年)在這座青葉山丘陵上,打造出一座易守難攻的平山城。用阿伊努語中廣瀨川的發音(也有說是河川入口的發音),將其取名為仙台,並有青葉城的雅稱。
IMG_9267

IMG_9271

IMG_9272

看完見聞館內的大廣間模型與資料,現在來外面看看實際場景。古時穿過詰門及御城門後,就是仙台藩藩主處理政務的大廣間,也是藩主與家臣會面的地方,是本丸御殿中的主要建築物。

據考證,大廣間相當華麗,慶長15年 (1610年)建成,面積可撲滿430張塌塌米的大型建築,除了藩主的上段之間,更有獻給天皇及將軍的上上段之間,只是天皇與幕府將軍都沒有來訪過就是了,如今只剩下地面上的基石。
IMG_9250

IMG_9251

IMG_9252

IMG_9253

見聞館的後方,也就是北壁石垣的上方,有座石垣修復的紀念碑,並且在見聞館一側,展示伊達政宗築城時期與第4代藩主伊達綱村時期石垣崩落重新修復的兩種不同工法。
IMG_9275

IMG_9279

IMG_9278

IMG_9280

東面石垣與北面石垣的邊角上,昔日有座艮櫓。東面地形是斷崖的關係,居高臨下,視野相當的好。除了大廣間外,東面的懸崖峭壁上,有一間與京都清水寺懸造相似的建物,數寄屋式書院式建築,用來接待賓客,據說在元和2年(1616年)倒塌,現在已經都不存在了。
IMG_9333

IMG_9281

在慶長18年(1613年),塞瓦斯蒂安·比斯凱諾(Sebastian Vizcaino)乘坐仙台藩建造的聖胡安包蒂斯塔號 (サン・ファン・バウティスタ号)回國,與同行出任大使的支倉常長談到仙台城,讚賞這座城是日本最厲害、最堅固的城池之一,深川圍繞百身長懸崖,橫越陡峭懸崖的嚴山而建,規模大小與江戶城相同,家屋的結構更是凌駕於上,遠方還能遙望數公里的海岸線。

如今樓房林立,海岸線已躲了起來,能看到的遠方就是眼前的仙台市中心了。
IMG_9282_stitch

IMG_9285

伊達政宗時期的仙台城,只有建造本丸及西之丸,除了暗門之外,出入口僅有一處,由於山上與山下聯繫不便。在伊達政宗過世後,繼任家督的二代藩主伊達忠宗,在山麓平坦處建造二之丸,隔年便將住所移至二之丸,政務也移了過去,漸漸地,二之丸就成了仙台城的中樞。

有趣的是,仙台城雖然有天守台,但為了不引起德川幕府的猜忌,始終沒有建造天守閣。天守台的位置在護國神社的區域內,禁止進入,無緣一睹樣貌。
IMG_9284

IMG_9276

有位穿著古裝的人物,在伊達政宗的銅像附近晃來晃去的,走近一瞧,原來是伊達武將隊的片倉景綱。

等等!你不是白石城城主,怎麼跑來仙台城蹓躂。話說,你的主公也跑去蹓躂了,我前天才在田代島看到帶著粉絲出遊的伊達政宗。
IMG_9286

11111111

伊達政宗騎著馬的銅像,身著五枚胴盔甲,不對稱金色月牙的三日月兜,威風凜凜,頗有氣勢,雖然失明從此紮起眼罩,有了獨眼龍政宗的稱號,但囑咐下人畫他的時候,一定要畫上雙眼,所以銅像也不例外。

這座伊達政宗騎馬像是昭和10年(1935年)紀念伊達政宗逝世300年,由雕刻家小室達以慶長6年(1601年)伊達政宗騎著馬進入初竣工仙台城的樣貌所製作。

二戰時期,資源吃緊,軍需生產的金屬在國家總動員法下,這座銅像也難逃上繳回收的命運。現在看到的是第二代的騎馬像,是昭和39年(1964年)在仙台市民的要求下,以原本的石膏模重新鑄造,在東京奧運開幕式的前一天揭幕,伊達政宗騎馬像再次矗立在仙台城上。
IMG_9287

