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宮城追櫻:松島觀光船.北上展勝地公園

早晨從田代島回到石卷,行程刪掉距離比較遠的花卷,改成再訪一次松島,時間不但沒有比較充裕,反而更加緊迫,這大概就是新幹線與在來線在車速與班距的差異。原本要走上可以晀望海景的日和山公園,也放棄了,馬上趕回石卷駅,搭上JR仙石線。
IMG_8783

離日本三景松島最近的車站是松島海岸駅,從石卷過去不會有什麼問題,要是從仙台過去就要注意,不要誤以為是在松島駅,而去搭了JR仙石東北線或東北本線,那樣的話就有點遠了。
IMG_8344

IMG_8341

本來想補個眠,卻睡不太著,望著窗外的景色發呆。經過矢本駅,月台站牌的圖片有著6架大雁隊形的Blue Impulse,原來航空自衛隊中部防衛區域的松島基地就在附近。
IMG_8346

在高成町駅又與マンガッタンライナーⅡ的彩繪列車差身而過,就是沒見到マンガッタンライナーI。
IMG_8347

IMG_8348

45分鐘的車程,來到松島海岸駅。車站倚著丘陵而建,僅有一做島式月台,1面2線。站在月台上能看見一小塊松島灣的海色,大部分都被高聳的松樹擋住了,眼前還橫著一條條電線,有點可惜。
IMG_8635

IMG_8634

IMG_8349

松島海岸駅距離松島灣很近,但松島駅的開業時間比較早,昭和年代之前,要來松島,還是要在明治23年(1890年)開業的松島駅下車。

現在的松島駅也不是當初的松島駅,日本鐵道株式會於明治23年(1890年)興建的松島駅位在東北本線的山線。到了大正11年(1922年),松島電車開始營運,一條從松島駅行駛到五大堂前的路面電車,讓前往松島更加便利。好景不常,經濟衰退導致遊客減少,使得這條路線虧損連連,昭和19年(1944年)廢線。

在國有化之後,東北本線的海線於昭和19年(1944年)開業,新松島信號場也同時開業,之後升格為新松島駅,並在利府駅至松島駅的山線廢止後,取而代之,成為2代目松島駅。
IMG_8350

IMG_8351

松島海岸駅是宮城電氣鐵道於昭和2年(1927年)所興建,最初名為松島公園駅,國有化後改名為松島海岸駅。(後記:松島海岸駅在令和4年(2022年)重新改建完成,站房上層新設一座岸式月台,成為2面2線。)
IMG_8352

IMG_8627

IMG_8368

或許今天是星期一的關係,上午的遊客不如前天來訪時多,這才發現到處都有"日本三景"的石碑與立牌,讓遊客拍照留念用,大概與日月潭的石碑有異曲同工之妙。
IMG_8354

IMG_8369

IMG_8608

等等搭船後,沒有時間去瑞嚴寺了,趁沒什麼人潮時,再來一趟五大堂。五大堂是瑞嚴寺的境外佛堂,靜靜地座落在鄰近海灣的小島上,向外望著松島灣。有趣的是,佛堂正對的方向,就是松島灣上著名的仁王島。
IMG_8357

IMG_8360

IMG_8365

倚在圍欄,靜靜感受微微的海風,這與前天人群絡繹不絕的心境大大不同,心情可以放的很松很鬆。
IMG_8358

IMG_8366

時間差不多了,來去買船票。或許有人會覺得搭船遊湖很無趣,然而隨著年紀的增長,有些時候喜歡靜下心來,沒什麼目的地,佇足一下,然後腦中突然浮現「好久沒有像這樣了啊」!
IMG_8372

上午的太陽狠毒辣,即使離登船還有幾分鐘,也要躲在室內防曬。
IMG_8373

IMG_8375

觀光船載著前一批遊客返航,工作人員簡單清刷後,接著輪到載我們去繞一圈。
IMG_8376

IMG_8377

IMG_8378

觀光船由「松島環島觀光船企業組合」與「丸文松島汽船株式會社」2間業者營運,都有航行環松島灣的路線,前者稱為仁王丸路線,後者稱為政宗路線,要選搭哪一艘船,就看各人喜好。

丸文松島汽船另有定時往返松島與塩釜的芭蕉路線,松島環島觀光船則有往返大高森的航線,但是不定期,需另外詢問。
IMG_8379

船票1500円,登上第三仁王丸,上船後再加付600円,來到上層的座艙。上下兩層座艙沒有太大的差異,上面空間除了比較有質感之外,座位間隔也比較寬敞,還多了一張餐桌。
IMG_8384

