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繞恆春半島 DAY 4:未竟的山中號誌站 (枋山&內獅&嘉和遮體&加祿&枋寮車站)

今天是大年初一,打算在一路往北騎行的路途上,蒐集車站到枋寮。在此之前,還有另一個計畫,就是騎入屏147-1鄉道,沿著枋山溪往東,進到山中的中央號誌站及坊野號誌站。


離開會館之前,終於見著另一區幾座大型的衛星接收發送器,我們在衛星站鳥瞰著枋山村和枋山溪沖積扇平原,望著海岸線延伸。這是昨晚在黑夜中與之字形髮夾彎奮戰,完全沒有留心山腰下的景色。藍天、海洋、沖積平原,是曾相似的景致,想起了花蓮市佐倉步道。










即便大年初一,南台灣的熱力,讓人以為還在夏天。如此好天氣下,我們離開會館,前一晚花了40分鐘慢慢爬上的陡坡,今天下山不到10分鐘就接回台1線屏鵝公路。




心裡已經預期不會有什麼店家會在大年初一營業,更何況是枋山村這樣的小村落。大不了就是吃事先準備好的乾糧。

我們還是抱著一絲碰碰運氣的心態,鑽進了枋山路。村莊內相當的靜謐,完全感受不到外頭擁擠的屏鵝公路,早已塞滿返鄉的車潮。遠遠看見地上黃底紅字的早餐店招牌,心情彷彿發現新大陸,又發現還有營業,更是欣喜若狂,化解了大年初一可能找不到早餐的尷尬。

早餐店內都沒有客人,老闆娘已經在洗鍋碗瓢盆,看似準備打烊。老闆娘看見我們騎著單車來詢問,表情有如說著,怎麼會有人在這日期騎著單車來這裡吃早餐。不過,還是讓我們拉了桌子與凳子,在路旁就吃了起來。






離開枋山村落,騎入一大片芒果園,慢慢踩踏上坡路。一路上瀰漫著愛文芒果的香甜味道,喘氣之餘,更貪心地大大口呼吸甜甜的空氣。

騎到底只見枋寮高中正成分校,原來走錯路了,該是旁邊另一條爬坡道。只好再爬一次,爬上海拔63公尺、位在山腰的枋山車站。


我們來到台灣最南端的車站-枋山車站,也是秘境車站之一。

台鐵南迴線從枋寮開始,離開平原地形,平緩地形開始在山與海間變得狹長,經過了加祿及內獅,來到枋山溪沖積平原,路線也規劃隨著緩緩的山勢,提升高度,準備向東拐,沿著右岸穿越中央山脈。

站名燈箱在日光曝曬下已經褪色,現在已經是由由加祿車站管理的無人站,站房大廳的鐵門已經拉下,保留一旁的穿堂進出。






枋山車站離枋山村落至少還有1公里以上的距離,利用率極低,2014年上下車人數總計441人次上車、828人次下車,平均一天只有3.47人次上下車,排名台鐵倒數第三。而倒數第一與第二的車站,剛好就在其左右站,分別是內獅車站與古莊車站。






枋山車站在1992年(民國81年)1月設站,正值南迴線試車營運期間,未派站員執行業務。直到10月南迴線正式營業,歸為三等站,擁有島式月台一座,站員入駐辦理各項業務。

但是運量實在是比預期還要冷清,2001年(民國90年)3月降為簡易站,2006年(民國95年)12月又降為招呼站。降為招呼戰後,就連靠山側的側線及轉轍器也遭到拆除的命運。






月台西側鐵道彷彿無止盡的筆直延伸天際,其實再過去,就右彎進入枋電二號隧道。四周清靜無聲,涼風陣陣吹拂,我們隨意坐在沒有候車乘客的月台上,等著列車到來。不一會,不遠處傳來叩隆叩隆的聲響,一輛R139本務機車牽引三節車廂緩緩駛入枋山站。




2015.02 鐵馬環繞恆春半島



列車暫停了短短的幾分鐘,乘務員走下列車,詢問:有沒有要上車呢?要的話快上來哦~
搭著列出去枋野號誌站與中央號誌站也不錯,不過不確定兩站是否都會停,而且回程的火車不知道要等多久,還是作罷。

