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沒來松山機場,也久久沒去澎湖,這次訂住宿時有點吃驚,想不到澎湖的模式也發展成東南亞的模式,可以透過一個單位去訂購景點或活動的套裝行程,只不過之前在普吉島的經驗是透過當地的中介旅遊公司去牽成,這次澎湖是由民宿發起,提供我們琳瑯滿目的套裝活動選項,甚至各式各樣的伴手禮,通通透過民宿代訂完成,超級方便~
松山機場展望台晃晃,眺望機場空側,對面民航局訓練所,在那專訓兩個星期的日子,印象依然深刻。
專訓後在陸側待了一個星期,除了更換鳥網外,與消防弟兄同住頂樓,一起打球,也挺懷念的。
回想服役的短暫日子,很快就降落馬公機場。前往機車行的接駁車,雖然被前一批旅客耽擱,來的慢了些,終究還是來了,反正都放假了,步調慢一些也無妨。
總之,先到沿海地帶海景民宿報到。民宿後方直通潮間帶,老闆還說,要吃螺就到後面潮間帶撿來直接吃,我也聽不出是認真?還是說笑?不遠處有個高大的地標,老闆說那是尊新蓋好的重光媽祖銅像,這幾天如果有時間再來去看看。
接著來碗小卷米粉,前來品嚐的人很多,可惜湯頭太水,味道不怎麼樣。
來碗甜品蓋掉剛才小卷米粉的味道,不知道為什麼,島上賣仙草的店都多人,人龍排到門外,還好冰的翻桌率還算快~
既然都在馬公市區,先來旁邊的篤行十村,眷村外圍有個很醒目的毋忘在莒石碑,效仿金門太武山上毋忘在莒勒石,複刻上面的題字。
石碑旁的郵筒快要被樹叢吃掉了~
張雨生故事館,說實在的,沒有很習慣張雨生留著披頭四髮型的造型,印象中都還停在小時候某個夜晚,在北投某場聯歡晚會,張雨生前來表演的短髮樣貌。更深刻的是,那晚抽獎摸彩,我們家抽中了電視~
再哼著外婆的澎湖灣,晃到潘安邦紀念館,以前還不覺得有什麼奇怪,這次才驚覺,外婆與外孫所在的石牆是咕咾石堆成的,如果是真人的話,會很痛的~
第一次走上媽宮古城的城牆,媽宮是馬公在清朝時候的舊稱,第一次上來吹海風,挺不錯的。媽宮城也算有歷史了,是鑒於清法戰爭中輕易失陷基隆與澎湖後,為了加強海防,由澎湖水師鎮總兵官吳宏洛負責督造,耗時兩年,於清光緒15年(西元1889年)竣工,是清領時期所打造的最後一座軍事型堡壘。
可惜媽宮古城在日治時期被拆除,在都市改正的計畫下,被用作填海造港,僅保留防禦性質的這段西側城牆。過往的六座城門,如今只剩小西門與大西門。小西門是現在的順承門,大西門被改名為中興門,在中正堂對面,被莒光營區封死,門前被用作遊覽車停車格。
走走晃晃,城門下來沒多遠,轉角一棟綠色顯眼的建築,大門山牆的立面讓建築整理放大許多。這裡前身是日本接收馬公後,開設的混合第一野戰郵便局,是大正浪漫年代和洋混合的建築風格。山牆上那中華電信的陳舊企業標識,是最後於此服務的單位。如今,內部空間作為澎湖水下考古工作站的展示區。
澎湖天后宮前買杯仙人掌冰沙消暑,來台澎歷史最悠久的天后宮,祈求個平安。
天后宮的興建年代本來不可考,大正年間重建,在祭壇下挖出了「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的石碑,至少可以推回到大明萬曆32年(1604年)之前。那時還稱為天妃宮,因為施琅攻台,消滅明鄭政權,常透過媽祖託夢來強化清兵士氣,後來奏請康熙皇帝,將天妃加封為天后,雖然上奏沒有成功,民間卻已漸漸將媽祖稱為天后。
