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龜山島海底溫泉的曝光度大增,成了自媒體網紅的解鎖成就之一,島上401高地的熱門度也跟著水漲船高。10年前來登島,除了自己外,401高地完全沒人申請,這回運氣好,順利申請上。
半小時左右的航程,從頭城烏石港來到龜山島南岸碼頭,一上島就明顯感覺熱,大家不是找陰涼處,就是開傘花。
龜尾湖的北側是以前島上居民主要的居住區,最早的漁村聚落是在咸豐3年(1853年)形成,是來自漳州的閩南人,據說本來是要去雞籠,結果遇上強風漂流至龜山島。
周遭漁獲豐沛,民國56年(1967年)島上人口來到高峰的796人,隨後因為政策,民國63年(1974年)開始遷村到對面頭城,民國67年(1978年)全島列為軍事管制區,直到解嚴後才政策鬆綁,逐步半開放走向全島開放。
昔日的龜山國民小學,後來成為營區,現在是安檢所。
民宅與軍事訓練設施都荒廢了,人去樓空。
走到遊客服務中心後就分成兩群,一群在有冷氣有座位的遊客服務中心休息,另一群自行前往401高地。
爬上遊客服務中心對面的堤防,拍個照,今天東北角沒什麼雲層,但往南一些,雲層就變多了,盤踞在山稜上,看來今天沒什麼希望看見大霸尖山。
北岸碼頭就在此,這裡是龜尾的礫石灘,只能使用浮橋平台,退潮時就只能仰賴南岸碼頭。
登401高地就是一直爬階梯,中途有幾座涼亭,但也擠滿人,沒位置坐,非常考驗意志力,因為一路悶熱無風,爬得全身濕透。
爬完1706階,龜山島的基石就在最後的階梯旁,龜山島山,398m,聯勤測量隊一等三角點內補028,一等衛星控制點。站上廢棄哨所,加上3m,就是401m了。
哨所上,陣陣涼風吹來,真是舒服,整個宜蘭內凹弧形海灣盡收眼底,雪山山脈從東北角三貂嶺的萊萊山,向東南延伸,視角過了蘭陽溪後,雪山山脈就被中央山脈擋住,只可惜雲層積在山稜上,百岳山頭都藏了起來。
龜尾受到夏冬兩季季風的影響,形成長長的礫石尾巴,再次看到還是覺得很神奇。比對了之前的照片,尾端堆積的礫石似乎有擺向右邊一些~
這回沒有雲霧來亂,順利看到龜首,上面的樹,讓龜首看似長頭毛一般。淡藍色的海底溫泉也很壯觀,從海底噴上來的大量硫磺,在海面形成凝結物,這種出磺現象使海水變成乳白色,而有牛奶海的稱呼。
另一個海底溫泉,綠島的朝日溫泉,在疫情期間就沒有像龜山島來的那麼一窩蜂,可能又要搭火車,又要搭船或飛機,再加上海面上沒有特別的淡藍色,就沒有龜山島海底溫泉那麼受到網紅如蝗蟲般的炒作。
哨所的陰影處躲太陽,吃個麵包充飢後,接著下山,踢著1706階階梯,雖然還是悶,卻不會像上山時狂冒汗,心情輕鬆愉快。
踢完階梯,趕緊進去遊客服務中心買支冰棒,吃完馬上降溫。
冷氣吹沒多久,解說嚮導又出現了,午後2點開始龜尾湖南半側的導覽解說,就從地方信仰中心的普陀巖,順著環湖木棧道走回南岸碼頭。
普陀巖最初是一座供俸三太子的木造簡易祠堂,之後安置了媽祖神像,改建為媽祖廟,命名為拱蘭宮。龜山島被列為軍事管制區後,曾改為廣德宮,最後命名為普陀巖。
軍方接管龜山島後,在民國76年(1986年)至民國78年(1989年)之間,發生了兩起意外。首先是琳恩颱風來襲時,上尉連長巡視坑道途中,遭大浪打落龜尾湖,因而殉職;隔了一年,來接任的上尉連長,某夜查看故障的機電設備,機器卻突然爆炸,連長不幸身亡。
為了安撫島上軍心,在湖的南側設置一尊觀音騎龍像,北側涼亭也以掉落湖中殉職連長的名字命名,名為酩嘉亭。
最後跟著嚮導走入坑道,看看這座防禦要塞的神祕模樣。
3點準時登船,先繞龜山島一圈,雖然沒有海豚伴隨,還是能從海上觀看龜山島的奇特地形,還能從岩壁上看到剛剛坑道中的砲陣地,飽覽剛才登頂的小島後,心滿意足返回烏石港。
2020.07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