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我們一個想要去雪中泡湯,選了靠近長野縣志賀高原的湯田中,另一個想要去雪場賞雪,選了新潟縣的越後湯澤,兩人選中的地點是個Y字型路線,還好JR Pass長野新潟地區有涵蓋,可以搭乘新幹線跑來跑去。然而,越後湯澤的大雪,讓我們將埼玉縣的大宮鐵道博物館臨時插入行程中,反方向的坐回大宮,還好有JR Pass,才可以如此任性的往返跑。
前一年劍岳快攻的飛行體驗還不錯,這次帶著新入手的REI Ruckpack 40L登機包,再次搭上半夜12點10分的虎航,東京的天空還沒亮,便降落羽田機場。
轉乘來到東京駅,在售票機領了JR Pass,走出丸之內口吸口新鮮空氣,買個鐵路便當當早餐,繼續移動到下一站。
看了大樹(Bigtree)的分享,從東京搭乘新幹線往高崎,選擇座位D/E那一側,有機會看見富士山。很幸運,天氣還不錯,冠雪的富士山身影出現在車窗外,一下搭著旱田,一下搭著城鎮與電塔,快速切換場景,直到過了高崎,列車鑽入地下。
富士山來回看了三次,因為我們抵達越後湯澤駅,外頭下著大雪,連車站都不想走出去,站內的商店都還沒開始營業,最早的咖啡店也要9點半才開,在冷冷的待合室內枯等也不是辦法,於是搭上回程的新幹線,來到大宮駅,再出站買張埼玉新都市交通的伊奈線車票,搭一站到鐵道博物館駅。
大宮鐵道博物館緊鄰著軌道,一側是高架的新幹線,一側是平面的再來線,而伊奈線的軌道則是緊貼新幹線軌道左右兩側的下方,幾乎每一站站房都貼著,懸掛在軌道旁。不知道我們的台鐵,什麼時候才願意面對現實,不要放任誤點,不要一昧的地下化,侷限自己,造成無法擴線,學學日本如何利用空間。
通道的地磚,有著箭頭與一連串的數字,是東北新幹線開業時的列車時刻表,還沒進到館內,就滿滿巧思~
新幹線軌道下方的空間,有輛D51型蒸汽機車 - D51426,與正常蒸汽機車相比,長度短了許多,僅有車頭端面,後半部藏在建築內,等等就會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修學旅行列車是昭和24年(1949年)開始接載校外教學的團體專用列車,這列なかよし是國鐵155系,運行廣島與長崎區間。
還有展示日本鐵道最初的起始,明治5年(1872年)第一條鐵道從新橋至橫濱所使用的石垣。
走進JR東日本旗下的鐵道博物館,號稱日本規模最大,由東日本鐵道文化財團經營,原本是在東京都千田代區的交通博物館,於JR東日本成立20周年,在JR東日本大宮工場車輛解體場的位址,興建博物館,重新開業。
受付櫃台對面掛著姊妹館的紀念牌,下方立牌有著兩則資訊,一則是鐵道博物館與台灣的國家鐵道博物館簽署了交流合作協定書,接下來將有台灣鐵道特展;另一則是與德國DB博物館(紐倫堡交通博物館)締結為姊妹館。
入口處的地下有個展窗,正在展示的是常磐線的月台站名牌,據說會不定期更換展示。
展館分為北館、本館、南館,一進來有如進入大觀園,一時不知該從哪開始參觀好,總之不會是出入口旁的紀念品區~
首先就來看日本第一條鐵道的高輪築堤的石垣,平成31年(2019年)品川駅進行站體工程時所挖掘出來,是一條走在海上的鐵道,長約2.7公里,在當時是一種文明開化的象徵,在大正時代東京灣填海工程中消失。