大明萬曆32年(1604年)那一年,荷蘭人韋麻郎(Wybrand van Warwijck)代表荷蘭東印度公司前來遠東,前一年先至澳門,但不敵據守澳門的葡萄牙人,接著來到澎湖,要求互通貿易,並趁著明軍澎湖遊兵撤防之際,佔領澎湖。福建南路總兵施德政派出沈有容,率五十艘戰艦前來表明大明無意與荷蘭通商,韋麻郎見談判無望,兵力懸殊,撤出澎湖。
沈有容退荷有功,升為浙江都司僉事,立了「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石碑,成了現存年代最久遠的石碑。
天空出現倒過來的彩虹,查了一下,原來是罕見的「環天頂弧」,像是天空在微笑,真幸運~
快速走出澎湖第一老街的中央街,裡面人潮很多,快速瀏覽便逃出~
廁所指標上的男女示意圖,很逗趣,看了不禁深感有點急。
晚上來點海味,蒸煮海鮮鍋,鍋底的湯煮粥,走出店門還是挺餓的。
隔日早餐,來文康街知名的鐘記燒餅,但是排隊的人非常非常非常的多,直接放棄,改買同條街的刈包。
騎著機車來到鎖港的波賽頓海洋運動俱樂部山水店,要來把明信片投遞到杭灣的海底郵筒。這時Samantha與King都還沒學潛水,就選擇浮潛泡海水~
教練在前面拼命踢,我們就像一串粽子,舒舒服服趴在海面上,看著海底的景色。雖然鎖港沒有很有看頭,但有復育珊瑚,像一塊塊豆腐的區域,很有趣,而且漂啊漂,真愜意,不用踢腳,就是輕鬆~
清涼的活動結束,正中午炙熱的活動開始,來去爬蛇頭山,慘的是,遇到道路施工,只能在風櫃東漁港找個空地停機車,要在烈日下多踢850m進去。
走到蛇頭山入口這顆石頭,都快被烤乾了,感覺皮膚在燃燒。
第二次來蛇頭山,也沒想過還會再來一次,畢竟要來澎湖的機會不太多。這次多了不少解說標示。
這個半透明的風櫃尾荷蘭城堡解說牌很有趣,自己稍微調整站位的角度,透明背板上的城堡就會重現在蛇頭山上~
這裡很多顏色亮麗的天人菊,也有很多像桌球拍的仙人掌~
頂天立地,繼往開來,這兩根門柱,應該是以前駐紮的部隊留下來的。
步道中段,有風櫃尾荷蘭城堡的東南西北稜堡的模擬圖。
步道走到盡頭,什麼都沒有,看一下地圖,才驚覺半途有一條小徑岔路。順著小徑在草叢中推進,撥開會戳人的銀合歡枯枝,然後碉堡出現,三角點就在碉堡上方。
有好心人放了墊腳石,仍是要手腳並用才能爬上碉堡頂端,摸到全台最矮的小百岳的三角點~
走上觀海台,欣賞馬公港,長椅卻完全坐不住,太曬!
回民宿途中,買杯茶的魔手山楂烏龍解渴,附近工具行的貓在屋內自嗨翻滾~
回民宿吹冷氣,吹到忘了時間,預訂了傍晚場的夜釣小管,趕緊驅車去沙港東漁港,買個洪家炸粿當晚餐。即便是外帶,還是排了好一會,差點趕不上夜釣小管的集合時間。
夕陽西下,登船,被安排到船首的位置,真不錯,出海吹海風~
歐船長很認真地講解釣小卷的技巧,我們事前做了功課,知道能釣到的人不多,自己不是幸運兒,還是專心賞景吹海風,成事不必在我,等著吃其他人釣上來的小卷就好~
我們是來釣夕陽~
釣飛機~
第一道餐點上桌,鎖管麵~
在航道下釣小卷,看大鳥入港~
鎖管麵吃完,碗要留好,因為其他人有釣到小卷,所以第二道菜上桌,澎湖冰卷~
天色暗下來後,燈光亮起,海面翠綠,很美的顏色!
