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寮山.瑪陵尖

某次約了趟姜子寮山的行程,到了目的地停車區,結果陰雨綿綿,後來改去基隆和平島,改約了下回。這一等,就等到Covid-19疫情過去,就自行先來姜子寮山走走,也順便把很久很久以前苦尋不到入口的瑪陵尖一起排了進來。
IMG_8231

這次換條路線,不從姜子寮路的福興宮起登,這次懶惰一點,直接來到泰安路底的停車場,走比較大眾的路線,不用切上稜線,也輕鬆些。
IMG_8122

IMG_8121

泰安路起登,今天的陽光真不錯,冬天進入尾聲,從帶點冰冷的空氣,慢慢感受到溫暖。
IMG_8123

路邊一簍愛心登山杖,又直又長,樹枝粗細相近,肯定是精心挑選過,這山頭大概也有好心人在維護。
IMG_8124

路徑很快轉為石階梯,即使緩坡,也是階梯,偶有土路路徑。
IMG_8126

想不到這裡也會有櫻花樹,在綠叢之中,特別顯眼。
IMG_8129

IMG_8130

IMG_8131

一直都是階梯也挺累的,段階小,踏出一步要跨一階,還是兩階,都有點尷尬,有點能理解登山口那些登山杖的用意了。
IMG_8132

IMG_8133

IMG_8134

穿出樹叢,天空開闊起來,已經能夠看到山頂的觀景台,爬上最後一段草坡就到了,向藍天大步邁進。
IMG_8137

氣喘呼呼爬上來,山頂真是熱鬧,360度無敵展望,難怪大家都捨不得走。
IMG_8138

姜子寮山,海拔729m,三等三角點,又稱三角架山、石硿大崙、真長山,是新北市汐止、平溪、基隆市暖暖的交界,也是基隆市第一高峰。

話說,基隆市有一座海拔740m的五分山西峰,位於新北市瑞芳與基隆市暖暖的交界,似乎不像姜子寮山那麼熱門,所以就沒被認為是基隆第一高峰。
IMG_8155

IMG_8156

IMG_8158

三角點的東南西北側,各有一座觀景台,台北盆地與基隆與平溪的山巒,一覽無遺,盡收眼底。姜子寮山雖有著無敵展望,或許因為周遭山巒高度都差不多高,遠眺距離受限,僅符合三等三角點的距離。
IMG_8153

IMG_8139

順著基隆河,從汐止、南港、內湖進入台北盆地,劍潭山的下方還能看見圓山大飯店,最高的台北101大樓還能從山脊上露出一節。盆地內大遍的平地是松山機場,遠處則是觀音山與林口台地。
IMG_8154

比較少從東南方的角度看進去陽明山系,過往大多都從南往北看,正面就是向天面天、大屯山、小觀音山、七星山這幾座,可惜今天七星山的東側都被雲遮蔽住了,沒機會看到平時躲在七星山身後的山頭。還好雲層只積在山區,山下還能看到遠方海岸線上的城鎮,那個方位應該是金山吧。
IMG_8141

往北望去,基隆城鎮都隱入翠綠的山巒,基隆嶼孤矗在基隆港外。
IMG_8144

IMG_8145

IMG_8146

七堵、八堵、暖暖,這些都是以前工作時會接觸到的地點,不過都是貨櫃廠或保稅中心。
IMG_8147

旁邊就是五分山西峰,是不是有覺得高一點呢?後有五分山、基隆山、燦光寮山。五分山又比五分山西峰更高了一點,不過那邊已經是新北市瑞芳了,不在基隆境內。
IMG_8148

東南面開始是東北角開始隆起的雪山山脈,群山連綿不絕,印象中的那裏就是滑,尤其是桃源谷,地明明就是乾的,還是滑不溜丟的。
IMG_8149



IMG_8151

西南面最遠可以看到雪主與南湖大山,不過遠山多雲,山頭又多,都疊在一起了。
IMG_8150

據聞,以前姜子寮山的難度頗高,不論哪一條路徑,都是芒草叢生,砍之不盡,直到民國93年(2004年),基隆市政府將路經重新整理,修建步道,才變得如此親民,這才有如此棒的展望。
IMG_8161

IMG_8162

走完姜子寮山,驅車來到對面的七堵,來爬一座曾經是小百岳,卻又被剃除的瑪陵尖。民國97年(2008年)的初秋,在那個沒有智慧型手機的年代,靠著山友遊記的文字記錄,還有厚重的縣市道路地圖,信誓旦旦,想要一天就把基隆五座小百岳都走完,沒想到第一座瑪陵尖就出師不利,與Pol在當時登山口附近的火炭坑站牌找了許久,最後放棄。
IMG_8165