第一條鐵道開通之時,日本尚未有製造蒸汽機車的技術,從英國進口了這輛國鐵150型蒸汽機車,命名為「1號火車頭(1号機関車)」,現在已成為國家指定重要文化財。
同是明治初期從英國引進的1292號的「善光」,是國鐵1290型蒸汽機車。
掛在1號火車頭後面的是第一代客車,車側寫著THIRD CLASS、下等的字樣。
ハニフ1的木造電車,是甲武鐵道在明治後期製造,番號為デ968,之後相繼讓渡得給信濃鐵道及松本電氣鐵道,番號改為ハニフ1。經過了110多年後,展示在我們眼前,被視為日本國鐵電車的始祖,而甲武鐵道則成為JR東日本中央本線的其中一部分。
開拓使號客車,是由コトク5010型客車進行改裝,帶著濃厚的美國西部早期的色彩。開拓使是指明治政府為了開拓北海道及樺太等地區,所設置的行政管理機構。車廂上面除了開拓使的大字外,上方橫字寫著PORONAI RAILWAY OF HOKKAIDO,是明治初期北海道第一條鐵道 - 官營幌內鐵道,專門載送開拓使的政府高官的特殊客車。
左邊是ナデ6141的ナデ6110型電車,是大正初年由鐵道院新橋工場製造,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中間是ED171號,國鐵ED17型電力機車,大正年間鐵路電氣化後,從英國引進ED13,後來經過改造,改為ED17。右邊的ED4010,國鐵ED40型電力機車,大正初的齒條導軌式直流電力機車,為重要文化財。
被斷面秀的國鐵9850型蒸汽機車,曾在東京大轟炸中被燒夷彈擊中鍋爐,很幸運沒有被燒毀,現在展示機車頭的構造,還能走到蒸汽機車底下,探索驅動輪及活塞的樣貌。
揭曉在外頭看到的D51426,後半駕駛室作為駕駛模擬器,此時正巧有遊客在操作,大概是介面相當複雜,一旁有專員在指導。
這款D51型蒸汽機車是日本單一車種產量最多的機車車款,主要用來牽引貨運列車,巔峰期間高達1115輛蒸汽機車,知名度相當高。
再來是皇室專用的客車,可以分為四種,第一種是載送皇室的御料車;第二種是隨伴人員的供奉車;第三種是載送天皇、皇后靈柩的靈柩車;第四種是皇室御神體的賢所乘御車,也就是用來放八咫鏡、草薙劍、八尺瓊勾玉的日本三大神器。
預料車都是用當代最精美的工藝打造,堪稱珍貴的藝術品。從明治44年(1911年)之前,皇室搭乘的專車用「玉車」、「鳳車」來稱呼,之後才由鐵道院開始編列番號,最初僅有6輛御料車,後來又登記了12輛。
在明治與大正時代,同時有很多輛御用車在服務皇室,到了昭和時代,第三代的一號御用車落成後,才專由一號御用車來載送皇室。初代一號御料車與初代二號御料車,如今都已經被列為重要文化財。
貞明皇后是大正天皇的皇后,第8號御用車是她的專用車廂,車內特別配有女官室。
第12號御用車是當時的攝政王,也就是昭和天皇的專用車廂,特別的是,內有御劍璽奉安室,放置草薙劍及八尺瓊勾玉的空間。好奇的是,為什麼只有象徵皇室御神體的三大神器中的其中兩樣?那八咫鏡呢?
如果說是因為八咫鏡的本體供奉在伊勢神宮,那供奉在熱田神宮的草薙劍為什麼就可移動?若是移動的是三神器的形代,那供奉在皇居吹上御苑的賢所的八咫鏡形代,不也能帶著移動??
