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三座嘉義小百岳:雲嘉五連峰.大尖山.梨子腳山.嘉義蘭潭紅毛埤山

2月初來了趟雲嘉五連峰,天氣預報不差,沒有降雨機率,可是車一開進梅山鎮,天氣就不太妙,開上太平36彎,更是直接進入白霧之中,小雨不停。來到起登的太平三元宮,雨勢沒有減緩,只好逛個太平老街就驅車下山。2月底,看著天氣預報還不錯,馬上安排一趟嘉義行,捲土重來~
ESR_1393

進去梅山之前,先到大林補給,在大林車站附近吃個早餐。原本想等到石龜車站附近的日日興羊肉爐開門營業,外帶羊肉爐上山享用,可惜老闆娘說沒那麼早開門,只好作罷。
PXL_20250228_010630803

早餐第一站,店名就叫碗粿肉粽,車站前站出來不遠處,碗粿與肉粽各來一份~
PXL_20250228_001910785

PXL_20250228_002050954

再來走回車站前,來碗市場內的老牌羹麵~本來還想加碼隔壁的羊肉湯,但店家還在準備中,殘念。
PXL_20250228_003800616

PXL_20250228_004011363

再來,來到市場街攤,同樣沒有店名的春捲店。雖然說名為春捲,但我覺得是潤餅,畢竟台式的春卷要經過油炸,且沒那麼粗。特別的是,這潤餅裡面還包了麵條,分量十足,經過前面兩攤,戰鬥力盡失,這只好帶著上路,午餐再享用。
PXL_20250228_005444676

PXL_20250228_005447593

好天氣,三元宮停車場一位難求,只好開到下面老街入口處的太平大飯店,停他們的計次停車場。再經老街爬上通往廟前的階梯,雙手敬拜,沿公路到廟旁髮夾彎,走進產業道路起登。
ESR_1384

ESR_1385

ESR_1386

太平山到大尖山的山嶺上,種滿著茶樹,隨著步道穿過一道又一道橫向排列的茶樹,與周遭山頭不同,隨時回頭,皆是展望。
ESR_1387

ESR_1388

太平天梯這回沒有躲在雲霧中了,天梯另一端連接龜山,山谷間望出去的鄉鎮,應該竹崎鄉的鎮上。過往聽到竹崎鄉,都直接聯想到山中的奮起湖,平地的竹崎倒是沒走訪過呢。 
ESR_1390


ESR_1391

爬上山稜,小心翼翼走進茶樹間的小徑,避開枝葉,以免不小心勾到茶農的心血。
ESR_1394

盡頭有座鐵皮屋農舍與蓄水池,旁有太平山西峰的基石,H1065m,觀光局阿里山管理處精導點一顆。
ESR_1396

ESR_1397

原路折返,先是往遠方的中華電信微波站找尋通往太平山山頂的路徑,無果,返回警察電訊所太平中繼台,改走後方的腰繞路。
ESR_1395

要繞路在竹林間緩緩而下,然後岔開成上下兩條。看了看地圖,兩條路都會接上上切的步道,不疑有他,選擇往上那條,結果走了一會,路徑不但漸漸變窄,竹林雜生,最終難以推進,折返改走往下的岔路。
ESR_1399

接上上切步道,往東北望,便是馬鞍山與二尖山。雖然看的到就不遠了,但評估一下剩下的時間,按預計走完五連峰,有點太過精實,太浪費這麼好的天氣,馬上決定拆行程,今天愜意地走到馬鞍山。
ESR_1401

上切的步道是條古道,這裡的山區舊稱大坪,名為大坪古道,是昔日梅山太平山區的交通要道,可以接到梅山36彎的32彎,居民利用這條古道至林間工作。現在已經修整得很好走,不過陡峭程度依舊。
ESR_1402