IMG_8167

火炭坑的登山口,後來在瑪陵尖下的火炭坑開挖廢棄物最終處置場,登頂不易,瑪陵尖就從小百岳中除名。多年之後,某天查資料發現,有熱心的地方登山隊伍披荊斬棘,把瑪陵尖的山路闢了出來,於是讓我有機會前來雪恥,來到大華二路中埔站牌附近的登山口,起登,結果還是出師不利,爬上很陡峭的階梯,接到荒煙漫草的墓園中,一開場就走錯路。
IMG_8168

IMG_8169

退回原地,走上正軌,但是正軌也好不到哪裡去,一樣是荒煙蔓草。想不到多年之後,難找的不是登山口,而是找山徑。
IMG_8170

IMG_8173

一路上要往前上下揮舞登山杖,以免撞擊蜘蛛網,還要一邊留心腳下那被植被覆蓋的路徑,還有樹枝上久久才出現一次的路條。
IMG_8174

IMG_8175

IMG_8176

不知在密不透風的樹林內鑽到哪個方位,突如其來一片開闊地,回頭可眺望石獅山與國道3號高速公路的瑪陵橋。
IMG_8179

IMG_8180

開闊地長滿短草,幾塊水泥地,幾座貨櫃屋,不知用途。
IMG_8182

IMG_8183

IMG_8184

IMG_8187

又再次鑽入雜木林之中,路線方向在中間,卻消失看不見,繼續提高專注力。
IMG_8192

IMG_8193

IMG_8194

IMG_8196

IMG_8197

上到鞍部,路徑終於比較明顯,也終於有比較像樣的路標。
IMG_8199

IMG_8200

有繩可拉,證明沒走錯路,安心許多。
IMG_8205

IMG_8207

IMG_8208

再一處拉繩,上稜線。
IMG_8210

IMG_8215

改從左邊的角度基隆嶼,除了協和電廠的三根大排氣煙囪之外,以前都沒注意到大德山上還有一座紅白相間的教育電台廣播塔。
IMG_8214

另一邊是國道3號高速公路與台62線的瑪東系統交流道,兩者在山林間穿梭,相互交織。
IMG_8212

上稜線後,路徑清爽很多,也不用提心吊膽會衝撞蜘蛛網。
IMG_8216

IMG_8217

再拉一次繩,就上瑪陵尖了。

瑪陵尖,海拔231m,二等三角點及三等三角點各一顆,又稱東勢下股山。
IMG_8220

IMG_8221

IMG_8222

IMG_8223

IMG_8224

山頂擁有360度的無敵展望,也能看到剛才的姜子寮山,不過山勢比姜子寮山低,望出去都被近山遮檔。
IMG_8226

陽明海運總部大樓,矗立在七堵的基隆河旁,以前去面試儲備幹部的記憶還很清晰~
IMG_8227

基隆河在兩道山巒之間S形的彎來彎去,很難想像以前能將4萬噸的船,一路開到汐止。
IMG_8228

西南面,台北信義區大樓與南港山的剪影,還真不錯。
IMG_8230

還有來時看到的石獅山與瑪陵橋。
IMG_8232

樹林中,隱約看到其他隊伍。
IMG_8233

IMG_8234

IMG_8236

IMG_8238

回程在稜線岔路與剛剛看到的那支隊伍相遇,才知道他們走瑪陵尖西北峰與東北峰的縱走,與我們從西南面切上稜線不同。他們說東西向相對好走又輕鬆很多,我們則是開局就挑到最荒涼、難度較高的路線。
IMG_8240

IMG_8241

IMG_8245

原回折返,繼續在樹林中找路跡,回到貨櫃屋處,這次不再鑽入樹叢,改尋水泥路面的方向探路。
IMG_8247

IMG_8249

沒想到水泥路就一路接回台62線下方,回到我們起登處。早知道起登時就順著水泥路走,還不會誤闖墓園。
IMG_8251

IMG_8253

回到停車處,全身檢查了一下,畢竟在沒什麼人煙的樹林裡鑽了許久,可不想帶昆蟲回家。結果就發現腳踝附近有隻螞蝗,上一回有螞蝗停在腳上,已經是好久好久以前的福巴越嶺,就連六順七彩、能高越嶺都能全身而退,沒想到這次被咬了,還好才剛咬,牠還沒變成小氣球。將牠移除後,血還是流了下來,見紅收場。
IMG_8255

2023.02

沒有留言 :

b:if cond='data:blog.pageType != "i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