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關七雄 - 摸黑的馬崙山

半夜開著車出發,趕往谷關東西橫貫公路牌樓下集合,今天要趕赴與馬崙山的約會。馬崙山在谷關七雄之中排名第二,七雄之中最裡面的一座,比八仙山還要東邊。說到排名第一的八仙山八仙山,我們當初比預定時間早完成,本以為馬崙山也沒什麼問題,沒想到反而摸了個黑。
無標題

與八仙山一樣的是,登山口離台8線很遠,要開過主要的溫泉飯店區,穿過谷關隧道,從台電谷關訓練中心旁的台電巷彎進去,開進懸於大甲溪與十文溪上的台地。登山口位於台地邊緣,下方就是佳保台,也就是現在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遊客中心所在地。路邊停好車,望著對岸的波津加山、鞍馬山、八仙山,穿過果園,草地盡頭的基地台與電塔,便是登山口了。
無標題

站在登山口後面有高大的五葉松八勇士,身形比周遭都還要粗壯,群聚在邊坡旁。朝向山面的背陽一側,樹幹通直,朝著向陽面伸展的枝枒,則多的有點嚇人。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平緩的山徑只有短短0.8K,過往伐木年代的山徑,從佳保台跨過十文溪,直上陡峭的山稜,接上現在的路徑,但似乎已經消失,至少我們在這短短的路段中,沒有發現明顯的叉路。

0.8K的路程指示牌,除了往馬崙山的方向之外,還有有條往基隆山的叉路,路徑也是相當不明顯。這座基隆山不是海拔588m的基隆小百岳,而是海拔2,938m的台中基隆山,是相當冷門的山岳。
無標題

無標題

沿稜上行1K後,又是斯可巴步道叉路。其實從果園進入樹林間到這邊也都是斯可巴步道,介紹寫說步道曾是昔日新山林場的木馬道,我想應該是指叉路這條順著等高線橫切的部分,回程在來走這條路下山,反正都是接回果園。
無標題

無標題

接著就是一直爬坡,爬坡,還是爬坡。不斷踩著階梯上行,還好坡度都不算陡,10月秋高氣爽,在綠葉成蔭的林間,腳步還算輕快愉悅。
無標題

無標題

盤根錯節的樹根外露在路徑中央,看不到的土裡肯定更是密集,不知是多少年來的糾葛。愈往上走,常綠的闊葉林相漸漸被松樹及杉樹取代,松針地毯愈來愈柔軟。
無標題

無標題

第一座涼亭出現,已有別隊的人在休息,反正不怎麼累,就在一旁稍等後面的隊友。這條登山道在日治時期的伐木年代,林場員工為了運補生活用品所開闢,因此不置於太陡峭。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民國41年,時任總統蔣中正曾到此巡視,隨後下令步道重新整修,設立涼亭及景觀設施。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沿途夾道的柳杉與二葉松,樹形不算婀娜多姿,倒是十分奇特,為了爭奪日照而歪斜生長的樹梢;還有不知道為什麼集束在一起的杉樹,難道這樣會團結力量大嗎?
無標題

無標題

IMG_9179_stitch

我一直在想,當時集大權於一身的總統要來巡視林場,究竟要怎麼爬上去。雖然林場不在山頂,卻也在海拔2,100m的稜線上,從登山口也要爬升900m左右的高度,林場仍在營運,當然利用既有的架高索道是最快的方式。

據說,當地主管機關接獲蔣總統要來視察林場的消息後,乘坐索道流籠雖然快,但不安全,於是從麗陽營區調動一千多名軍人,連夜修築這段5km的步道,3個月後完工。這故事是真是假,無從考證,不過後來,蔣中正總統來視察八仙山林場及新山分場,是與林場員工一同搭乘索道纜車上山,只是纜車內臨時加裝了藤椅供坐。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路旁的燒炭窯遺址,除了木片堆疊的頂蓋塌陷之外,外型相當完整,中空的室內部分頗具規模,可以想見當年對木炭的需求量之大,上方林場聚落規模分同小可。
無標題

無標題

張牙舞爪的枝藤,分不太清楚到底是樹本身的一部分,還是樹被糾纏住了。
無標題

路徑轉為更加平緩寬闊,兩旁出現爬滿青苔的遺跡,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參天的柳杉列隊夾道,有如要進入聖殿前的長廊,長廊盡頭又開闊了起來,第二座涼亭包圍在赤楊與二葉松之間。
無標題

稍微休息,四周看起還很光亮,卻僅有些許的日光穿透林隙,沒一會就開始感受到涼意,有點希望釜中的薪火是點燃的。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台灣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在1910年(明治43年)展開了五年理蕃計畫,發現原屬阿里山林場的八仙山也蘊含豐富林木資源,於是派遺阿里山作業所的技師綱島正吉前往調查。經過評估之後,緊鄰南北兩側大甲溪及大安溪有利於運用溪流運送木材,且木質更優於阿里山,產有一級木紅檜、扁柏、肖南,以及二級木鐵杉、冷杉、烏心石、樟樹、楠木等。

1915年(大正4年)八仙山事業區脫離阿里山林場,在山中闢建森林鐵道,於佳保台設立了八仙山出張所(現在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遊客中心所在地),並於石岡的土牛,現今的和盛(東勢大橋),設立貯木場及八仙山伐木事務所。
無標題

無標題

二戰的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林木需求吃緊,林區資源更是大力開發。1938年(昭和13年),舊八仙山地區(森林鐵道八仙山本線及呂濱線一帶)的開發作業結束,轉進開發馬崙山的森林資源。