IMG_8382

IMG_8385_1

對了,還多了一個餐飲販售區,啟航後就會開始營業。
IMG_8386

啟航後,往塩釜的芭蕉丸也跟著出航。五大堂、松島城日本三景展望台、沿岸的現代建築,背景畫面說不出來的奇妙,或許當年松島觀光飯店的二之丸本館有保留下來,畫面會協調一些。
IMG_8397

IMG_8398

IMG_8392_stitch

自古被稱為「奧州の高野」的松島,是死者前往極樂淨土及生者為亡者祈求冥福的靈場,習俗會將亡者一部份遺骨雄島,奉獻給神佛。如今雄島周遭最多的,是一艘又一艘新穎的快艇與帆船。
IMG_8391

IMG_8399

IMG_8401

IMG_8402

這些在海上星羅棋佈的小島,島上插滿了高聳的松樹,松樹的高度甚至比小島露出海平面的高度來的高。
IMG_8403

IMG_8404_stitch

IMG_8409

IMG_8410

古時,因為沒有辦法確切計算這些島嶼的數量,於是給予了「八百八島」的稱號。到了明治後期,比較明確地指出約有240多座島嶼,然而,這個數字一直在變,因為有的島嶼被填埋,有的因為地震或自然崩落而沉入海底。

後來在昭和40年代左右,一致認定松島灣上有260餘座島嶼。除此之外,也有學者認為,若把珊瑚礁岩一起納入的話,松島灣的島嶼數量則約為300餘座。
IMG_8411

IMG_8412

IMG_8413

IMG_8415

打開地圖來看,整個仙台灣的弧形海岸線上,就只有松島灣這一個區域往內塌陷。理論普遍認為松島灣之所以那麼多島嶼,是從地質時代的上新世到更新世末期的地盤運動所致,造成現在的地貌。
IMG_8416

IMG_8420

海面中央插了一些竿子,應該是用來標示水位較淺的區域,以免船隻擱淺。海底較淺的區域,也容易因為海水波動,捲起底泥,使海水變的混濁。
IMG_8424

IMG_8426

在後甲板站累了,就進來找個座位,邊吃零食,邊喝飲料,邊看風景。
IMG_8427

海的顏色漸漸變深,轉為深邃的綠。學者認為上新世的仙台只是一座島,大規模的地殼運動讓陸地上浮,使陸地突出到現在的松島灣,形成半島的地形。隆起的陸地上有做由多做火山組成的奧羽山脈,由北向南延伸,稜線上的船形山向東南伸出一條支脈,支脈受到河川的侵蝕,刻出一道道山谷。

更新世的初期,斷層運動使半島逐漸沉入海中,原本的山頭成了島嶼。到了中期,沉沒的半島再次隆起,成為海蝕台地,河川繼續侵蝕。更新世的末期,再次受到斷層影響,再次沉入海中。
IMG_8430

IMG_8437

IMG_8439

突然,島嶼的後方出現樓房景物,觀光船已經來到松島灣西端的鹽竈市。
IMG_8436

IMG_8440

IMG_8442_1_stitch

隔壁代ヶ崎浜的仙台火力發電廠,一想到前天衝到火力發電廠旁邊的多聞山山頂,異想天開想看日落,就覺得自己很蠢。
IMG_8434

IMG_8445

再往前航行,觀光船就會出海了,穿過馬放島與桂道之間的鐘島水道,就要向左繞行桂島,走石浜水道回去囉。
IMG_8446

IMG_8447

IMG_8449

IMG_8451

經過陸地反覆的隆起、侵蝕、沈降,造就現在的松島灣。沒有沒入海中的部分,成為松島丘陵,而松島灣因為被丘陵包圍,河流的沉積作用沒有在此發揮,沒有形成沖積平原。因此,松島灣中央沒有島嶼的海域,沒有發生堆積,仍維持著沉入海中前的地形,被認為是曾在山谷中的平原地帶。
IMG_8452

IMG_8453

IMG_8454

IMG_8455

這些散步海面的嶙峋怪石,是由火山碎屑岩的凝灰岩、砂岩、礫岩構成,地質非常脆弱,容易受到海浪拍打的侵蝕,已至岩石呈現沖刷後的銳角。

在海浪與風化長期的侵蝕下,有些島嶼的樣貌今昔已有不小的差距。昭和45年(1970年),有位台灣僧人在松島灣遇到暴風雨,親眼目睹荒岬島受到大雨侵襲,一夜坍塌消失的記錄。
IMG_8457