御料車另一側的EF5889,是國鐵EF58型電力機車,車體設計雖然承襲於二站前的舊型機車,其穩重又直率的流線車體仍獲得大家的青睞,經過改良後,具有優異的高速性能,即使戰後也常用來牽引特急列車。
附帶一題,位於受付櫃台入口處的EF5861,是專門用來牽引皇室御料車的御召電力機車。
突然來了好多小學生,看到會動的火車過山洞,就蜂擁而上,童心真單純,簡單的事物就能好開心~
再來,右邊是ナハネフ22 1的B寢台緩急客車,是昭和後期開發的國鐵20系臥鋪列車的客車,而朝風號(あさかぜ)是國鐵年代往返東京與下關的特級寢車。
中間是クハ181-45的朱鷺號(とき TOKI)特急列車,是國鐵151系電車,國鐵時代的第一款特急列車。最左邊是ED75-775,國鐵ED75型電力機車,是服務於常磐線、東北本線、奧羽本線、羽越本線等東北地方的主力機車。
亮橘色的クモハ101-902特別醒目,是國鐵101系電車,當時昭和後期國鐵電車要進入下一階段的新性能電車,這輛列車番號是モハ90503,是量產前的試作車之一,之後改編為クモハ101-902,加入運行行列。
C51 5蒸汽機車在預料車展示的末端,是國鐵C51型蒸汽機車,由鐵道院從美國訂購8900型蒸汽機車,加以改進後,進行國產化。這裡的C51-5被裝飾成御召列車的式樣,其實真正被指定為預料車牽引機車的是C51 239及C51 236。
大正3年(1914年)東京駅開業的正面照,厲害的是,經過110年後,物換星移,背後高樓拔地而起,站房依舊富麗典雅,依舊保留原本的建築風情,反觀台鐵....
來到21-2號新幹線0系電車的專區,是東海道新幹線開業時的N2編成1號車,不用使用JR Pass就可以直接上車~
展區重現開業當時的發車標示、站名標示,以及時刻標,昭和39年(1964年)10月1日開始運行,當時車種分為光號(ひかり)與回音號 (こだま),東京到新大阪單程最快4小時,普通特急5小時,而現在最快的希望號(のぞみ),只需要2小時22分就能從東京到新大阪。
駕駛室內的操縱台,介面好陽春~
展示櫃內的木牌,上面寫的モデル線是指鴨宮示範線,位於神奈川縣綾瀨(相模川以東)與小田原(櫻川縣以西)之間約30公里的路段,是提前建設的高速鐵路試驗線,用來測試東海道新幹線的車輛與線路等技術,後來成為正式路線的一部分。
木牌旁邊是起工式用的鍬,上面寫著日期昭和34年4月20日(1959年),而起工式的地點靜岡縣熱海的丹那隧道東口。
東海道新幹線記念碑的複製品,真品據說在東京駅中央轉乘口,通往18・19番線月台的樓梯上端的牆面上。
新幹線0系電車之後,演進到200系電車,後來才有100系電車,我也不知道為什麼100系比200係晚出現。新幹線200系電車與我出生同一年開始投入營運,主要在氣候狀況較差的東北新幹線及上越新幹線服役,也會與山形新幹線及秋田新幹線連結運轉。
眼前這輛200系K31 222-35的新幹線,塗裝是復古綠,看上去到像有點褪色的綠~
再來是EF55-1,國鐵EF55型電力機車,昭和初期所研製,二戰過後主要用來牽引盟軍專用列車,以及特急試運轉列車。由於車頭相當奇特,被暱稱為ムーミン,也就是芬蘭童話女作家Tove Jansson筆下的嚕嚕米,我自己倒是覺得與河馬十分相像~
接著來看貨運列車,コキ50000型貨櫃貨車,上面乘載各式不同型態的貨櫃。以往看習慣海空運的大型貨櫃,還記得第一次來日本搭電車的時候,看到窗外的貨運列車,一串方正小巧的貨櫃被慢慢拉著前進,覺得有趣又可愛。
淡綠色塗裝的國鐵6000型貨櫃,11呎,後來塗裝從淡綠3號改為黃綠6號。這裡的顏色加編號,是國鐵自行制定的一套顏色名稱。 再來是JR貨物19D型貨櫃,12呎,塗裝是紅紫色,也稱JRF(日本貨運鐵道)紅或葡萄酒色。
