閂山鈴鳴+人待山

最一開始爬山的頭幾回是參加商業團,台北車站東三門及圓山捷運站是最常集合的地方,後來開始自組隊,除了少數幾次隊伍人數多,需要包接駁車之外,不然小隊伍自行開車,山下的行程也有彈性多了,乘坐肯定也是舒適許多,不用擠在三排座的窄空間,腳不知道放哪邊,也不會因為接駁地點最晚上車,而淪落坐在中間沒扶手,被甩啊甩的位置。但是,這次的閂山鈴鳴,登山口在路況爛到不能再爛的730林道,雖然內心百般不願,但還是得要靠接駁。
IMG_9525

一想到730林道的接駁,最多人想到的就是王小明民宿接駁,這幾年過去,不知道有沒有多幾間業者。不過多幾間業者,也改變不了那曲折蜿蜒又破爛的林道,一路顛簸又會車不易。

接近11.7K處,車行最後終點。再往前,腐朽的木柵欄直立在林道上,自此開始,只能步行進入。如預期般,端午節來爬閂山鈴鳴的隊伍很多,工寮肯定是搶不贏那些健腳的山友,因此今天預設的紮營地點就是25K工寮之前,有空地就紮營。
IMG_9642

IMG_9392

起初,林間空隙之間冒出的是雪山倩影。望著那雪山南壁那片光禿禿的碎石坡,擺在心中那個雪主下志佳陽的想法,又冒了上來,可是每每考量到兩地接駁與天數,這念頭很快就又沉了下去。
IMG_9397

這角度不怎麼像桃子的桃山,還有兩側的喀拉業山與池有山,也不時現蹤。
IMG_9393

從11.7K開始,一直到紮營處,約莫要推進13K,林道緩緩而上,不算難行。但或許是昨夜接駁車在台7線與台7甲一路狂飆,暈車症狀未解,睡眠不足,今早又在林道上甩來晃去,整個提不起精神,體力像雲霄飛車般直線落下。
IMG_9398

IMG_9399

IMG_9400

遺留在林道上的日本鈴木AT100機車,不知見證多少世代的山友,與它合照留影。

沿路一直想著,要是能騎車或開車進來就好了。每當意志消沉,就有點羨慕早年那些前輩們,可搭車長驅直入,現在只能拖著沉重腳步,靠著看風景來轉移注意力了。
IMG_9403

IMG_9401

16K的大髮夾彎,品田山也出現了,四秀到齊。繞過這個大髮夾彎,林道上就再也不會看見雪山山脈的山頭了,取而代之的,是中央山脈的南湖大山與中央尖山。
IMG_9404

IMG_9405

IMG_9406

撇開自身狀態不好之因素,這段林道還算挺舒服的,因為車輛無法通行,路面不會有兩道凹陷的輪胎行,路面少有積水淤泥,松針滿地,柔軟的康莊大道。
IMG_9407

林道旁的小叉路,下切耳無溪,是往甘藷無明的路,從溪底爬回來要上升700m,也是頗硬的。若不想走回頭路,就要走成O型,才能接回鈴鳴山,真是兩難啊。
IMG_9408

路邊的告示牌,圖案早已斑駁,鐵片隨時要與背板分家。沒有經歷過那繁華精彩的舊時代的我們,如今看著避車道三字,剩下的只是苦笑。
IMG_9409

18K的巨大倒木被稱為閂山之門,但離閂山登山口還有一大段距離,繼續認命地踢林道。
IMG_9410

路邊小小的葉片,看起來頗為可愛,蹲下來(偷休息)仔細一瞧,那莖與葉上布滿小小細刺,看來應該是咬人貓的幼葉,突然又覺得沒那麼可愛了。
IMG_9412

寬敞的林道,山側的駁坎仍相當完整,只可惜車上不來,繼續踢。
IMG_9416

IMG_9415

幾個之字坡後,路徑繼續在茶岩山東面山腰緩緩向前延伸,對面不時露出的無明、甘藷、中央尖與南湖,提振一下精神。
IMG_9417

IMG_9414

IMG_9418

IMG_9419

又一支代表舊時代的警示牌,山坡土石將其推移傾斜,哪一天橫躺在林道上也不奇怪。
IMG_9420

閂山登山口的營地已經容不下我們的帳棚,繼續往前,鈴鳴山也愈來愈近,那也就表示明天不用走很遠,想到就覺得開心。
IMG_9422

順著鈴鳴山的稜線往北望去,那綠意稀疏又帶著暗灰色的無明山,有著讓人聽到名字就退卻三步的斷崖,南有無明斷崖,北有鬼門關斷崖。若要四座山頭一次走完,斷崖就是北二段O行要面臨的難題啊。
IMG_9423