下方能看見劍湖山的摩天輪與擎天飛梭,再後方是古坑與永光,還有遠方的斗六。
ESR_1405

回到稜線,繼續往前,回程再來撿太平山。
ESR_1407

ESR_1409

為了讓茶葉有充足的日照,也不至於過中午日光太曬,東面山坡種了滿滿茶樹,整片蔓延到山稜,美歸美,也苦了我們得曝曬在正中午的艷陽下。 
ESR_1410

ESR_1414

稜線上偶有幾處沒被闢為茶園的孟宗竹林,梨子腳山就是如此,H1176m,三等三角點,小百岳,又稱祝壽山。
ESR_1420

ESR_1418

ESR_1416

ESR_1417

山勢起伏不大,不需要休息,因為長椅也被其他人坐走了,就繼續往前推進。
ESR_1421

東南面應該要有大塔山與玉山的展望,可惜多雲又朦朧。
ESR_1422

ESR_1426

ESR_1423

一道道茶樹,有時像葉脈,從步道的莖向兩旁平行延伸;有時又像地圖上的等高線,隨著地勢蜿蜒起伏,走著走著,都覺得有一道道深綠色的波浪在微微漂動。
ESR_1427

ESR_1428

ESR_1429

ESR_1431

偶爾見到不按牌理出牌的茶農,茶樹縱橫堆疊,奇特的排列,費盡心思用盡每一寸可種植的空間。
ESR_1434

ESR_1437

ESR_1438

西北面的展望,下面就是梅山與大埔美工業園區,旁邊隔著國道三的古坑休息站,再右側是永光。應該是水氣太重,不然遠眺會是一整片直到海岸線的平原。
ESR_1439

ESR_1440

再次走入孟宗竹林,就來到馬鞍山囉。 
ESR_1441

馬鞍山,H1265m,無基石。已過午餐時間許久,拿出大林市場買的潤餅享用,可惜藏在背包中仍不敵烈日曝曬,味道有點變質了...
ESR_1443

ESR_1442

馬鞍山之後就一路下坡,來到龍興宮。有點不解的是,馬鞍山比梨子腳山還高,同在一條稜脈上,一樣都在林中沒有展望,為什麼小百岳選了梨子腳山,而不是馬鞍山?
ESR_1446

龍興宮位處鞍部,後方的觀景平台不時有風迎面吹來,特別舒服。回程大家都很理性地選擇踢馬路回去,沒有選擇原路折返再爬回馬鞍山。 
ESR_1447

這條馬路的路名很有趣,叫做龍眼路,還以為古人來到山中認為此處是風水寶地,地形像龍的眼睛。

結果不然,查了緣由,是因為清朝咸豐年間,山下的梅仔坑與竹頭崎的漢人往山中開墾,先民在群山峻嶺中發現一處難得的寬闊平地,將其稱為大坪,也就是現今太平老街一帶。先民繼續往深山移動發展,發現滿山滿谷的山龍眼樹,龍眼村的名稱就一直沿用至今。
ESR_1450

ESR_1454

此龍眼非龍眼,山龍眼是山龍眼科,龍眼是無患子科,山龍眼與平常熟悉的龍眼不同,果實不能食用,主要用來製炭。

先民在此開墾,最初以種植金針及孟宗竹為主要農作物,後來產能與經濟效益太低,生活不易,鑑於鹿谷與名間發展茶業有成,於是引進新竹的青心烏龍,經過一番努力,成功翻轉地方經濟,所以眼前所看到的茶樹品種,幾乎都是青心烏龍,再來才是金萱。
ESR_1451

