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山登山口

3952m,是這座山的海拔高度。Tongku Saveq是布農族對她的稱呼,鄒族則稱呼她為Pattonkan,是兩族共同的聖山。
1857年(咸豐7年),一艘駛離安平港的美國商船亞歷山大號,在航海日誌中記載所見到的高聳山嶺,以船長摩里遜W. Morrison的名字命名,有了摩里遜山Morrison之稱。
臺灣總督府設立了土地測量局,測量新領土台灣的山岳高度後,發現這做高聳山嶺超越富士山(3776m)。1897年(明治30年),日本明治天皇下令改為新高山(にいたかやま),成為日本第一高峰。新高山、次高山的雪山、能高山,那時號稱台灣三高。
2014.06 新高山登山口石碑

台灣的登山活動,從日治時期一開始的軍事踏查,至學術探險及研究,逐步開啟。

最早是由長野義虎率隊,沿著清代開闢的集集水尾道路,這條踏查中央山脈的路線,登上新高山。隨後,1921年(大正10年)利用清代八通關古道另行修築的八通關越嶺道完成,以及1926年(大正15年)開闢從沼平車站(阿里山車站舊站)的阿里新高登山路線。登新高山,民間也開始蔚之風潮。
2014.06 新高山登山口石碑

三條新高登山路線的起登點分別在現在的南投縣水里鄉、花蓮縣玉里鎮、嘉義縣阿里山鄉,都設有登山口石柱作為起點標。
先前在花東騎單車,還特地在花蓮縣玉里鎮中山路二段與民族街路口一帶,也就是當年八通關越嶺道的起點,找尋新高登山東口石柱的蹤影。苦尋許久,後來才得知已經被銷毀。阿里山的新高山登山口石柱也難倖免,只剩下老照片可回味。
2014.06 新高山登山口石碑

從水裡坑(水里的舊名)出發登新高山的路線,登山口位於於今水里鄉頂崁村,也就是在台16線與台21線的共線起點處。1937年(昭和12年),設立了新高登山口勒碑。
2014.06 新高山登山口石碑

勒牌本尊質樸、斑駁的外觀,原本隱身在民宅間。在水里鄉公所的整修及維護下,這座古勒牌本尊再度重見天日。
2014.06 新高山登山口石碑

那時前來騎單車挑戰台16線,辛苦地騎上蜿蜒的大上坡,氣喘吁吁,心中只想著接下來一連串的下坡,開心地無視這座石碑,與其擦身而過。那時只有見著在水里鄉玉管處停車格旁的複刻板,也是微妙微俏,只是歷史意義就不如本尊來的崇高。
2014.05 台16線西段-兩輪丹大馬

這趟終於見到本尊真面目!這勒牌說明了,在日治時代要登上台灣第一高峰,是如此的艱辛!不論是從水里的東埔線、阿里山的塔塔加線,以及玉里的八通關線,海拔都比現今的塔塔加登山口低許多。更別說現在的兩天兩夜的玉山行,在當時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當然,這也見證台灣公路的延伸,讓山更容易親近。

2014.06

1 則留言 :

katechen.ta 提到...

您好~我是國家公園季刊的企畫編輯吳建旺~
可否跟您做個邀圖~想跟您邀第一張圖使用再2019國家公園季刊秋季號上~
這邊會有微薄的稿費~
再麻煩回信回覆意願~萬分感謝!!!祝順心~
----
katechen.ta@gmail.com
國家公園季刊編輯組
ADD 10668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二段141巷21號2F-1
TEL +886 2 2754-8176 ext.17
FAX +886 2 2707-6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