列車緩緩地動了起來,駛入東側的枋山一號隧道,消失在隧道黑洞中,月台又寧靜了下來。






拉下的鐵門讓站房內的空氣凝結,只能隔著玻璃窗窺視。




如今會停靠的列車,往枋寮與往台東只剩下各兩班,與鄰站加祿車站、內獅車站、古莊車站,一同並列停靠班次最少的車站。






揮別這座在山丘上遺世獨立的車站,本想沿著屏147-1鄉道,深入山中的枋野號誌站與中央號誌站。騎了一小段,擔心時間不夠我們趕回枋寮搭車,決定下回再來專訪。










除了枋也與中央號誌站外,還發現另一個目標,位在東部,從達仁進入山中才能抵達的菩安交會站。原本設站的功能是用來掌控中央隧道的行車交會,但中央隧道內為雙線設計,讓列車可以交會,菩安交會站就變得無用武之地,所以在南迴線通車前,就遭到裁撤。

接著轉進一條鵝屏公路上不起眼的道路,筆直連接到發現這座不起眼的車站-內獅車站。


路旁幾棟小小的舊宿舍,顯得清幽,要是可以,還真想住在這依山傍海的小屋中。


內獅車站的不對稱站房,顯得空蕩蕩,連門窗都省了,家徒四壁這句成語完全可以套用在這,不虧是台鐵全年度運量排名倒數第一的常勝軍。






1992年(民國81年)10月隨著南迴線正式營運,內獅車站也以簡易站的身分對外辦理業務,擁有島式月台一座。只是隔年就被降為招呼站,直到2004年至2006年間在內獅車站南北側接連爆出三起南迴搞軌案,成為一時的焦點。

這座車站雖然沒沒無名,走出站房往月台走去,倒也有幾點有趣之處。從站房過閘票口會直接連接岸式月台,若為島是月台,為島式月台,則以天橋或地下通道連接。通過閘門後,會發現站房內側離月台還有一段距離。


島式月台兩側都設有軌道,在車站被降為招呼站後,就決定保留靠近站房的正線軌道,側線遭到拆除,這樣民眾要往來月台搭車,就得注意來車、跨越鐵軌,雖然說也沒什麼運量。


月台上充滿中華傳統文化的遮棚讓我眼睛為之一亮!屋瓦、屋簷、廊柱的別出心裁,如此不期而遇,完全出乎意料之外。




說到車站沒有天橋連接站房與月台,月台上倒是根支撐柱,頂著一座橫跨車站的天橋,連結鐵道兩旁的內獅國小及內獅村落。




提到內獅車站,就會順道講到車站北方不遠處的一座假隧道。

本來從鵝屏公路上能看到的鐵道,突然間就消失在混凝土牆中。牆的距離還不短,長達1,180公尺,原來側看是牆,橫看是座沒有穿山的假隧道就是嘉和遮體。


隨著鵝屏公路往南過了枋寮、加祿之後,公路夾在緩山丘陵與海岸沙灘之間,一直到了車城,地勢才又開闊起來。北端加祿堂營區是空軍位於南台灣的防空砲兵訓練中心,南端車城的保力山靶場與虎頭山教練場,是三軍連訓基地。此塊區域一直以來是軍事演習的重點區域,海岸線是軍陸戰隊操演兩棲登陸搶灘的熱點。

既然是搶灘熱點,前期作業的海軍對海岸的重砲掃蕩轟炸,也是早期的演練項目之一。車城的保力山靶場,是20多年前的海軍執行岸轟的炸射區域,只是早期戰艦不如今日,士兵瞄具的調表尺只要差一分,彈著點就會差十萬八千里。然而岸轟早已停止20餘年,向島內岸轟已停辦,向海上標靶射擊卻免不了,這條軍事敏感地帶,成了後方最前線。

南迴線無可避免會行經加祿、內獅、枋山一帶,為了在軍事演練期間保障鐵道行車安全,經過強化的隧道掩體就在南迴線正式營運前的1991年(民國80年)此誕生。


我們沿著山側的小路,在遮體下的陰涼處騎行。牆面每隔一段距離就有透氣孔,當列車穿過隧道,陣陣強風就噴了出來。在毫不知情下,第一次被氣流噴射還嚇了一跳,愈玩卻愈開心,愈期待下一輛列車行駛經過。