IMG_9295

在初代騎馬像被充公後,用了一尊由雕刻家柳原義達製作的伊達政宗公平和像取而代之。在二代騎馬像復元後,移至岩出山城擺放。二代騎馬像的原型試作品,則是放在岩沼市竹駒神社的馬事博物館內。
IMG_9293

騎馬像附近有一座高度更高的昭忠碑,紀念自明治初期士族大規模叛亂的佐賀之亂、西鄉隆盛發動最後一場內戰的西南戰爭、簽訂馬關條約獲得遼東半島、台灣、澎湖的日清戰爭(又稱甲午戰爭),那些明治新政府軍及陸軍第二師團的陣亡將士。

紀念碑的正前方是鵄的鳥像,《日本書紀》這本記述神代至持統天皇時代的正史中,是帶領神武天皇軍隊取得勝利的金鳶。原本鳥像佇立在紀念碑上方,因為地震掉落,所以就放置在紀念碑前方。


IMG_9296

IMG_9298

本丸上面已經沒有什麼當時留下來的建築物,據說大部分的建築物保留到江戶末期,之後就被意外或戰爭的大火燒毀。本丸南側的部分被認為是奧的建物,雖然有與大廣間相連,但是屬於藩主私人的空間,現在已是青葉城資料展示館,還有就是伊達牛舌本舗青葉城店
IMG_9301

IMG_9312

青葉城店下午3點就打烊,離打烊還有半小時多,在1樓商品販售區詢問了一下,還是願意供餐,便領著我們到2樓用餐區。
IMG_9302

IMG_9305

店內已經沒有其他客人,我們可算是包場了,烤台飄出的香味更是明顯,靠著山寺的蒟蒻丸子與霜淇淋撐到現在,早已飢腸轆轆的我們,三兩下就將眼前的牛舌完食。
IMG_9303

IMG_9304

青葉城資料展示館再往南,便是本丸的埋門。埋門也沒有遺跡了,現在是座鳥居,外側規畫成停車場,再過去,就是險峻的龍之口溪谷。
IMG_9309_1

青葉城資料展示館內有仙台城與大廣間的CG電腦特效影像,但我剛剛把額度都用在烤牛舌加量上面,沒錢買票看了,只能翻翻伊達武將隊的月刊。
IMG_9300

IMG_9311

IMG_9306

IMG_9307

館外有介紹城牆的石頭是如何從巨石分割成一塊塊方正可堆疊的石頭。也有大手門的重建復元聯署,不知道外國人的簽名會不會被列入計票,總之先簽再說。
IMG_9314

根據令和2年(2020年)的調查發現,與大手門相連並在昭和42年(1967年)重新建造的脇櫓,與空襲燒毀前的樣貌不同,因此預計在2030年的時候拆除,與大手門一起重建。
IMG_9315

供遊客合影拍照的人物立牌,伊達政宗的臉部上還多做了一個眼罩,遮住遊客的右眼,到是挺逗趣的。
IMG_9308

伊達政宗創下比父祖輩更大的版圖,有著東北第一霸主的名號,這股東北崛起的勢力,假如早生個20年,說不定天下真的是伊達政宗的囊中物。

江戶時代的伊達政宗,努力打造仙台,積極加強與幕府的關係,奠定仙台藩在幕府的地位,在外樣大名中,僅次於百萬石的加賀藩前田氏,以及稱霸九州擁有77萬石的薩摩島津氏。仙台藩石高62萬石,除了第4代藩主伊達綱村年幼繼位,引爆寬文事件的伊達騷動,之後便相安無事直到幕末。
IMG_9318

IMG_9319

IMG_9320

幕末,奧羽越列藩同盟敗給薩摩藩長州藩聯軍,被視為叛軍的仙台藩第13代伊達慶邦,官銜、領地、甚至仙台城都被沒收,以樂山的名號隱居。

繼任的伊達宗基成了末代藩主,遭到明治新政府減封,從62萬石減為28萬石,實際甚至低於10萬石。廢藩置縣後,伊達氏受封為伯爵。
IMG_9321

IMG_9322

進入明治時代後,新政府於明治4年(1871年)在仙台設置東北鎮台,鎮台是新政府陸軍的編成單位。之後頒布廢城令,也就是《全国城郭存廃ノ処分並兵営地等撰定方》,戊辰戰爭後從陸奧國分割出的陸前國之境內,只有仙台城被選為存城,岩出山城、岩沼城、涌谷城、高清水城都淪為廢城的命運。