夜釣很舒服,即使什麼也沒釣到,隨著海浪微微起伏,徐徐涼風,就很享受。
最後沒幾個人釣到小卷,船長大概看我們欠收,拿出準備好的小卷來殺,吃完川燙小卷就返航囉~
回到馬公市區,意猶未盡,再來碗小卷米粉,夜晚露天小酌,帶著微醺入眠。
次日一大清早,睡眼惺忪,8點來到奎壁山遊憩區,等待摩西分海。
通往沙灘的階梯會被工作人員管制,等到潮汐退到安全的範圍,通往赤嶼的礫石步道完全路出海面,就會放行~
日頭好曬,大家不知道在衝什麼,一股腦就奔往赤嶼,我還是覺得摩西分海的景象要俯瞰才有意境,有沒有走去赤嶼沒那麼重要~
接著長途跋涉,騎車來去西嶼的最尾端,再一路玩回來。路程38km,半途就被曬得七葷八素,跨海大橋北端附近的全家便利商店吹冷氣降溫,意外發現澎湖限定的仙人掌口味霜淇淋,二話不說,來一隻消消暑氣。
午餐時間,騎進內垵,隨意打開Google Maps找了間比較近的店面,便來到阿男的店牛雜湯。來澎湖玩太放空,太過大意,沒有提防店家會放香菜,湯裡撈了好久....
終於來到西嶼最西邊的屹仔尾岬角,岬角上的漁翁島燈塔,又稱西嶼燈塔,是台灣最古老的燈塔之一。澎湖有六大急流,一磽、二吼、三西流、四鵝豆頭、五潭門、六東吉,其中的西流就在西嶼屹仔尾岬角的西側海域,潮流自南往北,與從吼門南下的海流相碰撞,形成急流與漩渦,是過去廈門渡洋赴台必經之處。
最初建於清乾隆43年(1778年),由台灣知府蔣元樞、澎湖通判謝維祺、廈門郊行、船戶共同捐募,建造七級浮屠的八角石塔,並於塔側建廟每夜燃燈。
燈塔在清道光3年(1823年),透過澎湖通判蔣鏞及水師提督陳化成的發起,募款重新修建,而有了「續修西嶼塔廟記」的石碑。
但燈塔無法符合國際標準,亮光不足,於是請來英國工程師David M. Handerson重新設計,並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重建,便是現在所見的樣貌。
燈塔園區內有三座鑄鐵霧砲,是過去用在起霧的時候,鳴炮警示船隻方位。
來西三仙塔的位置,瞧瞧被稱擁有聖托里尼異國風情的外垵村落,也澎湖人口第一大村。
有西三仙塔,就有東三仙塔,分別位在外垵村的東西兩側山頭上。自古就以漁業為生的外垵村,討海的男生壽命較女生短,在溫府王爺的指示下,在習俗男左女右的東側山頭上,依山勢建造三座塔東西走向的塔,象徵向海延伸,以延長男生的壽命。西側山頭則建造南北走向的三座塔,稍微縮短女生壽命,以期與男生雙雙白頭偕老。
西三仙塔旁有廢棄的軍營兵舍,都沒有屋頂早已塌了,沒有地方可以躲太陽。
聽說外垵有刈包名店,騎下山坡覓食,沒想到走錯間,走到隔壁,不過兩間的刈包外皮與想像中不同,居然是用饅頭當外皮,吃完小卷蔥餅就很撐了,饅頭當外皮實在太厚實,完全吃不完。
外頭正在曬小管乾,飄散著淡淡的海味。
頂著烈日,騎到西嶼西臺,又稱西台古堡,位在外垵與內垵之間,在內垵村落的西側,而東側另有東嶼東臺。
西嶼西臺的前身始於明鄭末年,原本為明鄭軍的施琅,投降清軍後,任水師提督率艦進攻澎湖,明鄭統帥劉國軒為了強化澎湖守備,趕工建造多處砲台,但澎湖海戰一役最終由清軍獲得勝利,南明的鄭氏政權滅亡,清廷接收澎湖,沿用既有的砲台作為防禦設施。
與媽宮城一樣,鑑於清法戰爭後的海防需求而重新建造。當時,閩浙總督楊昌濬及台灣巡撫劉銘傳親履澎湖會勘,在清廷採納後,命澎湖水師鎮總兵官吳宏洛建造媽宮城、大城北砲台、金龜頭砲台、西嶼東臺、西嶼西臺。