首先,從佳保台出發,向東鋪設跨越十文溪的佳保台聯絡線,架設應付陡坡的十文溪第一索道及十文溪第二索道,兩條架高索道之間鋪設中間鐵路,來到我們現在的位置,稱為新山或新八仙山,接著往上拉了馬崙線輕便軌道及馬崙索道。
無標題

無標題

涼亭旁的石階上,曾經熱鬧風華的榮景已經不再,過往的歷史早已被荒煙蔓草掩沒,稜線平台上,只剩下林務局設立的解說牌,與幾張破裂的木椅。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隨著林區作業的移轉,新的生活社區跟著遷移到新山一帶,更加蓬勃發展。這座高山社區設施一應俱全,有辦公廳舍、作為臨時宿舍的俱樂部、交誼室、乒乓室、電影室、醫務室、購買部等等,房舍全用檜木建造,且有電燈、電話、自來水系統,在1941年(昭和16年)設立新山小學校,供日籍員工子女就讀。據說,全盛時期約有2,000多人於此生活。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當年的鐵管遺留至今,據說是用來丈量用。如今站這片樹林之中,難以想像當年人聲鼎沸的盛況。
無標題

沿著稜線繼續前行,路徑兩旁各有一座鳥居台石,昔日新山神社的表參道,今日成了登山客的康莊大道,平緩又柔軟的松針大道。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石階再次出現,這裡應該是馬崙線與十文溪線岔開之處了,馬崙線順著山稜北面,十文溪線走山稜南面,繼續深入馬崙山。我們則繼續往上,在爬升150m左右,就到山頂。
無標題

細高的鐵杉成了這片林中的主角,畢竟經濟價值高的檜木都被砍光了,人工種植的杉木成了伐木年代遺留下來的景觀植被。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第三座涼亭,有得坐就稍微歇一會,後面500m的距離要爬升100m。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步道7K處,馬崙山山頂,海拔2,305m,三等三角點6595,樹林包覆,無展望。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比起八仙山,馬崙山山頂腹地小了許多,後方另有路徑,通往白姑大山西峰,但應該鮮少人走。
無標題

無標題

合照後,分食超甜的柚子,旋即下山。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國民政府於1945年(民國34年)來台,林產管理局接手林區,伐木事業繼續,將新山畫出,設立新山分場,新山小學校改名八仙國民學校。但1948年(民國37年)一場大火,新山分場業物燒毀大半,出材量大減,遠遠不及預定的一半。

於是,1949年(民國38年)回頭望向八仙山,從第三伏地索道鋪設佳保溪線,砍伐八仙山中低海拔的林區。新山的部分則是從馬崙索道上方開闢馬崙上部線軌道及十文溪上部線軌道,更深入白姑大山的山林之中。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由於目標移轉,八仙國民學校也於1951年(民國40年)在出張所附近成立八仙國民學校佳保台分校。新山的高海拔社區盛況大不如前,到了1959年(民國48年)8月更加速崩落。一個夾帶強大西南氣流的葛羅禮颱風壓撲向台灣,中南部嚴重水患,大甲溪吞噬了八仙山森林鐵道對外的平地線。

而後,中橫公路貫通,卡車運送逐漸取代佳保台至豐原的五分車鐵道,八仙山加速沒落。林產管理局改組成為林務局後,八仙山林場與台中山林管理所合併,成為大甲林區管理處,八仙山林場不再別樹一格。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沒幾年後,1962年~1963年(民國51年~52年)相繼發生佳保台站架空索道交通車,煞車失靈摔落山谷,以及十文溪第一、第二索道木架斷裂等事故,無法運送木材。佳保台工作站宣佈結束伐木作業,山地軌道陸續拆除,八仙山林場及新山林場就在1963年(民國52年)此劃下休止符。

隔年,新山的八仙國民學校將本校遷至佳保台,新山改為分校。再過一年,1965年(民國54年)八仙國民學校與台中縣和平鄉的博愛國民學校合併,八仙國民學校就此走入歷史。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下午5點,林隙透著斜陽的微微黃光,斯可巴步道叉路口稍稍討論,決定不走來時路,改從另一段斯可巴步道回登山口,也沿途看看能否發現木馬道的痕跡。
無標題

無標題

斯可巴步道據說是部落狩獵及對外聯繫的路徑,山稜的另一頭,就是泰雅族起源的發祥村。據考證,斯可巴部落的族人曾經遷徙5次,受到莫那魯道所屬的賽德克族攻擊與日本人的統一管理,最後搬遷至現在這片滿是松樹的台地,日治時期稱之為千本松原。

沒多久,巨大的五葉松媽媽出現在眼前,落日餘暉抹黃了背景,讚嘆之餘,要加緊趕路,因為飯店附贈的晚餐入場時間是6點,逾時不候。
無標題

無標題

IMG_9278_stitch

無標題

原本以為五葉松媽媽很接近登山口了,結果還離得遠,從岔路走15分鐘到五葉松媽媽,又再走了半小才時走了出來。最後水泥路更是陡到不行,兩旁露營地的遊客早已在飯後高歌,我們則頂著頭燈,月色下快步踢回停車處。
無標題

撇開最後一段水泥路及走到摸黑的斯可巴步道,馬崙山即使沿途沒什麼展望,總統級的步道,加上滿地柔軟又有彈性的松針,頗平易近人。尤其新山遺址那一段路,想像著前人的篳路藍縷,以及過往伐木的風華歲月,相當迷人。

至於林相的話,我還是比較喜歡八仙山最後一段的夢幻森林,尤其是壟罩在霧濛濛的白紗中,所以馬崙山還是繼續排在八仙山之後吧。

2018.10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