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走了基隆東西大縱走西段,以南榮路為界往大武崙山走去,這次計畫走東段,從南榮路走去深澳山,從八斗子望海巷出來。沒想到只爬上紅淡山,就被今天又熱又悶的天氣打敗,腳步緩如牛步,受不了,中午前就撤退收工。
依舊習慣把車停在基隆國民運動中心旁的停車場,再去孝三路一帶吃個傳統麵食,然後搭公車到寶明寺,準備啟登。
走入牌樓,巷弄中沒有別的,只有一條往上的石階梯,沒有車輛出路的道路,是寶明寺對外的唯一道路。
穿過山麓門,旁有一些民宅,就在我們經過時,一位非常非常非常熱心的阿伯,說要跟著我們,要幫我們導覽。即使我們表明要趕路,不需要導覽,阿伯仍是沒有聽進去我們說的,堅持跟在我們旁邊,拖到我們進度。
寶明寺建於昭和8年(1933年),當時由瑞芳月眉山靈泉禪寺的比丘尼創建,住持是德本尼師。石砌山門,不太像廟宇會有的建物,反倒是像是砲台性質的建物結構,畢竟清法戰爭前後時期,基隆不乏砲台等防禦工事,紅淡山到月眉山又是防線之一。
山門對面台階上的紅淡比,是紅淡山的名稱緣由。此處原本稱為雙龍山,日治時代在山上大量種植紅淡比,後來改名為紅淡山。
山頂前的小段差,設置了石階梯,階梯前一對狛狐,下方各別有彌佳及彌習兩字。明治32年(1899年),基隆在仁一路37巷設立遊廓區,名為田寮港遊廓末廣新地,遊廓業者共同籌資在巷底共同建造了一座末廣稻荷神社,於大正2年(1913年)建成。神社在二戰中被炸毀,後來這對狛狐,在戰後被移到此處。
紅淡山,H208m,三等三角點一顆。
天氣好,基隆市區、基隆河、基隆港、基隆嶼,還有另一側的基隆山,五基展望全都收下。
來時糾纏不清的阿伯,大概是看到我臉色已經很臭了,在介紹完佛光洞後放我們離去。回程若是再走寶明寺,非常有可能再遇到,畢竟寶明寺就那一條石階路,改從北側澹林宮登山步道下切。
澹林宮登山步道整個悶在樹林中,又濕又悶,一直有蚊子尾隨,雙手一旦停止擺動,就撲上來吸血。經過紅淡山石頭公,手癢的不得了,無心前去探賞,沿著階梯,快步接回有民宅的柏油路,再從南榮路319巷踢出去。
撤退歸撤退,吃吃喝喝不能少,去廟口慶功,再從百年防空洞抄捷徑回去取車~
2023.08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