中間兩個圓筒型的是,國鐵T10貨櫃與T15貨櫃,專門載運植物性硬化油及植物油。白色的貨櫃是JR貨物UF15A型貨櫃,是日本石油輸送株式會社(JOT)私有的冷凍貨櫃。
再來是レムフ10000型貨車,甚至有用レムフ10000型貨車組成的特急鮮魚貨物列車「とびうお」,最初始於昭和2年(1927年)的下關與京都梅小路之間,後來甚至運用於東北至東京之間。
貨櫃內的工人正搬著下關的魚貨~
看起來很粗壯的EF66-11,是國鐵EF66型電力機車,不只是為了牽引貨物列車,更要滿足高速運行的需求而開發,是當時單節功率最大的窄軌電力機車。這款電力機車拉過剛剛的「とびうお」特急鮮魚貨物列車,也拉過寢台特急朝風號(あさかぜ)、櫻號(さくら)、隼號(はやぶさ)、瑞穗號(みずほ)、富士號(ふじ)。
日本鐵道之發達,總是會讓我大開眼界!這艘第二青函丸,是青函隧道打通之前,用來載運往返青森與函館之間的列車連路船,直接用渡輪把列車在過津輕海峽。
記得以前看漫畫《鐵路便當之旅》,在以前日本治理樺太地區時,也就是現在的庫頁島,上面也有樺太東線的鐵道,透過往返北海道稚內與庫頁島大泊的稚泊渡輪,將列車運過宗谷海峽,讓列車能繼續往北行駛到豐原駅,現在的南薩哈林斯克站。
昭和後期的キハ41307,是國鐵41000型柴聯車,後來型號修改為キハ04型柴聯車。這輛柴聯車先是賣給北陸鐵道,在能登線服務,後來讓渡給筑波鐵道,改跑筑波線,退役後由鐵道愛好者團體「LINER」收購,最後捐贈於此。
復古的內裝,特別喜歡日本電車軟軟的坐墊,不過靠背都很挺立,背要一直挺著,必須挺直端坐,也是挺累人的。
クモハ40074是昭和初期的國鐵40系電車,昭和61年(1986年)退役,偶爾會用來接送國府津車輛中心的員工,但在平成12年(2000年)京福電鐵越前本線的相撞事故後,禁止沒有配備多重煞車系統的列車在正線上運行,之後就來到此處。
走進車廂,還是要坐一下,館場太大了,走的腳好酸,忍不住休息一會。
再來是昭和初期的マイテ39 11,是國鐵スハ32系客車,眼前這列掛上富士山牌子的是スイテ37010形,後來型號修改為スイテ39形,是「富士」特急列車最高級的一等展望車廂,擁有桃山式御殿的豪華內裝。
可惜這輛車廂就不能進去坐了,只能隔著玻璃觀賞。
列車旁復刻了當時東京駅8番線的月台樣貌,下午3點從東京出發,不知道抵達下關是幾點了。
眾多機車與車廂之中,有個迷你的小車廂,是始於大正年間的松山人車軌道的車輛。這裡的松山不是位於四國愛媛縣的松山,而是宮城縣志田郡松山町,位於現在的大崎市。當時東北本線延伸至岩手縣時,預計在松山町設置車站,由於松山町駅的位置離市區仍有一段距離的田中央,於是地方有力人士請願,設置了這段往返松山町駅與松本酒造店前的松山人車軌道。
車廂的定額乘坐人數是8人,滿員可以塞15至16人,擠到有點恐怖。據說當時在馬車鐵道與人車軌道之間作取捨,由於需要9匹馬才能營運,經濟負擔較高,所以選擇人車軌道。
又出現渡輪模型了,這回是金剛丸,也是一艘鐵道聯絡船,航行關釜航路,連接下關駅的下關鐵道棧橋與釜山駅的釜山關稅棧橋。二戰時,航線改為博釜航線,改從博多駅的博多棧橋往返釜山。
本館的最後,來看看國鐵C57型蒸汽機車,因為其優美的流線外形,因而享有「貴婦人」的美譽。這輛C57-135蒸汽機車在昭和50年(1950年)12月14日牽引從室蘭駅至岩見澤駅的225次列車,是蒸汽機車的最後一次運行。
本館內還有一些某個時期的經典牽引機車,當下實在又餓又累,就沒特別拍照。先來去覓食,看著距離最近的北館樓層圖,4樓上面有餐飲的圖示,走過去才發現,是有提供用餐的座位,但不是餐廳,走的腳好痠啊!