嘉和遮體面海測還特別加厚,不過也從來沒有被軍方砲彈誤擊中過,也無可得知在重砲的威力下,遮體能否保全。軍方之後將射擊靶場移至較南邊的虎頭山,嘉和遮體就失去作用了。剩下的,只能遮風,反倒成為當地芒果農抱怨果園通風不佳的箭靶。




鐵道筆直前行,不遠處就是加祿車站。站前偌大的空地,一旁地面塗著大大的H,這裡應該是全台灣唯一一座設有直升機停機坪的車站了。空地前方就是一大片的芒果樹,依樣是香氣撲鼻,甜甜的滋味。








經過前面兩座無人車站,加祿車站終於是座有站務人員進駐的車站。只是空蕩蕩的站外、站房內也空無一人、更別說月台上,毫無人煙,感覺與無人站沒有兩樣。




同樣是設立於1992年(民國81年)10月的加祿車站,為三等站,擁有兩座島式月台。原本是規劃成南迴線西部的調度總站,然而列車一過枋寮,運量就冷冷清清,南下北上一日各兩班列車停靠,這些多出來的側線股道,就成為等待報廢的列車的養老院。












我想當初規劃調度總站在此,除了腹地之外,附近的空軍加祿堂營區也是因素之一,直升機停機坪的存在也是這個原因。承攬軍方的貨運,成了這車站的主要業務。從月台上就能望見營區的營舍,股道旁也有連結營區,方便貨物進出。








另一項受到歡迎的業務,就是車票的販售。來買加祿車站車票的民眾,絕大多數都不是要來搭車,不然的話加祿車站就不會顯得如此清淡。就如同追分成功一樣,加祿東海也是熱銷的區段車票,而東海車站就在往北經過枋寮車站的下一站。


最後,往北跨過率芒溪,叉出台1線,騎進枋寮漁港,再切進此行最後一個車站-枋寮車站。

枋寮市區打破我的想像,城鎮比我想像中的有規模,不過這倒也不難理解,畢竟此處是鐵路交通的樞紐點。在更早之前,台1線尚未改道,此處也是屏東往來恆春的公路交通要衝之地,往來旅人更是絡繹不絕,想必一定是人聲鼎沸。今日的枋寮,南北車潮不再大量進入,倒是多了一分慢活的意境。





枋寮雖為南迴線的始發站,不同於前幾個1992年南迴線營運時才設立的車站,枋寮也是屏東線的終點站,也是當時西部幹線的南端終點,1941年(昭和16年)就設立,屬三等站。隨著南迴線的建設,也配合改建,有了如今的模樣。






車站不時有來自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大陸的自助旅人進進出出,在並非主打觀光的鄉鎮看到他們,令我著實訝異,或許他們比我們還會享受台灣的一切。


站房內有台鐵小舖,我又忍不住買了條繪有日治時期車站的台灣全圖布幔。無意間發現掛在牆上的南迴鐵路簡介,以及兩幅訴說南迴之美的大相片,泛黃的照片,可知歷史悠久。一幅是枋野車站的空照圖,另一幅是金崙車站,可惜被店鋪擋去大半。




這趟也讓我大悟,幾年前走的浸水營古道,也就是清朝開闢的三條崙道,最一開始的起點原來就是枋寮,藉由這條道路翻越中央山脈,抵達東部大武加羅板。




站房地下通道連接兩座島式月台,鐵軌旁還保有柴油機車年代使用的轉車台。






第二月台邊停著復興號區間車,這在北部已經少見,都由阿福號EMU700通勤電聯車取而代之。








枋寮車站列車進出頻繁,停靠時間也長。不久,我們要搭乘的自強號也緩緩駛入月台,這趟鐵馬外掛鐵道的環繞恆春半島也畫下句號。列車上把玩著剛買來的地圖,也看著google map細數康樂、三和、香蘭、富山、金崙、菩安、古莊、中央、枋野,這些錯過的車站,思量下一趟重返的計畫。


2015.02

環繞恆春半島 DAY 1:百K直奔旭海.追逐鐵道驛站 (台東新站&太麻里&多良&瀧溪&大武車站)
環繞恆春半島 DAY 2:沐浴墾丁的冬陽
環繞恆春半島 DAY 3:貓鼻.白砂.落山風

3 則留言:

  1. 可惜照片開不出來只能當bbs看...

    回覆刪除
  2. 照片可以正常開,也都正常顯示。可能是圖檔較大,圖片又多,電腦的效能要好一點才會開比較快哦。

    回覆刪除