ESR_1455

午後涼風徐徐,愜意漫步,欣賞山谷景致,挺悠閒的。經過一處私人蘭花園的溫室,轉入坡度急陡的產業道路,切上稜線,補撿上午沒撿的太平山。
ESR_1456

ESR_1457

太平山,H1082m,觀光局阿里山管理處精導點一顆,旁有一間水泥屋,外面掛著冷氣室外機,大概是一間機房,供電給一旁矗立的天線。
ESR_1458

ESR_1459

太平山的下方就是振峯茶園的露營區,有階梯回到三元宮旁的髮夾彎,再回到老街取車,前往今晚紮營的露營區,琥珀社咖啡莊園。

山友的裝備與露友的裝備,相較之下,我們寒酸許多,可說是家徒四壁,就連碗筷都是走極簡風。輸人不輸陣,只好直接包下整區的草坪,至少與豪宅區保持一段距離~
ESR_1462

PXL_20250228_142509704

清晨滿天棉花糖雲,薄薄的雲霧還在山谷中,帳棚滿是冰涼的露水,到處都濕答答的,邊煮早餐邊等日照曬乾水氣,才好拔帳。
PXL_20250228_231742285

白雲沒有一會就被曬到消散了,切換成一片藍天,最遠處的玉山主峰、北峰、圓峰、南峰都變的清晰。
PXL_20250301_011904317

PXL_20250301_011910892

琥珀社咖啡莊園的主人是茶園第四代,種咖啡當興趣,或許是反過來,種茶才是興趣。
PXL_20250301_012041514

PXL_20250301_012124961

老闆跟我們說,祖先來開墾時選了這塊寶地,整對面的嘉義大凍山,就像元寶中間拱起的突起物,飽滿圓潤,兩邊微翹的山頭,圓弧下凹,就像寶船一樣,往中間聚財。
PXL_20250301_012128925

PXL_20250301_012901834

往上開一些,視野更開闊,除了玉山與塔山那一區塊,其他中級山都完全認不出來,實在是太少來中部的山區健行了。
PXL_20250301_012958240

PXL_20250301_013007389

從這角度看,大凍山的元寶兩端變的更陡峭了~
PXL_20250301_015154932

剛停好車,山谷內傳來陣陣鞭炮聲,這鞭炮聲響從凌晨就有,那時躺在睡袋內還以為有獵人在打獵,原來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龍抬頭,傳說這天掌管降雨的神龍王抬起頭來,意味雨水就會開始多了起來,有利於耕種。
ESR_1466

從龍興宮後方的木造觀景平台,接續昨天的路程。
ESR_1469

架在稜線上的木棧道階梯,成了樹林與茶園的分界線。
ESR_1470

ESR_1476

ESR_1473

西面平地的展望比昨天好一些,至少可以看到嘉義市區。
ESR_1477

一段茶園景致的爬升,一段鑽入樹林,尾端街上急陡的產業道路,又是一片茶園。咖啡莊園的主人說,他的咖啡樹就種在這附近,我們四處張望,沒看到咖啡樹,倒是看到獼猴在樹梢把玩著枝葉。
ESR_1479