IMG_8459

IMG_8461

IMG_8462

仁王島是松島灣的象徵物,仁王是佛教徒對佛的尊稱,這座島嶼的外型就像仁王坐著抽著捲煙的形貌。嗯....是有點難想像!
IMG_8463

IMG_8464

IMG_8470

除了松樹與島嶼的奇景,松島另一個知名之處,便是賞月聖地。

江戶前期的儒學家 - 林鵞峰在寬永20年(1643年)的『日本國事跡考』著作中寫到,「松島、この島の外に小島若干あり、ほとんど盆池月波の景の如し、境致の佳なる、丹後天橋立・安芸厳島と三処の奇観となす」。

這句話道出小島林立、月色倒映的松島灣,也點出丹後天橋立及安藝嚴島,成了日本三景的由來。日本三景各自代表的「雪月花」,則是天橋立的雪、松島的月、嚴島的花。
IMG_8471

IMG_8473

IMG_8482

IMG_8489

IMG_8490

日本鼎鼎大名的俳聖 - 松尾芭蕉,延保年間曾對松島月色的憧憬吟誦,「武蔵野の月の若生えや松島種」。元祿2年(1689年)的春天,松尾芭蕉從江戶出發,探訪東北奧州,再經北陸道,沿著日本海側返回江戶。

這趟旅程中,5月9日,松尾芭蕉與門下弟子 - 河合曾良,來到了松島。松尾芭蕉對眼前景色讚嘆不已,無法用筆墨形容,「いづれの人か筆をふるひ詞ことばを尽くさむ」,沒有留下俳句。
IMG_8483

IMG_8493

IMG_8496

IMG_8497

IMG_8511

之後,松尾芭蕉將這150多天的巡遊見聞,攥寫成後來大家而熟能詳的大作《奧之細道(おくのほそ道)》。

在序言中寫著,「もゝ引の破をつゞり、笠の緒付かえて、三里に灸すゆるより、松島の月先心にかゝりて、住る方は人に譲り、杉風が別墅に移るに、草の戸も住替る代ぞひなの家面八句を庵の柱に懸置。」,可見松尾芭蕉對松島的月色別有感觸。而在松島篇章中,收錄了弟子河合曾良的俳句,「松島や 鶴に身を借れ ほととぎす」。
IMG_8500

IMG_8505

IMG_8512

IMG_8513

IMG_8517

據說愛因斯坦在大正11年(1922年)造訪日本時,曾於12月從仙台搭車來到松島,再換搭松島電車至五大堂前,那時已過午後4點,月夜已從海上升起,美得另愛因斯坦無法言語。
IMG_8515

IMG_8516

IMG_8525

IMG_8528

本來搭觀光船是想要放空發呆,沒想到反而目不暇給,每一座島嶼都各有特色、各有千秋,松樹茂密濃綠,姿態曼妙,還來不及欣賞完,下一座就又出現了,眼睛很忙。
IMG_8530

IMG_8532

IMG_8533

IMG_8540

IMG_8538

IMG_8549

IMG_8551

IMG_8553

松島灣上最具代表性的仁王島,島上一棵松樹也沒有。另一座島,島上只有一棵松樹,非常特別,是稱霸奧羽的伊達政宗,最喜歡的一座島嶼。當伊達政宗遊覽海灣時,說出:誰能把這座島搬到我的居館,我就賞予千貫錢。

從此之後,這座島就有了千貫島的名稱。至於千貫有多少?1貫就是把錢幣串在一條繩子上,等於1千文,等於1000枚錢幣,千貫就是1000000文,生活會非常好過!
IMG_8565

IMG_8561

IMG_8559_stitch

朱紅色的福浦橋從島嶼邊緣探出頭來,就表示觀光船快要靠岸了,看了下時間,遊船約50分鐘,一飽眼福,並不無趣,有種收穫滿滿的感覺。
IMG_8554

IMG_8583_stitch

IMG_8588

IMG_8566

IMG_8573_stitch

下船前,看了一下貼在餐飲販售區附近的簡介,原來仁王島也與野柳的女王頭一樣,也同樣面臨快要斷頭的命運,所以在下方用混凝土作了補強,抵擋波濤無情地拍打。
IMG_8585

