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次來爬屏風山是在5年前的細雨紛紛的4月,當時D1的氣候雖然不佳,但後兩天逐漸轉晴的預報,讓我們決定溼漉漉地走向營地。巧的是,這次也4月,但本來的活動是南湖群峰,卻因為鋒面攪局而取消,不甘心清明連假就此虛度,看了雲圖預報,合歡山區上空出現一個無雲的窗口,於是臨時起意再訪屏風山。
如果選擇三天兩夜的愜意行程,屏風山是少數可以D1早上再出發的百岳之一,不用D0就暗夜趕車到登山口附近睡一晚。10點出頭,來到大禹嶺,車還不算多,還有許多停車空位可選。

遙想起當年起登已是下午將近3點,每個人依序在接駁車升起的尾門下,換裝雨衣,揹起重裝,不甘不願的跨過護欄,走下之字路。


也不知道為什麼,部分百岳的登山口就是那麼奇妙,好像見不得人般的,隱匿在奇怪的地方,不弄個顯著的告示牌之類的。
下切的之字路還是一樣舖滿落葉與松針,一條鬆軟好走的地毯路,不像上回沾滿雨水,濕滑難走,還摔了一跤。


下坡路輕輕鬆鬆,下切到塔次基里溪,還回去600m左右的高度,D3回程就要辛苦一點了。



屏風山雖然沒有被列入四大鳥山之中,卻也被大多山友公認為鳥山之一,大概是因為少有展望。
林隙間外望,沒有開闊的視野,滿是溪谷對岸濃密的樹林,反正只要天氣好,有陽光,看上去都蠻舒服的。


支流的潺潺的流水,拂過溪床的微風,不自覺就停下腳步,慵懶地曬著日光。



過溪來到右岸,爬上崖壁段差續行。崖壁上的羊腸小徑是較為危險的路段,踏點看上去顏色暗沉,就是一副濕滑的樣貌,揹著重裝,得小心翼翼通過。



危險的路段就那一小段,接著在樹林中上上下下,路徑雖然狹小,倒沒有什麼危險性,唯一較危險的,大概就是路旁的咬人貓。




許多路段已經沒有印象了,每到要攀或要拉的地形,就不禁懷疑之前來的時候也有遇到同樣的地形嗎,而且一路緩下到鐵線吊橋,怎麼還有上坡路呢。

看看花花草草轉移注意力,沒有大景可以拍,就拍拍小東西。




樹梢間少有的展望,東北方有畢羊縱走的畢祿山與鋸齒連峰,羊頭山則被黑岩山與加卑里山的稜線遮住。
東南方就是屏風山的稜線,屏風山山頂就在眼前,但為何感覺距離比畢祿山還遠啊!

接著高繞通過一處較長的崩塌地,這裡更是完全沒有印象。不過也是很常見的破碎砂石地形,難度不高,謹慎通過就好。



崩塌地難得視野空曠,卻沒空欣賞,如此地形要快速通過才是上策。




來到最低點的鐵線吊橋,下方便是湍流滾滾的塔次基里溪。現在的鐵線吊橋已經看不太到鐵線的蹤跡了,繩索也全面換新,比起以前被青苔包覆變成綠色的結繩,用鐵絲再三拉固的防護,現在更加安全了。



溪谷變得深又窄,風吹得更涼,可惜橋身沒有扶手可撐,沒能多待一會。


橋的另一端是塔次基里溪的河階平台,四周圍繞松樹林,陽光從樹冠縫隙中灑落,即將抵達營地,心情愉悅。


開闊處應該是稜線營地吧,但不是我們的目的地,再往前一些才是我們要的松針營地。
上回急行軍到此,已經快要累癱了,再加上起登沒多久就摔一跤,整個始不上力。這次愜意慢行,看一下時間,走了5個小時左右,是上回2倍的時間。現在回想起來,真覺得不可思議!學長等級組成的隊伍,果然後精實!



不一會,繽紛的帳棚一一出現,抵達這個名符其實的營地。松針遍佈,柔軟的讓人想要直接躺在地上。
本來想再深入一點,找個能夠聽到塔次基里溪溪流沖刷聲的位置紮營,無奈再往前,已拉上黃色封鎖線。這不就意味著,舊路不被官方認可,無法再通行,合歡金礦營地、遠東金礦公司、合歡金礦公司的掏金熱的故事,愈來愈不為人知,將深藏在乏人問津的山中。


從營地往山頂的新路要涉溪而過,接著沿稜而上,比舊路安全許多,畢竟舊路在通過合歡金礦營地及最後水源之後,就開始撞牆,在高聳又破碎的岩壁拉繩上攀,崩壁一個接一個,暴露感極重。


新路就只是單純的爬坡,不時有巨木相伴,看得驚喜連連,大腿的疲累都拋諸腦後。



不知道為什麼,每次拍巨木都糊掉,快門釋放時都拿得很穩,事後檢視照片卻慘不忍睹。還是來拍二葉松好了,愈往高處,姿態愈奇特。




登頂前最後一段較為陡峭,手腳並用,喘一下。


出發5個小時後登頂,原本預期新路會再省一些時間,與舊路相比,所花費時間倒是差不多,但至少安全又輕鬆多了。


一直待在背包內的枇杷膏與仙草蜜,終於能夠出來放風。


大夥在山頂東摸西摸,摸了一個多小時才動身下山。鋒面讓東北面山區的氣候都不怎麼好,灰暗的雲層總罩在半空中。屏風山這裡就幸運多了,過中午後的陽光更加耀眼,枝頭上的綠葉更加鮮麗。

風在林間穿梭,掛在枝枒上的松針隨之飄逸,像草裙舞在擺盪一般,下山的腳步也隨之雀躍起來。


上坡路總是低著頭走,下山才又發現更多巨木,而且就在山徑旁,近在咫尺。




這一路玩得不亦樂乎,也沒有太多的山友,清幽的很。





這一路又花了4個小時,才又回到溪邊,不過卻不怎麼疲倦。回到帳棚第一件事,就先把登頂包丟一邊,換上拖鞋,在溪旁找塊大石坐下,泡水冰鎮雙腳。


頭頂上只有這片不大的天空可看,難得天色還亮著就回到營地,沒有夕陽可看,就開始煮食,明天要爬回大禹嶺的公路,是屏風山行程中真正辛苦的部分。


睡到自然醒後,天空還是開闊的,一點也沒有受到鋒面影響,收起乾爽的帳棚,起身返程。
總之,不論是從公路到營地,或是營地到山頂,有新路也是不錯的啦,就是多一個選擇,多一些變化。
只是應該不會再來走第三次屏風山了,就像封印畢祿羊頭一樣。不是因為行程太操,而是實在太多一窩風登山郊遊化的人,甚至在營地蓋起山屋,雖然我是興建山屋派的,但並不樂見山屋被商業團體霸佔,如果相關單位不願重視及放任,不如離遠一點,求個清靜!
2019.04
1 則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