ESR_1480

走著走著,來到二尖山涼亭的岔路口,接著發現二尖山山頂的牌子就在路邊,莫名其妙就登頂了。
ESR_1481

二尖山,H1274m,無基石。
ESR_1501

二尖山山頂是座休閒茶園餐廳,想要再偷懶一點的話,可以直接把車開上來停餐廳停車場。
ESR_1483

路徑穿過餐廳,很容易讓人把持不住,進去點菜大吃一頓。餐廳旁的二尖山唬爛亭,展望極佳,眺望清水溪山谷,可惜完全沒空位,只能往大尖山續行。
ESR_1484

ESR_1485

通往大尖山的路徑像康莊大道,寬闊平緩,輕輕鬆鬆。
ESR_1486

ESR_1488

這段從二尖山到大尖山的稜線路,嘉義縣與雲林縣的縣界。
ESR_1489

ESR_1490

大尖山山頂為一處石砌平台,本以為沒什麼人走,這一路也沒遇到下山的人,沒想到山頂聚集一堆人。
ESR_1491

大尖山,H1305m,一等三角點,小百岳。
ESR_1492

ESR_1493

ESR_1494

平台邊緣,各有一座嘉義縣與雲林縣設立的大尖山立牌。這兩座立牌挑選的位置不好,應該要再有巧思一些,讓縣界從兩座立牌中間穿過。
ESR_1495

ESR_1497

太多人,鬧哄哄,排隊拍完三角點的照片,便下山去。
ESR_1498

二尖山的攤位買了杯手沖咖啡,坐在路邊的板凳,也享受樹蔭與涼風~
ESR_1500

回程遇見的獼猴又更多了,在林間玩得不亦樂乎,但也很怕牠們突然就失控跳了過來。
ESR_1504

快回到龍興宮的最後一段下坡,可眺望梨子腳山、太平山、太平山西峰。
ESR_1508

ESR_1507

ESR_1510

ESR_1511

開車回到三元宮,門樓道路對面的大水塔,與雲嘉五連峰的金屬立牌拍個照,當作收尾~
PXL_20250301_040541767

下午還有時間,到嘉義市區吃盤四味果汁的涼麵,決定再撿一座輕鬆的小百岳。
PXL_20250301_053211788

蘭潭鎮德宮前方的廣場相當好停車,也有不錯的展望,下方就是蘭潭水庫一隅。
ESR_1512

ESR_1513

從鎮德宮旁邊的蘭潭步道走入,路徑相當好走。
ESR_1514

ESR_1516

沒想到這裡面也有大幅的高地落差,居然還有階梯要爬。
ESR_1517

ESR_1518

步道路徑漸漸縮小,下坡後從官方步道圖上沒有標示的小徑岔出,又一段小爬升,突然一處較大的空地,地上就出現基石了。
ESR_1520

ESR_1522

ESR_1523

紅毛埤山山頂相當平坦,平坦到不覺得是一座山,基石就在果樹前方,H150m,二等三角點,小百岳。
ESR_1524

ESR_1525

ESR_1526

果樹結實累累,掛著一顆顆金黃的色黃金果,話說還沒有吃過這種水果,有在水果行看到在買來嚐嚐。
ESR_1528

ESR_1529

沿著柏油路繼續踢,小三岔路口,往右可以接到外面的大馬路,若要快速撿紅毛埤山,從大雅路一段的東洋新村公車站的岔路走進來就可以了。
ESR_1531

岔路往左,接回土路,接回蘭潭步道之前,順檢山子頂山,H143m,三等三角點。
ESR_1533

ESR_1534

ESR_1535

紅毛埤山與山子頂山,兩者相當近,近到幾乎分布出這兩座山頭有什麼地勢起伏,地勢平到無感。
ESR_1540

離開嘉義市之前,加碼開車環湖,再走上三信觀景亭,欣賞蘭潭水庫的湖光景色。
PXL_20250301_071514132

PXL_20250301_070545506

紅毛埤山的名子由來,源自蘭潭水庫的前身,也就是於17世紀中期荷蘭治台時期,這些頂著紅法的荷蘭人,被早期的台灣漢人稱為紅毛人或紅毛番。相傳這些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此挖掘儲水池,築堰為埤,利用八掌溪溪水灌溉王田里一帶的農田,也利用這水埤來操練水軍,才有紅毛埤的名稱。紅毛埤在清領時期沒落荒廢,日治時期才重建壩堤及水庫。
PXL_20250301_071450660

PXL_20250301_071734498

北返之前,既然這趟都來到嘉義了,繼續往南開,開到台南麻豆,來光顧念念不忘牛狀元牛肉湯。
PXL_20250301_090505164

PXL_20250301_090529598

PXL_20250301_090839403

PXL_20250301_090835214

牛肉肉燥淋上白飯,配上涮個兩三下的現切溫體牛肉,簡單卻美味,真是大大滿足!
PXL_20250301_091226612

PXL_20250301_091633563

飽餐一頓,接下來就是270公里的北上返家之路了~

2025.02

沒有留言 :

b:if cond='data:blog.pageType != "i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