西嶼西臺的入口有內外堡門,外堡門門額上的「西嶼西臺」為劉銘傳所題。
砲台上展示當年不同尺寸的4座阿姆斯壯後膛砲,是當時澎湖規模最大的砲台。
頂著烈日,騎來池西,從池西碼頭再往內騎,有個九孔池小秘境。
九孔池旁邊就是池西柱狀玄武岩,潮汐低的話,可以一路往北走到大池的夢幻沙灘,不過今天海浪頗大,不太適合。
玄武岩上頭放了尊石獅
看一小塊玄武岩不夠,接著來到著名的池東大菓葉玄武岩,這裡熱門的程度,看停車區都停的滿滿滿就可知~
整片的玄武岩,又離海岸線有一段距離,相當壯觀。
本來想在大菓葉的便利商店買個飲料或冰降溫,結果今天大菓葉停電,沒有冰可賣,只好到二崁聚落再找找消暑的涼品。
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二崁聚落的遊客超級多,只是這裡都是傳統閩南古厝,店家大多都沒有冷氣,拍了幾隻貓咪,趕緊撤退,回到主幹道上的可口冰城吃冰。
跨海大橋南端也來拍張照,這裡有漁翁島玳瑁石斑雕像的地標,名為魚躍有餘,由台灣藝術家 - 洪易創作。
玳瑁石斑,又名花格,是澎湖縣的經濟魚類之一,也是澎湖縣縣魚。
出發澎湖前,老闆告知,有時間的話,在跨海大橋右邊有棵大榕樹,可以去看看。那時心裡想著,會不會是像國泰企業標示那樣的大樹?於是在我們回到跨海大橋北端後,往東來到通樑村,停好車,發現這棵榕樹大的驚人!
打從明朝萬曆及天啟年間,就有來自福建、漳州的移民遷入澎湖。相傳300多年前,一艘貿易船行經吼門水道,遇難沉沒,僅剩一株樹苗漂至岸邊,被村民所拾穫,栽種於此。如今,這棵榕樹已經相當壯觀,垂入土中的氣根已經茁壯到與樹幹一樣粗,枝葉覆蓋面積有660平方公尺,已經可以算是奇景了。
榕樹通道的盡頭是通梁保安宮,供奉康府王爺、康府千歲、黑府千歲,又稱大王廟,古名保孜宮。
廟埕有個榕樹頭的石碑,此處是榕樹的根頭,以紅布加身,神格化。
西嶼的最後一個景點,後寮的天堂路,地點在後寮漁港的北邊,舊名是東坪碼仔。現在的後寮漁港以前稱為西碼,也是後寮村最早的碼頭,後來為了泊船方便,才增設東坪碼仔,之後又在東西兩個碼頭之間增設成舢舨碼頭,而這些碼頭都是在天主教靈醫會的協助下興建完成。如今留下來的,只剩西港的後寮漁港,以及東坪碼仔的舊堤防。
夜幕低垂,回到馬公市區,這期間剛好是澎湖花火節,但我們無緣看到煙火,明天下午回程班機抵達松山機場後,晚上才要開始放煙火,只能說我們完美錯開,畢竟班機實在太搶手。
無緣看煙火,在觀音亭旁邊的公園觀賞西瀛虹橋也不錯,過過乾癮~
行程最後一天,本來預訂的虎井嶼套裝行程被取消,大概是因為人數不足,船東不想出航,我們只好自己來馬公南海碼頭搭公營的船。
一早先到北辰市場覓食早餐,結果要找的燒餅店沒開,逛了一圈市場,沒什麼想吃的,只好去南海遊客中心的便利商店買麵包,南海遊客中心一整個熱,等船等的很煎熬。
往虎井嶼的候船處在光正碼頭旁邊,不是很明顯,而且在南海遊客中心找不到資訊,而且售票人員要開船時間前幾十分鐘才會出現在候船處,總之到虎井嶼真是一波三折。
不到半小時的船程,快艇停靠虎井港,租機車之前,先來找貓~
先來虎井嶼遊客中心,看一下島上資訊。遊客中心旁邊的候船處,有一些貓咪徘徊~
有等著阿伯殺魚的貓,也有陪著阿公阿嬤乘涼聊天的貓~
回到派出所前,有在攤車下或木椅下睡眼惺忪的貓,也有正要闖民宅的貓!