IMG_8589

隔壁的あすか正在清潔中,準備下一趟的出航。不得不說,業者都知道來搭船的遊客就是要看景,每一趟啟航前都會把窗戶玻璃刷乾淨,真的是很用心。
IMG_8592

IMG_8590

看了下時間,離下一班車還有點時間,慢慢晃回去車站。
IMG_8599

某店家的櫥櫃上,塗成白色的石頭(應該吧?),再畫成武將的頭盔,有獨眼龍伊達政宗的三日月兜、德川家康的大黒頭巾形兜、真填幸村的鹿角兜,好可愛啊。
IMG_8603

還是不死心的走來松島城展望台,還是一樣沒有開放,這麼好的天氣,從上面晀望一定有很棒的景色。
IMG_8606

IMG_8605

IMG_8604

看到店家外牆上的手繪海鮮料理,肚子也咕嚕咕嚕叫了,買了牡蠣可樂餅止餓。
IMG_8610

IMG_8613

IMG_8614

松島海岸廣場上,也有著許多高聳的松樹,遠看蒼翠挺拔,近看樹姿蒼勁優美,別有一番韻味。
IMG_8619

IMG_8617

等等!路旁施工圍籬立牌居然是飯糰丸(むすび丸)的造型,Hello Kitty的造型就算了,東北的居民怎麼能忍受伊達政宗被鋼管插穿頭與肚子呢!
IMG_8618

看著為在坡面上的月台,就好像一座特別設計的觀景台,讓遊客坐在椅子上欣賞風景,只可惜能晀望海灣的角度太小,有點美中不足。
IMG_8623

IMG_8624

IMG_8626

回程一樣是搭乘仙石線,先回到仙台,再趕搭新幹線。
IMG_8628

站房牆上除了運費表外,所有的空間都拿來張貼海報了,不浪費能打廣告的空間。
IMG_8629

IMG_8633

來的時候沒有特別留意,現在才發現月台南北兩端都是隧道,等車之餘,就來拍火車過山洞~
IMG_8630

IMG_8631

IMG_8636

IMG_8638

月台北側直接與階梯相連,沒有空間可以拍攝,僅有南側可站。還在先進站的是往石卷方向的205系3100番台電車。不一會,往仙台方向的列車也跟著進站,畢竟仙石線只有從起點青葉通駅與東鹽釜駅之間有複線,東鹽釜駅與石卷駅之間僅有單線,上下行列車需要算好時間,在每一站的月台交會。
IMG_8644

IMG_8649

回到仙台,站內轉乘新幹線,通道上的「仙台駅の思い出」展示著歷代優等列車的頭牌(Head Mark),紀念JR仙台駅開業130週年。這些頭牌是1950年代東北新幹線開通前,負責運行的優等列車的愛稱,共11款。
機關車取付型:はつかり、ゆうづる、はくつる
特急取付型:はつかり(キハ81系)、ひばり・ひたち(483系)
特急繪幕型:ひばり、やまびこ(485系)、ゆうづる(583系)
急行取付型:まつしま、みやぎの(451系)
IMG_8658

IMG_8659

新幹線月台在車站的4樓,3樓與2樓是新幹線與在來線的站房。繼續使用5日的「JR東北.南北海道鐵道路周遊券」,北上前往北上~
IMG_8668

這座東北地方最大都市的車站,在明治20年(1887年)開業之前,前身是木道社的宮城木道,現在仙台港南側的蒲生,位在七北田川的出海口,在明治初期是連接東京的海上運輸重要據點。

由於蒲生與仙台之間的陸路運輸條件較差,常有貨物運不出去而堆積滯留的狀況,於是明治15年(1882年)鋪設一條連接仙台的軌道,供馬車運行。這段路程距離將近3里,鋪設的方式是下方鋪設方木角材,木頭上方在覆蓋鐵板,所以稱之為木道。雖然這樣的耐用性及強度低於進口的鐵軌,但成本便宜許多。直到日本鐵道株式會社的鐵道路線從上野開通到鹽竈後,木道社於明治21年(1889年)清算廢業。
IMG_8664

IMG_8660

IMG_8665

日本鐵道通車後的仙台,與東京上野的連結縮短為12小時20分。到了大正15年(1926年),日本鐵道被國有化,東北本線正式命名,再加上電氣化,此時仙台與上野之間的旅程已經縮短至8小時內。

仙台駅從初代的木造平屋,很快就在明治27年(1894年)將站房改建為氣派的2層樓建築。隨著磐城線(現今的常磐線)通車、宮城電鐵的仙石線加入、仙山東線與仙山西線(現今的仙山線)相繼連結、仙台市電開通,仙台駅的客運人數直線上升,即使貨運量不如青森及鹽釜等站,仍是東北地區進出乘客最多的車站。