北館是展示一些與鐵道相關的小設施,以及相關的立體模型,大多數的參觀者,還是集中在本館,畢竟是實體車輛展示的區域,但既然走來北館了,就簡略快速地瞧一瞧。
磁浮列車ML-500的模型,一開始還以為是科幻特攝片的飛空艇,仔細一查,沒想到是真實車體的縮小模型,是昭和54年(1979年)行駛在宮崎實驗線的無人駕駛超導磁浮列車,以時速517公里創下世界第一輛超過時速500公里的列車。
白貓的視線在看著我們,有貓就進去看看,裡面展示與鐵道有關的音樂、漫畫、文學等相關作品。
還有關於鐵道與列車的基礎科學知識,讓大小朋友都能輕鬆學習鐵道知識。
今天天氣真不錯,萬里無雲,與稍早在越後湯澤的天氣,有如天壤之別。窗外就是新幹線與在來線的軌道,說時遲,那時快,馬上就來一列E231系電聯車,中間還配有一直很想搭,卻一直沒機會搭的雙層綠色車廂。
拖著疲憊的腳步,穿越本館2樓,前往南館覓食。2樓的空間是一個環形走道,走道上方一側是鐵道歷年發展沿革,另一側是投影影片,尤其是令和4年(2022年)才剛慶祝完鐵道開業150周年,又競合又多元的發展,從上空俯瞰這些展示的車輛,不禁讚嘆。
走到另一頭,發現是トレインレストラン日本食堂,看了看板上的餐點價格,讓我們決定繼續往南館覓食。
北館與本館之間,有輛新幹線E1系電車,全車雙層車輛組成的新幹線,塗裝是上越新幹線的Max朱鷺號,可惜已經退役,想搭雙層新幹線也沒機會了。
南館4樓有間ビューレストラン,價格親切許多,而且東西兩側都是落地玻璃,西側還能夠觀看疾駛而來的新幹線,但靠窗座位早就空無一席,就專心用餐吧~
南館的南側有個小公園,遊樂設施都是列車造型,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大人則一定覺得很曬,我們在室內隔著窗戶,都能感受到外頭無情的熱度。
南館主要是列車駕駛體驗,類似電玩「電車でGO!」,應該會更真實,雖然想玩,但是都要登記,日文不好就不勉強自己了~
另一邊是體驗駕駛新幹線E5系電車,這輛要抽中籤才能體驗,有夠令人羨慕。
1樓展示兩輛新幹線電車,分別是山形新幹線的400系電車,以及為了展示而打造的等比例北海道新幹線的E5系電車模型,還特別編了新的E514-9001編號。
入口處的雕像,沒特別留意作品名稱,由於這角度太過經典,一看到就聯想到從小說改編成電影的《鐵道員(ぽっぽや)》,由高倉建主演,等我回到台灣,要來好好找這部片,好好朝聖一番這本獲得直木賞的短篇小說。
最後,回到本館的出入口處,走入紀念品販售區,逛了一圈又一圈,結果什麼都買不起,迷鐵道果然是個大錢坑啊!
2025.02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