向來來鮮魚湯的老闆租了機車,也不知道他們從哪裡把車弄了出來,反正過一會,一排機車就出現在店門前,大夥準備出發。
虎井嶼舊名稱為船篷嶼、檯嶼,分為東山與西山,東山為國軍營區,所以只有西山可以逛。
西山上有很多羊,黑羊又比白羊多一些,看到人都會趕緊跳開。
道路的盡頭是北回追日大道與追日亭,也是西山的高點,眺望東山與虎井村落的絕佳地點。
雖然名為東山及西山,卻是玄武岩構成的地形,山頂有如平台般的地勢,兩山之間由珊瑚碎屑堆積相連。
北回歸線劃過豐濱、舞鶴、水上、東石之後,就來到虎井嶼了。
據說太陽會在追日大道上的這條藍線升起與落下,那個日子大概就是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的夏至那一天了。
西山觀測所有幾個碉堡與軍事防備衛所的遺址,過去鎮守著通往馬公的澎湖水道,以及南邊望安島與將軍嶼之間的八罩水道。
現在由羊群們負責監視海域上船隻的活動~
羊群看到我們走經過,嚇得躲進哨所的凹洞內。好啦,我們這就離開,別緊張~
桶盤嶼就在北側,風櫃村及馬公一些比較高的樓房,還有那擠不出時間去看的重光媽祖銅像。
虎井還有一個神祕的景點,被譽為澎湖古八景之一的虎井沉淵,也就是位在虎井嶼東北海底的兩道石牆,石牆呈東西向與南北向,形成十字型的城郭狀構造物,北端還有個直徑20米的圓形構造物,至今還找不出解釋這兩道石牆的論點,相當神秘。如果有機會,會想到這個潛點看看,只是還要多練一練,再多累積一些氣瓶數。
回馬公的船還有一段時間,來轉個肉泥扭蛋,與貓來個Happy Ending~
貓看到熟悉的長條物,眼睛就為之一亮!我們家小白也不例外~
吃飽就馬上回去躺,爽爽睡~
港口邊可見到一些貓的設計~
曬了一整天,皮膚黑了好幾個色階。搭飛機前,先回民宿沖個涼,然後趕緊躲進甜品店的冷氣房,消磨最後一點點時間。
起飛前,在跑道看到在馬公駐防執行天駒任務的IDF,鎮守前線,辛苦了!
機上看到彩虹,也是同一回!
降落航線上,能夠看到自己家的社區,甚至能看到自家窗戶,小白等著我們回家餵食。
新光人壽保險摩天大樓,在台北雙子長高之前,目前仍是西區門戶中的最高樓。
最高的台北101大樓,從這個角度看,與新光人壽保險摩天大樓差不多高~
最後加碼燙金的夕陽餘暉,回到陰天的本島,然後開始想念晴空豔陽的澎湖菊島。
2023.06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