鈴鳴山南面的後方,出現鋸齒連峰與畢祿山,再後方有奇萊主山北峰開始連綿的奇萊連峰。
IMG_9421

靠著強大的隊友(看不下去我們走太慢),先找到了幾塊不錯的空地。躲進帳篷小睡一下,可是在那之前,還要先去取水,不然晚餐無水可用,只好拖著疲憊的身軀,再繼續往前走。

這裡的水源有2處,皆在25K工寮之前。先來到約24.4K處,有個接有水管的水源,但水流微弱,看著正在接水的山友,腳邊還放著好幾個空水袋,肯定還要等很久才輪的到,看了就不耐煩。大多山友也都放棄此處,直接前往下一個紅磚水源,反正取水跟著大多數的人走就對了,哪裡人多就去哪裡。果不其然,涓涓流水順著岩壁流下,沒一會就可以拎著飽滿的水袋回營地。
IMG_9426

IMG_9427

一夜好眠,精神恢復不少,比前一天要死不活的狀態好太多了。

第二天,過了25K工寮叉路,26K之後有崩塌地形,為了避免摸黑通過,決定天亮後再出發。也忘了哪一次,大家在線上討論到人待山稜線東側的人待池,從衛星圖上看就是有一塊黑影,但不在正規路徑上,也鮮少紀錄,有點神秘。

總之,後來就改成高繞三叉路口取左,高繞過崩塌地後,叉路口再取左,不下切接回腰繞路,沿稜線直取人待山。
IMG_9428

IMG_9429

IMG_9430

IMG_9432

左右兩側的山頭又更近了,無明山的山頭草坡讓人感覺沒那麼險惡,其實猙獰的一面藏在背後。
IMG_9433

合歡東峰,北合歡山與反射板都感覺好近,天空的雲離山頂也好近,希望太陽爬高後,能雲霧消散。
IMG_9434

往人待山的地形沒什麼難度,頂多是箭竹又高又密了些,只要離前面遠一點,就不會被反彈的箭竹打臉。
IMG_9435

IMG_9438

先經過人待山北峰,H3074M。再經鞍部,穿出樹林,便是人待山,H3110M,兩座山頂都無基石。
IMG_9439

IMG_9440

穿出樹林往後望,一眼就能認出那岩脈皺褶頗具特色的品田山,雪山聖稜線的山稜再次現身,前排則是雪主東線的稜脈。
IMG_9441

人待山山頂是一片大箭竹草坡,展望挺不賴的,只是頭頂上的雲太搶戲,暗得令人憂心,畢竟氣象局的預報,行程第三天就會變天,希望壞天氣不要提前來報到。
IMG_9448

鋸齒連峰、畢祿山、北畢祿山、奇萊連峰,還有很搶戲的流雲。
IMG_9455

奇萊連峰、合歡山東峰、合歡山主峰、北合歡山,以及那往西合歡山七上八下的山頭。最遠最遠處,冒出淡淡的玉山山影。
IMG_9443

鈴鳴山山頭就在眼前,應該沒有假山頭了吧!右後的遠方,立霧主山從稜線探出一點點頭來,等會登上鈴鳴山頂,應該會看得更清楚。IMG_9454

IMG_9462

IMG_9463

從這個草原山頭到下一個草原山頭,路徑又鑽入樹林與杜鵑林中。左右外望,畢祿斷崖、無明斷崖、中央尖的死亡稜線,變得相當明顯,寸草不生的樣貌頗為驚人,有點慶幸腳下閂山鈴鳴這段路,平易近人多了。
IMG_9467

IMG_9470

IMG_9473

IMG_9477

IMG_9471

IMG_9476

登上鈴鳴山的平緩草坡山頭之前,仍有一段陡升,坡上杜鵑遍佈,無樹林遮避,恰好能夠回望人待山,內心期許著,能否就那麼幸運看到人待池。只是事與願違,人待池大概就在山頭右下後方的草坡邊緣,被樹林擋住了視線。
IMG_9479

IMG_9480

IMG_9482

在上河文化的書中記載"少了「百岳」頭銜的人待山,時至今日,山頭雖僅偏離縱走途徑數百公尺,卻極少人登臨。而位於此山北稜東側,昔日水草豐美,常見水鹿在此嬉戲的「鹿池」,則因民國66年的大乾旱後,池底的不透水層乾涸裂開,再也無法屯積雨水,如今已變成草生地了。"。

但Google Maps衛星空照圖上仍有那塊像水池的黑影,地圖瀏覽器上也仍標示著,但在那樣的坡面地形,能蓄積南北長有20m、南寬10m、北寬4m的不乾涸池水,也挺耐人尋味。或許有一天,好奇的念頭再萌生,那就再來探一探吧。
IMG_9483

一番努力,站上平緩山稜,不遠的前方,像小指翹起來的小尖尖,就是鈴鳴山了。
IMG_9485

無名山旁也冒出最東邊的山稜線,清水大山與三角錐山。
IMG_9484

IMG_9488

上午10點半,登頂鈴鳴山,H3272M,三等三角點6373。
IMG_9493

IMG_9496

IMG_9497

IMG_9503

山頂打混許久,環顧四周,群山環繞,僅有一角露出了海面上的層積雲,連綿山巒像似被強硬地撕了開來,一道左彎右拐的V形峽谷,是立霧溪強行切割出的太魯閣。
IMG_9509