明治21年(1888年),東北鎮台改編為大日本帝國陸軍第二師團,由東北鎮台最後一任司令官佐久間左馬太,轉任第二師團初代團長,也就是後來第5任的台灣總督。
IMG_9299

IMG_9316

從明治維新到大東亞戰爭,為了弔念那些出生於宮城縣的陣亡將士,明治37年(1902年)在本丸上建起了招魂社,成為宮城神社,昭和14年(1939年)由内務大臣指定為宮城縣護國神社。據說,裡面不供奉戊辰戰爭中陣亡的幕府軍。

神社在仙台大空襲中燒毀,在昭和28年(1953年)伊勢神宮式年遷宮之際,將外宮的風宮的正殿搬遷過來,並將茅草屋頂改為鍍銅,將其作為神社本殿。
IMG_9324_stitch

IMG_9327

與大部分的存城相同,缺乏維護金廢的仙台城遭到出售,宮城神社出資買下本丸。由於仙台市不願見到這樣的局面,出面交涉與收購,如今本丸一部分及西之丸屬於神社,本丸另一部分屬於仙台市。
IMG_9317

IMG_9328

IMG_9329

下山的腳步輕盈多了,居然有阿伯騎單車上來,真心佩服。
IMG_9336

IMG_9340

原路返回的半途,改從沢門下切到三之丸,過去的沢門已經無影無蹤,只剩下解說牌。
IMG_9342

IMG_9344

沿途可見的荒草樹林中,仍可見到工整的石垣,一路下到平緩處,便是進入三之丸的清水門。
IMG_9346_stitch

IMG_9350

儲放米的米藏及造酒屋敷都在三之丸,仙台藩御用酒就從這裡出品。御用酒的水源取自附近的湧水,是有次伊達政宗受幕府將軍劍術導師柳生宗則的招待,喝到美味的清酒,於是邀請一位清酒釀酒師到仙台釀造清酒。
IMG_9351

IMG_9356

三之丸內有尊伊達政宗的半身像,這是最初那尊被上繳金屬回收的騎馬像,有位鄉土歷史學家在鹽釜市找到銅像的上半部,回收後將其製作成半身胸像。
IMG_9352

IMG_9353

伊達政宗的半身胸像旁邊,我們見到了熟悉的名字,一尊魯迅的銅像。原來這位中國的名人是在日本學醫,起先是在東京學習採礦冶金,後來到了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後來的東北大學醫學部),在日俄戰爭後,又決定決定棄醫從文。
IMG_9354

IMG_9355

戰後,美軍進駐仙台城的二之丸,稱為キャンプセンダイ(Camp Sendai),為了讓卡車通行,將三之丸的巽門拆除。昭和32年(1957年)美軍撤出,二之丸成為東北大學的川內校區。
IMG_9357

三之丸的東面與北面,是人工挖掘的堀,以長沼及五色沼稱之。五色沼又被認定是日本花式滑冰的發祥地,據說明治30年(1897年)有位外國人傳教士在冬天結冰的五色沼上,教孩童們玩花式滑冰,開啟這項運動的歷史,後來仙台也出了羽生結弦與荒川靜香兩位知名選手,踏上了冬季奧運的殿堂。
IMG_9360

IMG_9363

IMG_9367

回程發現彩繪的人孔蓋,圖案是昔日跨過廣瀨川的大橋,還有進入仙台城的大手門。
IMG_9368

仙台城後,接下來悠悠哉哉的,搭常磐線到名取,再換乘仙台空港線,此趟從函館到仙台的東北賞櫻行程就落幕了。
IMG_9369

IMG_9376

IMG_9379

這一趟,櫻花從落空的心情轉換到滿開的欣喜,百名城也入袋好幾座,松島也遊湖了,貓島也再添一座,雖然被貓搶劫,也算另一種成就達成。
IMG_9384

IMG_9387

望著機場內高掛的七夕裝飾,許願下次能來把東北三大祭典跑一趟,再來享受美味的牛舌。
IMG_9390

2019.04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