後來車站站房又進行過擴建與改造,但在昭和20年(1945年)7月的仙台空襲中,遭美軍投擲的燃燒彈燒毀。現在的站房已經是第6代,在來線月台地上有4面8線,地下1面2線,雖然仙台市電在汽車的普及之後廢止,後來又加入了東北新幹線,月台2面4線,總計7面14線;另外還有地下鐵2面4線,在歷經130餘年後,仍穩座東北,屹立不搖。
IMG_8677

IMG_8683

54分鐘後來到北上駅。

北上駅只比仙台駅晚幾年開業,最初的站名為黒澤尻駅,明治23年(1890年)開業。一直到了昭和29年(1954年)稱為「昭和の大合併」的行政區域合併,才改名為北上駅。
IMG_8688

新幹線的部分,擁有一座島式月台及一座岸式月台,2面3線;在來線則是2面4線,除了東北本線之外,另一條是大正10年(1921年)向西連結秋田縣橫手市的橫黑線,路線名稱是將黒澤尻與橫手各取一個字。

然而,黒澤尻在昭和29年(1954年)改名北上後,一直到昭和41年(1966年),橫黑線才改名為北上線。至於路線名稱為什麼不再個取一個字,就不得而知了。這樣子,這條東西向的路線,看到北上這一詞,就很容易想成是南北向了~
IMG_8689

IMG_8693

站房大廳櫥櫃中展示著北上著名的鬼劍舞,每年8月第一個星期五開始為期3天的北上・陸奧藝能祭(北上・みちのく芸能まつり),除了鬼劍舞之外,還有東北各地像是鹿踊り、虎舞,以及奉納神明歌舞的神樂,最後是在北上川河岸的花火大會收尾,是東北六大祭之一。
IMG_8697

IMG_8696

從車站開始就有相當明顯的方向指引牌,不虧是賞櫻旺季的展勝地公園,完全不用拿出手機地圖察看,順著箭頭走就行了。
IMG_8698

IMG_8699

IMG_8701

沿途的櫻花已經盛開,對展勝地公園的花況更加充滿期待!

北上市在岩手縣內的人口僅次於盛岡市、奧州市、一關市,與前面3座相比,算是比較晚發展的市鎮。在江戶時期,這地方的北邊是盛岡藩,南邊是仙台藩,因為南部氏與伊達氏的關係還不錯,這區域的土地就比較開放。到了昭和30年代,以介於花卷與水澤之間的農業地帶開始發展起來。
IMG_8702

IMG_8704

IMG_8705

穿過屋舍巷弄,北上川柔靜的河面橫過眼前,河對岸一整排的紅粉櫻花,就是展勝地公園了。
IMG_8706_stitch

IMG_8708

IMG_8794_1

遊覽船輕輕劃過藍寶石般的河面上,倘佯在如畫般的美景中。
IMG_8712

IMG_8714

鯉魚旗在徐徐微風中飄逸,好不愜意。
IMG_8719

IMG_8729

IMG_8728

北上市有過2次的行政區域合併,「昭和の大合併」後,成了以原黒澤尻町為中心的市鎮,以北上川及北上盆地為名,命名為北上市。「平成の大合併」再與西側的江釣子村及和賀町等等合併,就成了現在的北上市。由於奥羽山脈及北上高地夾著北上盆地,位在盆地中央的北上市,有著直向與橫向的鐵道與公路,以及工業發展政策的加持下,有著「東北の十字路」的名號。
IMG_8730

IMG_8732

IMG_8733_1

紅粉的櫻花就在珊瑚橋的對岸,心情更是迫不及待,加快了步伐。
IMG_8734

站在河道中央遙望,遊覽船輕輕劃過的漣漪,馬上就被平靜的水流撫平,慢慢地流往遠方,舊河道的盡頭,是早晨我們從田代島回到石卷的渡輪乘降處。
IMG_8738

IMG_8789_stitch

IMG_8739

IMG_8741

橋面穿越樹梢,嬌嫩的花瓣,觸手可及。
IMG_8743

整排的櫻花樹旁,矗立著2棵超級高的大樹,枯了葉的枝頭,倘若是銀杏,盛開的冬季也一定很壯觀。
IMG_8745

IMG_8748

IMG_8777

展勝地公園在大正10年(1921年)開園,由已故的黒澤尻町長 - 澤藤幸治發起的民間團體和賀展勝會於前一年設立,在北上川的左岸種植約2公里的櫻花樹,於平成2年(1990年)被選為「日本さくら名所100選」。
IMG_8751