端午連假的氣象預報,預計在行程的第三天的午後開始變天,只是現在就覺得頭頂的灰雲不太安分。
IMG_9520

人待山上還看的見的奇萊連峰,不一會就抹上一層濃厚白雲,不見身影。這條雲帶彷彿就在我們頭頂,由南向北順著中央山脈主稜集結,反倒是旁邊一點的合歡群峰,以及奇萊東稜的太魯閣大山及立霧主山,上空就藍天居多。
IMG_9511

IMG_9513

回望來時路,雪山山脈的山頭清晰可見,從雪山主峰到南峰,從翠池三叉山到大劍山、小劍山,後排還有西稜的大雪山與小雪山。
IMG_9491

IMG_9489

回程,雲就追了上來,把眼前雪山稜線慢慢遮了起來,開始要在前排的閂山移動了。
IMG_9524

IMG_9528_1

IMG_9532

IMG_9533

回程就不走人待山,走傳統路線,叉路直接下切730林道終點。曾看過有網友將這個鞍部叉路口取名為鈴人叉,如果取名為鳴人叉,也蠻有趣的(自以為大家都知道火影忍者)。
IMG_9534

IMG_9537

IMG_9538

IMG_9539

下切之路與人待山相比,沒有輕鬆到哪裡去,手腳並用,攀石翻木,接回林道盡頭27.5K,才又轉為平緩好走的散步模式。
IMG_9541

IMG_9544

IMG_9549

26K的倒木與崩塌地,討論了好一會,因為留下的拉繩還蠻穩固的,最後決定不高繞,直接突破。
IMG_9552

IMG_9553

崩塌的坡面沒預期般碎裂難行,踏點都挺穩固的,全員很快地通過崩塌地,省去不少時間與體力。
IMG_9558

IMG_9560

既然時間還算充裕,下午2點半出頭回到25K工寮,便轉向金明真路,往閂山前進。
IMG_9563

IMG_9565

本以為金明真路會是條輕鬆的捷徑,結果是我太天真,不停連續爬升,雖然坡度不太陡,但也不太緩,腳下的土鬆軟,腳底需更加施力,累的特別快。
IMG_9566

IMG_9568

IMG_9569

走了將近一個半小時,才來到傳統路徑的叉路口,離山頂還有將近一半的路程,比我預期的還要久,早知道就踢林道回23.2K的登山口,從林道上切稜線的坡度也沒有金明真路來的長與陡。
IMG_9570

IMG_9571

在樹林與箭竹中,又再奮戰了40分鐘,雲霧都追了上來,將我們一一包圍。
IMG_9573

IMG_9575

5點之前,登頂閂山,H3168M,二等三角點1467。
IMG_9582

IMG_9581

恰巧遇到山友大哥拿出筆墨(水一沖就會消失的深色液體),找了塊石板揮毫,留下豪邁奔放的閂山兩字,原來鈴鳴山的石板也出自大哥之手。
IMG_9585

IMG_9586

簡單拍完照後,速速折返,但體力下降,腳步也變慢了,就連緩下的傳統路線都有種走不完的念頭。
IMG_9594

IMG_9598

IMG_9601

IMG_9615

此刻雲海從四面湧入,翻過山嶺,作勢要倒入耳無溪河谷中。夕陽的餘暉在一層一層雲隙中發亮著,即使趕著回營地,還是要停下腳步欣賞一番。
IMG_9605

IMG_9612

最後,不得以還是要戴上頭燈,還是摸了一點小黑,才回到營地。結論就是,若從傳統路線登上閂山,從金明真路順勢去工寮很快,但要上閂山,還是選擇傳統路線就好。
IMG_9622

IMG_9623

第三天,即便只是原路踢林道回去,仍是要早早拔營出發,一來怕變天,要換上雨衣褲實在很麻煩,上車前還要脫掉,想到心就累。
IMG_9628

IMG_9631

二者要早早回到11.7K等接駁車,曲折蜿蜒又破爛的林道,能會車處實在不多,接駁車常常見人就收,滿了就開走。下一批接駁車再出現,就是半小時以後,上不了車就只能在苦等。
IMG_9632

IMG_9633

IMG_9641

最後,還是在接駁處等了好一會。

這也無可奈何,連假期間,就是人多。但隊伍也不至於多到誇張,畢竟730林道的接駁額度有限,就先篩掉一些人,若不是受暈車影響,這趟應該可以走得更愜意吧。

補充:
接駁車載著一行人回到台北後,在劍潭放第一批人下車,接著要驅車前往下一站竹科管理局。
就在我陪Celia走去承德路搭客運後,正要走進劍潭捷運站時,就收到群組訊息,接駁車在原地拋錨,無法發動,回新竹的隊友只好改去搭高鐵,於是又與大家在劍潭捷運站月台碰頭,再次解散。

2019.06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