IMG_8757

IMG_8754

IMG_8761

這種地方當然少不了熟食攤販,受不了撲鼻而來的醬香味,買了份大阪燒與章魚燒,坐在河岸邊慢慢享用。
IMG_8763_stitch

IMG_8766

坐在河岸邊,配著美食,靜靜地賞櫻,在愜意不過了。以前總覺得到了一個景點,就非得要從頭走到尾,才算來過。但這種有來過,還挺累人的,現在比較適合靜心賞析。
IMG_8770

IMG_8772

接下來沒有別的行程了,返回仙台之前,再好好沉浸在被櫻花包圍的感覺,品味悠閒的滋味。
IMG_8773

IMG_8778

IMG_8779

IMG_8786

從河岸要轉入某條前往車站的小路,不經意撞見黒澤尻河港跡的立牌,介紹著北上川舟運時代的歷史。

北上市最初可追溯到安平時代,前天在多賀城提到,安平時代的陸奧國常與北方蝦夷發生衝突,顯得當時律令制無法有效支配東北,於是開始設置城柵官衙,因而有了多賀柵。

平安後期的奧州十二年合戰之中,前九年之役時設置了黒澤尻柵。江戶時期五街道的奥州街道,從盤城國的白石、陸前國的仙台繼續往北,也來到陸中國的和賀郡,在此設立黒澤尻宿,宿場位置在現今的本通り松屋吳服店一帶。

奥州街道不遠處,南北向的北上川也同時在江戶時繁忙起來。在與黒澤尻合併之前,和賀的農業發達,是盛岡藩的穀倉,稻米的運輸造就北上川舟運的全盛時期,東西向的和賀川與北上川匯流後,讓黒澤尻成了盛岡藩南端的轉運站,設立了藩倉、御藏奉行、御船奉行、造船廠,民間商船也紛紛湧入,讓黒澤尻逐漸繁榮起來。
IMG_8795

IMG_8796

IMG_8797

IMG_8798

江戶時代的稻米運輸稱為廻米輸送,是將稻米、大豆等穀物運送至江戶及大阪。這樣的制度起源參勤交代的制度有關,江戶幕府為了避免地方大名勢力過於強大,大名每年需要前往江戶替幕府將軍執行政務,妻子則在江戶長期居住,成為幕府的人質。

居住在江戶的這段期間,各藩大名需要自行負擔生活物資,因此導致了廻米輸送的發展。盛岡藩藉由北上川舟運,從黒澤尻到下游的石卷僅需3天時間,逆行則為10天,將稻米運至石卷後,再用海運轉往江戶,比起陸運,大大降低了成本。
IMG_8799

IMG_8809

明治政府上台後,廻米的需求消失,北上川的舟運需求驟降,但畢竟有輸出就有輸入,當時除了將稻米運出外,還有木材、大豆、銅、藥草等等,再將鹽、砂糖、衣物等雜貨運回盛岡藩。

靠著載人及運載生活物資,北上川舟運延續到了明治中期。明治23年(1890年),盛岡駅開業,隔年盛岡到青森的路段也完成,東北本線上野至青森全線開通,北上川舟運一瞬間衰退,從此消失,只剩下寥寥無幾的歷史痕跡。
IMG_8811

IMG_8812

IMG_8814

回到北上駅,離發車只剩5分鐘,票務人員不想我們跑得太趕,換給我們下一班車的票,就來去西口外晃晃,打發多出來的一小時的候車時間。
IMG_8804

IMG_8801

走出西口,大多旅館都聚集於此,但沒有太多可逛之處,若要走到商家較多的本通り,時間又不足。車站西口對面的Odense Plaza Globe,看似很大的百貨公司,裡面卻有點老舊,商家也寥寥可數,很快走完,無處可去,只好再回到車站內。
IMG_8803

IMG_8805

西口站房的牆上,大大的鬼劍舞浮雕磚,很吸引目光,也默默在心裡記下一筆,除了春天賞櫻之外,8月還能來此欣賞北上・陸奧藝能祭。
IMG_8806

201904花喵_190530_0014

IMG_8813

搭上新幹線,一邊聽著列車內的廣播,另一邊腦中浮出北上川行舟的想像畫面。過去最快也要3天的行程,如今半天內就從石卷來北上,這種說不上來的感覺,等等回到仙台後,還是趕快吃個烤牛舌,平復一下!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